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摘要: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本文以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旨在证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土化职业教育实际进行改良是有一定成效的,但要真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认可,还需要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3(b)-0084-02
“双元制”中的“双元”,意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王志强,2007)。20世纪90年代,双元制在中国兴起,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良,被广泛推广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适用性研究(丁锴,2007)、实践创新研究(杨玉宝,2002)、纵深发展研究(姜大源,2004)及多维分析(庞学光,2008)日益增多,但同时也有学者质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甚至出现了“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正面临着解体”的提法(俞可,2003),反之,给了学者更多研究思考的空间。
目前,国内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各类职业技能学校通过模仿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定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实践性课程,
寻求合理的培训项目及实用的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技
能水平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指标,用定性的方式来分析“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如雷正光(2000)贾果强(2009)黄祐(2005)陈成衔(2007)等。另一种是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学者,如由杨黎明、雷正光、郭扬(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徐涵、王显仁(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姜大源(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通过“双元制”模式的间接合作型试点实验[9],在多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调查、统计和比较研究,他们主要通过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质量意识、适应能力、自主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发展潜力、职业道德等13项比较评价指标[9]证明“双元制”试点学校毕业生能力均高于非试点学校毕业生,以此说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经费投入、校企合作、职业基础等瓶颈问题。
1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兴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自2003年,学院借鉴了“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又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实施的是“2+1”教学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定单式”培养,它的最大特点是“双元互动,校企双赢”。具体方式是: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机会等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学历培训和输送毕业生等服务[3]。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互学互动、互利互惠,达到“双赢”。通过多年的实践,实施“2+1”教学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定
单式”培养,学院的就业率逐年提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数据,看到实施该模式对就业率变化的影响。
从2004年至2008年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统计可以反映,学院就业类型包括订单式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专升本、出国、未就业六种,2004年、2005年的毕业生是2001年、2002年入学的学生,因2001年、2002年学院还没有借鉴“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实施校企合作“定单式”培养,所以2004年、2005年的“订单式”就业人数为零。2006年是学院2003年实施“定单式”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所以订单式就业率达到70.03%,也就意味着在2006年,就业类型分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订单式”就业学生,它是就业学生分布的众数。众数表明变量的中心趋势,也就意味着借鉴“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定单式”就业主导了2006年学院的就业率,它对全院就业率增长起重要作用,而就业率的提高必然会引起考生及家长对学院的关注。
2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
学院在实施“2+1”教学模式过程中,为了了解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改革是否有效,曾做过两次数据调研,本文把这两次调研的数据进行收集,做一定的成效分析。
2.1 第一次调研的背景
2005年,以定向培养为目标,学院与建工集团下属近15家建筑单位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为验证此项模式的可行性,对于当年没有经
过“订单式”培养进入这15家企业的毕业生,学院通过企业评分制测试企业对其的认可度。2008年,15家建筑单位接收了第一批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学院再次使用评分制测试了这批毕业生的企业认可度,具体的记录数据如下:
2005年测试分值:75分、78分、68分、73分、65分、60分、76分、85分、88分、75分、90分、76分、85分、65分、60分。
2005年测试分值:80分、80分、75分、80分、72分、62分、80分、92分、88分、78分、90分、80分、90分、70分、70分。
2.2 数据检验分析
笔者认为以上数据对于测试“订单式”培养前后,企业对学生认可度的差异是有意义的。根据调研样本的实际情况,符合使用配对t —检验的条件。具体检验过程如下:
虚无假设与替换假设分别如下:h0:=0 h1:≠0
首先求出前测与后侧两组之间的平均差异与标准差
=∑d/n=68/15=4.5
===2.73
因此,t===6.17
此项检验中自由度为14,概率水平为0.05时,双侧检验的临界值为2.145。由于t的计算绝对值大于临界值,可以排除虚无假设。结果显示:借鉴“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有助于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这也为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奠定职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说,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双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