元素周期律教学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0e7147c281e53a5802ffbf.png)
ppt课件.
41
总结: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Li Na K Rb Cs
1.相似性:
最外层上都只 有一个电子
化学性质相似
1) 都易失电子表现强还 原性
2) 化合物中均为+1价
核电荷数
2.递变性: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核对最 外层电 子的引 力
失电 子能 力
还原 性
金 属 性
(电子层数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的影响)
很好 逐渐增大(K特殊)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ppt课件.
40
通过比较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我们可以看出,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 切关系,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 别是 最外层电子数 有关。原子结构相 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
相似性 和递变性 。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 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 增多 ,原子半径逐 渐 增大 ,失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 ,金 属性逐渐 增强 。
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人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
质彼此相似 ,它们都能与 水 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氧气 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4Li+O2=2Li2O
2Na+O2=Na2O2 2Na+2H2O=2NaOH +H2↑
2K+2H2O=2KOH +H2↑
上述反应的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 +1 。
49
卤族元素: 氟(F)
F +9 2 7
氯(Cl)
Cl + 1 7 2 8 7
溴(Br)
Br +35 2 8 18 7
碘(I)
I +53 2 8 1818 7
元素周期律(标准)PPT课件
![元素周期律(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d3f8cba76e58fafbb00305.png)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微 粒半径 大小取决于
①电子层数 ②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
即核电荷数。
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②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CHENLI
11
练习
1.按粒子半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C)
A.Cl S P
CHENLI
22
3 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3随—由1原1随110—个子号原11序增元个子8号数加素增序元的到,加数素增8从到的个,大L增8,个i从,大到而,N最,N达a而外e最到有到达层外A2稳到个电r层定有稳电子电结3定子数个子构结层电目数构,子目层由,
CHENLI
7
1
12
2
2
18
8
3
18
8
周期性
CHENLI
8
观察下表:
原子序数为3~9、11~17的元素的原子半径。请同学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1.5倍;______
(3)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4;________
2.X和Y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比Y原 子多1个电子层;X原子的最外层中只有1个电子;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7个电子。这两种元素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 → 2 → 3→ 4→ 5 → 6
K→ L → M→N → O → P
2→ 8 →18→32→50→ 2n2
CHENLI
4
课堂练习 答案:1.(1) 硫 2 8 4 (2) 硼 2 3 (3) 氖 2 8 2. NaF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d606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1.png)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6a3b2e5a8102d276a22f2c.png)
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0b4f3a524de518974b7dac.png)
金属性
金属原子 的还原性
金属性: 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Al
失3个电子 Al3+
如何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
1、单质跟水(或酸)反
1、反应条件是否苛刻 2、反应现象是否明显 3、反应速度是否快速
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碱性强弱
3、相互置换反应
Fe + Cu2+ == Cu + Fe2+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人教 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 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 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 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排 满L层再排M层。注意并不以此类推。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K为最外层为2个) 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K为次外层为2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实 质
结构
核 外 (电 最子 外排 层布 电呈 子周 数期 )性 变 化
决定 元 素 性 质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性质
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金属性、非金属性
原理说明
•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加,带正电的原子核电荷数增多,对核外 带负电的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收缩, 最外层电子失去能力越来越弱,得电子能 力越来越强,故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27张PPT)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a3c9109b89680202d82534.png)
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S>P>Si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置换出H2,金属性越强; ②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与H2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即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跟冷水剧烈反应滴 Na 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2Na+2H2O=2NaOH+H2↑
比与水反应剧烈
Mg
与冷水几乎不反应,加热表面出 现较多气泡, 溶液变为浅红色
Mg+2H2O(沸水)=Mg(OH)2+H2↑
反应剧烈
Al
冷水不反应,加热少量 气泡,溶液不变红
反应较缓
结论:金属性: Na > Mg > Al
◕活动二、探究Na、Mg、Al金属性强弱——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
【练习】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Na、Mg、Al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B.N、O、F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C.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练习】
2、下列说法能证明钾元素比镁元素金属性强的是( AB )
A.金属钾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冷水几乎没有现象。 B.KOH的碱性比Mg(OH)2强 C.金属钾与MgCl2的水溶液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镁 D.在化学反应中,钾失去1个电子,镁失去2个电子
【练习】
3、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a2ec4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8.png)
第ⅦA 族
与水缓慢反应
(2)原子结构特点 Cl2+H2O=HCl+HClO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通一过个以 12上C相质比量较同×,1点/思12考:钠和钾最的外性质层有 7个电子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和递变性。 (氧化性:Cl2 >I2)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不同点: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上层无色,下层分别呈橙红色、紫红色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依原子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
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横行: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
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 从上而下排成。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
核外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
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 和递变性。
1、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
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能与水剧烈反应
应越来越
,剧生烈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
最高复价杂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
强
讨论1:Li与K 应如何保存? Li封存于固体石蜡中, 少量K保存于煤油中。
讨论2:碱金属与盐酸: 2R+2H+= 2R++H2 ↑ 讨论3:碱金属与盐溶液: 先与水反应
讨论4:Li+、Na+、K+、Rb+、Cs+也具有强还原性吗? 没有。 有较弱的氧化性。 氧化性: Li+ > Na+ > K+ > Rb+ > Cs+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c4bbef3186bceb19e8bb3f.png)
2、元素的化合价与位置、结构的关系
(1)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最低负价数=主族序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 - 8
7.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决定 结构
位置
反映
反
反映 映
决定 性质
决定
(1)结构决定位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B
非金属区
Al Si
渐
Ge As
增
强 金属区 Sb Te
非零
金
属
性族
逐
渐 增
元
强
6
Po At 素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可1、推①知根:据金同属周性期最、强同的主元族素元是素—铯性—(质—Cs—的)递, 变位规于律 第6周期第ⅠA族(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是②—位氟—于(分——F界)——线—,位附—于近第的2周元期素第既Ⅶ有A一族定(的右金上属角性),。 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决定
元素 种类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Biblioteka 核外电子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① 分层排布:分别用n = 1、2、3、4、5、 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 号K、L、M、N、O、P、Q来表示);
(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N__;
(1)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最低负价数=主族序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 - 8
7.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决定 结构
位置
反映
反
反映 映
决定 性质
决定
(1)结构决定位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B
非金属区
Al Si
渐
Ge As
增
强 金属区 Sb Te
非零
金
属
性族
逐
渐 增
元
强
6
Po At 素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可1、推①知根:据金同属周性期最、强同的主元族素元是素—铯性—(质—Cs—的)递, 变位规于律 第6周期第ⅠA族(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是②—位氟—于(分——F界)——线—,位附—于近第的2周元期素第既Ⅶ有A一族定(的右金上属角性),。 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决定
元素 种类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Biblioteka 核外电子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① 分层排布:分别用n = 1、2、3、4、5、 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 号K、L、M、N、O、P、Q来表示);
(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N__;
元素周期律上课课件pptx
![元素周期律上课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751718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c.png)
任务一、探寻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问题1:为什么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会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呢?
电子层数 相同 核电荷数 增大 核外电子数 增多
原子半径减小 原子半径增大
一般,核电荷数对半径的影响 大于核外电子数
问题2: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元素吗?
增多 原子半径
增大
原子核 对最外 层电子 的引力 减弱
失电子 能力增强 得电子 能力减弱
金属性 增强 非金属性 减弱
最外层电子数
任务一、探寻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活动1: 探究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
第一周期
1→2
1
第二周期
非金属性:Si<P<S<Cl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_减__弱__,非金属性逐渐_增__强__。
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律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本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THANKS
任务一、探寻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活动2:1-18号元素原子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
周期序号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nm)
结论
1→2
……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
3→9
0.152→0.071_大__→__小__ _原__子__半__径__逐__渐__减__小__(不包括稀有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
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 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 果。
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单质和水 (或酸)反
应情况
冷水 剧烈
热水 较快
盐酸 剧烈
盐酸 较快
稀
非金属单质 与氢气反应
高 温
磷蒸气 须 光照或 有
与H2能 反应
加 热
点燃爆 气 炸化合 体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碱性
Al2O3 +2NaOH Al2O3+2 OH–
2 NaAlO2 + H2O 2 AlO2– + H2O
象Al2O3这样,既能与酸反应生成 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NaOH
强碱
Mg(OH)2 Al(OH)3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H2SO4 HClO4
中强 强酸 最强
酸
酸
元 素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
性强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磷蒸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不P稳H定3
H2S 不很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
H4SiO4 极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HClO4 强酸 最强酸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Al(OH)3
中强碱
?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
化物
金属性 Na > Mg > Al
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
则下列说法判断 错误的是 A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钠、镁和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 = Mg(OH)2 + H2
金属性 Na>Mg
向盛有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 的试管中,各加入2mL 1mol/L的盐酸。
镁
铝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金属性 2Al + 6HCl = 2AlCl3 + 3H2 Mg > Al
碱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酸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 物,叫作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2O3 + 6 HCl Al2O3 + 6 H+
2AlCl3 + 3 H2O 2Al3+ + 3H2O
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 则下列说法判断 错误的是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 的是: C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NaOH溶液
AlCl3溶液
Al(OH)3
AlCl3 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
将Al(OH)3沉淀分盛在两只试管中,然后在两只试 管中分别加入3mol/L HCl溶液和3mol/L NaOH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H稀Cl硫酸
NaOH
Al(OH)3
Al(OH)3 和酸、碱的反应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Al(OH)3
中强碱
?
金属性 Na > Mg > Al
取少量1mol/L 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 的NaOH 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
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 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 果。
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单质和水 (或酸)反
应情况
冷水 剧烈
热水 较快
盐酸 剧烈
盐酸 较快
稀
非金属单质 与氢气反应
高 温
磷蒸气 须 光照或 有
与H2能 反应
加 热
点燃爆 气 炸化合 体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碱性
Al2O3 +2NaOH Al2O3+2 OH–
2 NaAlO2 + H2O 2 AlO2– + H2O
象Al2O3这样,既能与酸反应生成 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NaOH
强碱
Mg(OH)2 Al(OH)3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H2SO4 HClO4
中强 强酸 最强
酸
酸
元 素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
性强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磷蒸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不P稳H定3
H2S 不很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
H4SiO4 极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HClO4 强酸 最强酸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Al(OH)3
中强碱
?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
化物
金属性 Na > Mg > Al
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
则下列说法判断 错误的是 A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钠、镁和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 = Mg(OH)2 + H2
金属性 Na>Mg
向盛有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 的试管中,各加入2mL 1mol/L的盐酸。
镁
铝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金属性 2Al + 6HCl = 2AlCl3 + 3H2 Mg > Al
碱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酸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 物,叫作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2O3 + 6 HCl Al2O3 + 6 H+
2AlCl3 + 3 H2O 2Al3+ + 3H2O
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 则下列说法判断 错误的是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 的是: C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NaOH溶液
AlCl3溶液
Al(OH)3
AlCl3 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
将Al(OH)3沉淀分盛在两只试管中,然后在两只试 管中分别加入3mol/L HCl溶液和3mol/L NaOH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H稀Cl硫酸
NaOH
Al(OH)3
Al(OH)3 和酸、碱的反应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原子序数
11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 冷水 酸)反应情况 剧烈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12
13
Mg
Al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Mg(OH)2 Al(OH)3
中强碱
?
金属性 Na > Mg > Al
取少量1mol/L 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 的NaOH 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