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蓝氏三杰散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蓝氏三杰”
到了漳州,了解漳州人文历史,不能不对“蓝氏三杰”留下深刻印象。“蓝氏三杰”是世人对同属漳州市漳浦县畲族蓝氏祖祠“种玉堂”裔孙“平台首功”蓝理、“治台名将”蓝廷珍、“筹台宗匠”蓝鼎元的美誉。康乾年间,他们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事迹皆入选《清史稿》,他们的人生、业绩、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感念、记忆。“蓝氏三杰”,是一个时代符号,一个地方标志,一个群体象征,一个人文品牌。一位作家曾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都有几个特别的人,他们的才气和执着使那个城市的名字被别人记住。”记住“蓝氏三杰”,也就记住了漳州,记住了康乾年间际会于台湾海峡两岸波澜壮阔的百年沧桑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蓝理,字义山,号义甫,漳浦县苌坑石椅社(现属赤岭畲族乡)人,生于清顺治四年(1647),乱世生成孟浪又侠义的性格,一生四落四起。第一次:顺治十八年(1661),蓝理因触犯族规将被沉塘,后获救逃往漳州,与四位孟浪汉子结为异姓兄弟。“五人穿三条裤”、“抢灰输棺材”、“王爷公的火油也敢偷倒”等民间传说,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第二次:蓝理从漳州回乡开染坊,景遇不佳,便邀一帮青年替官府抓海盗,
却被昏庸县令视为同谋而入狱,后因靖南王耿精忠起兵造反获释,北上投康亲王杰书所部清军,英勇善战,以战功授清建宁游击。第三次:蓝理任灌口营参将,刚正不阿,关心士卒,与总督姚启圣结怨而下狱。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准备第二次征台,慕蓝理有胆有识,保举蓝理为平台先锋。台海战役中,蓝理身负重伤,肠流肚外,仍冲锋在先,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从此,“破肚将军”蓝理,让郑军闻风丧胆。台湾归顺朝廷,朝廷论功,蓝理作战英勇,二次救帅,入岛招安,功列第一,康熙称蓝理“台海血战,功在首先”,赐“平台首功”匾文,授昂帮章京内大臣兼摄左都督,世袭骑都尉,封一等伯,赏漳州郊区田地一块(后称“蓝田”)。接着,蓝理与施琅一同驻理台湾、澎湖,一同修建南普陀寺,一同上疏题请康熙赐封妈祖天妃娘娘为天后娘娘,后又被任命为神木副将、宣化总兵、定海(舟山)总兵、天津总兵、福建陆路提督。在任期间,蓝理斗权贵、治势豪、修庙宇(包括普陀山寺庙、舟山天后宫、天津天后宫等)、辟粮田(蓝田)、筑港桥(包括漳州田里港、浦头港街、江东桥等)、重民生、促发展,深得民心,皆称其为“菩萨将军”,并赢得康熙赞誉,说“为官者当如此”,赐“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牌坊和提督府各一座。第四次:康熙五十年(1711)秋,漳平陈五显因天灾造反,蓝理迅速派兵平息。但有人还是利用此事做文章,说蓝理治军无方,剿抚不力。康熙怪罪下来,蓝理未作申辩,再次入狱。康熙五十四年(1715),朝廷出征新疆准噶尔部叛军失利,康熙再次起用蓝理随征新疆、西藏,捷报频传。翌年,蓝理因病回
京医治,病逝于天津蓝田庄里,康熙赐联赞道:“铜柱海疆曾著绩,铁衣戎略夙知名。”福建、台湾、浙江、天津、京城、陕西、新疆、西藏等蓝理生前呆过的地方民众闻悉蓝理病逝噩耗,自发为蓝理举行祭奠仪式,有的地方群众感念蓝理在世恩德,为他建立庙宇,雕塑神像,予以供奉。世人赞曰:“公一代虎将也,起草茅,建奇勋,生平举动,种种异人,可不谓非常之杰乎!公有奇气,急流勇进,终不可没,拖肠血战,功在社稷,菩萨心肠,泽披百姓,堪称简易洁清之操,国家干城之彦,千载犹将慨慕之哉!”
蓝廷珍,字荆璞,漳浦县苌坑官塘顶坛社(现属湖西畲族乡)人,生于康熙二年(1663),为蓝理堂侄孙,穷苦出身,投靠蓝理,深得蓝理赏识,以军功提任定海营把总,后任温州镇标中营游击。康熙五十三年(1714),蓝廷珍从官山外洋追捕贼船到青山外洋,海盗闻风丧胆,从此海盗相互告诫要“谨避老蓝”。蓝廷珍威名日盛,引起同僚妒忌,说蓝廷珍不务正业,爱在家看戏。闽浙总督满保听信谗言,寻机弹劾蓝廷珍。提督吴升了解蓝廷珍为人,赞其为“闽浙第一良将”,满保方才作罢。康熙五十六年(1717)四月,关东大盗孙森盗窃辽阳巨炮和战舰,潜逃下海,康熙大怒,责成沿海官员严加缉拿。蓝理举荐蓝廷珍,康熙密令蓝廷珍缉拿孙森。满保沿海巡视,到温州独不见蓝廷珍接驾,加上小人进谗,满保再次误会蓝廷珍。到瑞安时,满保看到蓝廷珍擒获孙森,大喜赞其曰“两省将才,无出其右”。康熙五十八年(1719)春,蓝廷珍任澎湖副将,夏秋间又改授为南澳总兵。康熙六十年(1721)夏天,
台湾爆发朱一贵起义(台湾规模、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蓝廷珍奉命入台平乱,战功显赫,被康熙授予“平台大将军”,任闽台水陆提督。平台后,蓝廷珍署理台湾,开发台湾,兴办学校,发展经济,融洽族群,加强兵备,严惩造成台湾民不聊生而导致朱一贵率众起义的腐败渎职的文武官吏,力谏朝廷不要迁民划界,不要划界避番,不要随意迁台民回内地,不要放弃台湾。蓝廷珍率兵开垦于猫雾棘之野的蓝兴堡(亦称“蓝田”、“蓝兴”,今属台中),也成为台湾开发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开垦地。雍正誉其为“治台名将”,擢升其为福建水师提督,赐提督府一座,正门对联曰:“复鹿耳以崇朝韬略奚似管乐,定东都于七日戎机可比孙吴”。雍正七年(1729)冬,蓝廷珍因病卒于任所。朝廷赐给帑金全礼治丧,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毅”。噩耗传至台湾,山河呜咽,台民悲泣。雍正赞曰:“蓝廷珍是吾朝定策经理台湾之功臣,后提督福建,知人善任,将弁行阵,整顿一新,立巡防之法,数千里波恬浪静,商贾晏然,实乃大清之栋梁也!”世人亦赞曰:“公一生忠勤,好捕贼,勇敢善战,常为士卒先,他事恂恂如不及。虚心自下,功成名立,令终有俶,非偶然也。夫谗嫉之于人甚矣。哨海称戈,可云在家观剧,含沙之口,何所不至。所恃当权勿轻以耳为目而已,使其时无提督吴公之保全,大盗孙森之急救,则良将已失,谁复为国家建勋业,垂不朽乎?征台大役,所关甚伟,满氏实式凭之,虽骨肉手足,未足喻其相需之殷,得无自叹。前此几为小人所误否,妒贤害能,小人常态,非聪明仁智,公忠为国者,所向无前,其孰能知之?噫嘻,公一代名将,得千秋名史,卓
卓乎垂不朽矣!”
蓝鼎元,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漳浦县苌坑山母顶(现属赤岭畲族乡)人,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秀才出身,十七岁时游学到定海拜访堂叔公蓝理、堂兄蓝廷珍,后以学行兼优受聘福州鳌峰书院著述讲学,被世人称为“八闽才子”、“经世良才”,可是参加乡试却九试不中。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蓝鼎元与文友同游漳州,写下《临漳台赋》。蓝理看到《临漳台赋》,对蓝鼎元断言说:“以此文观之,今后东南海域若再有事端,欲彻底平复之,非廷珍与你莫属!”康熙五十八年(1719)秋,蓝廷珍镇守南澳,问计蓝鼎元,蓝鼎元为蓝廷珍写下著名镇海之策《论镇守南澳事宜》,并在《与荆璞家兄论舟中起雷书》中预见台湾乱象,“恐有兵事,将劳吾兄”。康熙六十年(1721)夏,台湾朱一贵起义,蓝鼎元随蓝廷珍入台平乱。在台湾,蓝鼎元担任蓝廷珍军师,筹划军政要务,关注民生,关注民声,为平台、治台、兴台做出卓越贡献,如在《与吴观察(巡台御史吴达礼)论治台湾事宜书》中率先提出“信赏罚、惩讼师、除草窃、崇节俭、禁恶俗、儆吏胥、革规例、正婚嫁、治客民、兴学校、修武备、严守御、教农桑、宽租赋、行垦田、复官庄、恤澎民、抚土番、招生番”等治台十九策,上疏朝廷题奏合理设臵台湾府县、开禁妇女赴台、开禁海外贸易等,蓝鼎元同时也成为清朝初期提出对外开放的第一人,并预见日本虎视眈眈,妄图吞噬台湾之心。后因朝廷功名规制作祟,布衣之身的蓝鼎元于雍正元年(1723)有功无爵返回乡里。此时,他完成平台、治台之重要著述《东征集》、《平台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