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5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51张PPT)

第二级:了解 等高线的绘制
第二级(任务2):了解等高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的呢?
•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法的原理:相当于用一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将地面上的山体从底 到顶水平切开,山体外廓与平面相截形成一组大小不等的截口曲线。
每根截口曲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都相等,称为等高线。
本课重点思维导图
会读地形图了,不用导游 我们也可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
作业:1.填充图册P12—13 2.分层检测本节内容
学以致用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___3_0_0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山__顶____ B__鞍__部____
C__山__谷____
C.两个山 顶之间的 低地(点)
D.等高线 重叠的地 方(线)
E.等高线 的弯曲处 向高处凸 出(线)
1
2
山峰 ▲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3
4
5
盆地
• 山地不同部位和等高线形态。
山峰
实战演练(2) 看谁能最快指出下图中的—— 山峰、鞍部、山谷和山脊等地形部位。
山峰
山峰 山 脊
鞍部
山峰 鞍部
山峰
自主学习P26:海洋中的——等深线
2、你能看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山顶
A 陡坡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缓坡 400m
B
300m
200m
100m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400m 300m
200m
100m
第三级: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名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名师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邵丽娜
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
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够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利用自制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等高线的特点。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并总结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重点
1.等高线的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
地理模型教具教学、合作探究与启发式讲授
教学手段
地理模型教具、多媒体及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判断地表形态:根据等高线的分 布特征,判断地表形态,如山峰、 山谷、鞍部、陡崖等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用途
判断高低、形态和走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坡度大小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地表起伏状况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地形类型
实践练习注意事项:在判断等高线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方向,以及不同地形部位的 等高线特征。
实践练习答案:在完成实践练习后,可以参考答案或解析,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通过 多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读能力。
实践练习三:地貌类型图的判读
掌握地貌类型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包括观察地貌形态、分析地貌成因 和判断地貌类型等。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 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课件概述 3 地形图基础知识 4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5 地形图的应用 6 地形图判读的实践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概述
课件简介
课件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 能力
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农业领域:了 解地形起伏、 土壤类型、灌 溉条件等,为 农业规划提供
依据
林业领域:分 析地形、坡度、 土壤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林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PPT教学课件(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PPT教学课件(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学习目标
等高线地形图
1.结合“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 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能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提升阅读专 题地图的能力。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性质,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 概念。掌握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借助相关示意图与文字资料,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提高分析地理问 题的能力及增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高度也相同吗?
不相同。乙地海拔不足250米,
丙地位于海拔250米—300米之间
3、温泉与煤矿区的相对高度是(
) B
A. 100米 B. 150米 C. 200米 D. 250米ຫໍສະໝຸດ 初中地理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谢 谢!
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总结: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均是连续不断的闭合曲线。
2.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初中地理
3.相邻两条等高线高差相等。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练一练: 1、能否说出甲地的海拔高度?
大致海拔高度是125米 2、乙地与丙地从图中看大致 位于同一纬度,他们的海拔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青岛验潮站
初中地理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判断地形的起伏和坡度
地形起伏:通过等高线判断山脊、山谷等地形特征 坡度大小: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大小 实际应用:在旅游、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注意等高线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地形图的更新和修正
确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
地形图上的河流流向: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坡度等特征,判断河流的流向。
分析地形要素:讲解地形要素,如坡度、坡向、海拔等,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观察和分析地形要素的变化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形图判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地形图用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管 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形图比例尺
定义:地形图上某一线段长度与 其实地长度的比值
作用:反映地形图精度和实地地 形缩小的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数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读法:后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的 分母,前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的 分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等高线的特点:密集表示坡度陡, 稀疏表示坡度缓
等高线的应用:判断地形类型, 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
坡度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 疏密程度判断坡度大小
地形的起伏:通过等高线判 断山脊、山谷
地形图的应用:了解地形特 征,为实际生活和生产提供
指导
地形图的判读技巧:结合实 际,掌握判读方法,提高判
地形图分类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1.4.1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1.4.1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自主反馈

河流、道路

自主反馈
陡 崖
自主反馈




自主反馈
观察: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山谷
山脊
山峰
自主反馈 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
海拔(绝对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 度
海 拔
海 拔
自主反馈 看书回答: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把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结成线,叫做等高线。
自主学习
1.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 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自主反馈 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自主反馈
山 峰
自主反馈
山 脊
合作探究
陡 崖
陡崖等高线特征:
相交、重叠
合作探究
观察:AC坡与EF坡,哪个坡度较缓,哪个坡度较陡?
E A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C
A
EF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缓坡处的等 高线较 稀疏,陡坡处的等高线 较稠密。(稀疏或稠密)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B、C、D处地形部位的名称。 (2)①、②处的海拔各是多少? (3)E山顶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4)最可能在哪个部位能找到河流?
400~500米 B


200




100

地形图的判读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一
认识山地的 不同部位
山脊
鞍部
山峰
山谷
陡崖
课标解析
(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2)地图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二
认识五种 陆地地形
课标解析
(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2)地图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课标解析
(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2)地图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一
认识山地的 不同部位
课标解析
(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2)地图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课标解析
(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2)地图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 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直距离。
中考真题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琴图里佩小镇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人形小镇”之称。左图为空中 拍摄的琴图里佩小镇景观图,右图为琴图里佩小镇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镇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 B) A.700米 B.730米 C.750米 D.780米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设疑激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画图探究:利用下图,点拨等高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等高距。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缓 分布稀疏——
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山顶 (山峰)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0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 等高线地形图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
B A
等高线的特点:
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数值大—— 海拔高
坡陡 分布密集——
3. 等高线
2. 等高线
海拔低 数值小——
A
B C
山脊
鞍部 山顶
300 200 400
400 200300
D
E
陡崖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400
A
800 1000
N


B
M 乙

800 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 400 米. 400 米, B点海拔是_____ 1. 图中A点海拔是_____
山脊 丙是_____; 山谷 丁是_____. 鞍部 山顶 乙是_____; 2. 从地形部位看, 甲是_____;
3. 若某游客打算从M、N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M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M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等山地的不同部位,并会判读山坡 的陡缓。 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 丘陵、平原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读图回答
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 1500米 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 500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是多少? 1000米
洼地
山 脊
山 谷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数值向高处凸出
鞍部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部位
陡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应的地形名称 Nhomakorabea陡 等高线 坡 密集
等高距:50米
陡 E 崖
A
山顶
山 F谷 G 鞍部
250米
B高
山脊 C
等高线 缓 稀疏 坡

150米
50米
山谷
200 300 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