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河北省磁县二中蔺九全

论文摘要:圆的艺术在美学的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家在创作时仍有意或无意的在多个层次用圆来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作家在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时,也会考虑谋篇布局的圆,也就是作品结构上的圆。体现为:创造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之美,营造纯美的意境;更有利于表现作品来自于作品的完整统一,来自于作品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整体美感;体现着作品结构并不只是“终则始,始则终”的无休无止的简单循环,而是在情节的流动中,创造出纯美的意境,提升出理性的精神的运动的美。圆形是一个经济的图形,它看似简洁却又包孕无限,圆形结构并非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结构。

关键词:圆形结构整体美运动美简洁美

正文:

圆的艺术在美学的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建勋先生在《圆的哲学》中提出:“圆是宇宙运行的最大规律……圆是美学的一大定律,是审美的一项基本法则。”与其它图形相比,圆形更容易在人们的心中引起美的感受。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中国的学者则提出:“天体至圆,万物作到极精致者无有不圆,圣人之德,古今之至文……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张训《聪训斋语》)甚至有学者提出:圆是中国文化审美境界的最基本构造和形式。

虽然文学不是象图画和雕塑那样的直观艺术,但作家在创作时仍有意或无意的在多个层次用圆来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这体现到文学作品中,既有微观的语言修饰上的圆,如:“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有宏观上主旨立意的圆,如,《女驸马》式的大团圆结尾。此外,作家在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时,也会考虑谋篇布局的圆,也就是作品结构上的圆。它体现为:

一创造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之美,营造纯美的意境。这主要体现在古代的回文诗和回文联中,如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反过来读,就成了: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词句和诗意上的圆合,生动的表现出了夫妻之间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二圆形结构更有利于表现作品的整体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作品的完整统一,来自于作品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和谐融洽。

如长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贫穷的渔夫放走了自己捕获的一

条金鱼,受到小金鱼的真诚的报答,但由于他的老太婆过于贪婪,最终又归于贫穷的境地。

再如阿拉伯民间传说《渔夫与魔鬼》:渔夫无意中从宝瓶中放出了被所罗门禁闭的魔鬼,面临被魔鬼杀死的危险,又运用智慧把魔鬼骗回宝瓶,再次封闭,复归于平安。

这两则故事,充分体现了圆形结构意蕴荡漾、浑然一体的整体美。

三圆形结构体现着一种运动的美。作品结构上的圆并不只是“终则始,始则终”的无休无止的简单循环,而应该在情节的流动中,创造出纯美的意境,提升出理性的精神。如上文所举两个渔夫,他们的生活回到了从前,但我们看到了对贪欲和恶人的惩罚。

再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雨钱》:一个秀才与狐仙交友,请狐仙为自己变出了埋到腰部的大量的铜钱,秀才自以为一夜暴富,但最终得到的仍是自己提供的十几个“母钱”。故事并非让书生的“穷”简单重复,而是借狐仙对秀才的批评:“我本与君作文字交,不谋与君做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子交。”讥讽、嘲弄了那些外表清高,实则贪婪的人的虚伪。

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也是一篇运用圆形结构的精品。文中“我”始则平民,想要“为王”;当“王”后,妻子儿女都尽享尊荣富贵;但“我”没有了朋友,感到了“寂寞和孤独”;“我”逐渐觉悟自己是生活在奴才之中,自己只是“奴才的首领”,并为此感到“耻辱”和“悲哀”;“我”杀死了我所有的奴才,从而“我”不再为

王。聂先生并不是把我的经历简单的划一个圆,而是在“我”复归于平民的过程中寓含进了自己对封建王权的深深思考和有力的批判。

可见,圆形结构并非使文章的开头结尾简单叠合,而是要在这种看似相同的比较中表现出精神和情感的流动,凸现出从“事圆”向“理圆”的认知上的提升。

四圆形是一个经济的图形,它看似简洁却又包孕无限,最适合表露中国文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由开头的“披上大衫,出了门”,到结尾“推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的安排正是划了一个心灵散步的圆圆的轨迹。偏僻的小路、朦胧的月光、宁谧的荷塘、喧嚣的蛙鸣、已成往事的采莲盛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都在这简洁的圆的轨迹中得到了生动表现。展现出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

总之,圆形结构并非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结构。它也需要在时间的链条上展开它的故事情节,展示它情感的流动和理性的提升,实现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的对立与统一。

参考文献

马建勋:《圆的哲学》

张训:《聪训斋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