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结构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通过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是作品的基础和核心,它们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一、结构的重要性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结构。
结构指的是一个作品从整体到细节的有机组织和安排方式。
良好的结构可以使作品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同时,合理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抓住核心思想。
优秀文学作品的结构通常符合三个基本要素:起承转合、主线与支线、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文章在开始阐述问题后,逐渐推进发展成为高潮,再进行总结和收尾。
这种结构可以使整个作品有条不紊地展现,让读者一气呵成地阅读。
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通过艺术手法将作品内容传达给读者。
表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丰富的描写,作家可以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情绪。
描写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色彩的运用和生动的比喻来展现。
2.对话:对话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之间的关系、心理和动态变化。
对话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提供了展示人物性格、冲突和观点的机会。
3.叙事:叙事是讲述故事的一种方式。
通过时间的前后、事件的发生和进展,作家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
叙事可以通过线性叙事、倒叙、幻想和跳跃等方式来呈现。
4.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形象或者情节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情感或者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作家可以通过意象和符号来丰富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文学作品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其丰富的结构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良好的结构能够让作品有条不紊地展现,并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多样的表达方式则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文本的纵向层次论
中国古代 “言”“象”“意”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语而忘筌也。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横向结构要素论:认为文学文本是由内容和 形式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戏剧六成分” 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 近代文学表现说、 再现说 俄国及前苏联的主流文论都遵循内容和 形式二分的要素结构论传统。
中国 文质彬彬 表里相符 事辞相配
言与志 文与道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 关系的问题。
2、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还为经过 加工提炼的、处于原始形态的生活材料,是杂乱 的、分散的,缺乏明确的主题。题材是在素材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后,写进文 学作品中的东西,它打上了作家情感的烙印,是 作家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材料的统一。
3、题材的形成
题材的形成既要受到作家的生活实践、见 闻阅历的制约,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兴趣爱 好、艺术修养、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永恒主题与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生活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阶 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 活问题,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就不能不具有时代性特征, 所以文学文的主题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些生活内容在 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地域、阶级的差异,在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中反复出现,有人称之 为“永恒主题”,也有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 如生命、死亡、爱情、怀乡、伤别等。
写作文学作品的结构
写作文学作品的结构文学作品的结构:结构是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一定的题材,在酝酿、形成作品主题的同时,必然要考虑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用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构成为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这就是作品的结构问题。
它是表现作品内容,显示作品主题的重要的艺术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都包含着作家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抒情议论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等,而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还有众多的人物、事件和展开人物、事件的社会环境等等,这些纷纭复杂的内容,必须经过作家的精心组织,才能成为一幅统一、完美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图画。
所以,结构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结构,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无法组织起来,也无法表现出来。
文艺创作中剪裁和布局等等是作品结构的具体表现环节,作家在进行剪裁和布局时,要考虑许多问题:哪些生活素材要写、哪些不要写、哪些要详细地写、哪些要简略地写、哪些人物、事件是主要的,要突出地写;哪些是次要的,可以放在不太显著的位置;整个作品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何者安排在先、何者安排在后……总之,如何使作品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都需要在动笔之前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安排。
文学作品的结构工作,并不是一种纯粹技术性的工作,它与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艺术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换句话说,它既要符合作家塑造形象、显示主题的整个艺术构思的需要,又要符合客观生活的规律。
一般说来,作品的结构往往遵循如下几个原则:(a).结构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品的灵魂,作品的每一结构工作都必须为更充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主题服务。
在叙事性作品中,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显示出来的,因此,作家在安排材料时,必须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根据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实质来安排人物、事件和环境,才会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譬如,矛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是根据主要人物吴荪甫的思想、性格的发展逻辑,并以他为中心来安排小说里的各种人物、事件、环境等各类矛盾冲突,集中地刻划出他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和悲剧道路,从而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可避免的历史结局,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将情节、人物以及事件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并通过这个框架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种。
线性结构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故事情节按照从起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展开,最常见的形式是起承转合的结构。
这样的叙事方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适合叙述简单直接的故事。
非线性结构则是按照回溯、重叠、倒序等方式来叙述的,通过打乱时间顺序,使故事更加复杂有趣。
这种结构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情节,或者是突出主题的关键点。
同时,叙事结构还可以分为多线结构和单线结构。
多线结构是指在一个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多个平行发展的故事线,将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这样的结构常见于长篇小说或小说集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不同人物、不同观点的发展和冲突。
单线结构则是指只有一个主要故事线,作者通过在其中加入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变化和张力,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叙事结构中,作者还可以通过设定引子、承接等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紧迫感。
引子是指在故事开始时,通过描写某个事件或者一个场景,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的引子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承接则是指通过使用转折词、过渡句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有更好的连接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总体来说,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作为作家或者读者,我们都需要认真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
文学作品结构的三个层次
文学作品结构的三个层次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整体结构、章节结构和句子结构。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学作品的组织框架,影响了作品的情节发展、意境表达和阅读体验。
首先是整体结构,它是一个文学作品的大框架,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通常是作品的引子,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塑造等,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进入故事的世界。
中间部分是作品的主要发展部分,它围绕主题展开情节,并逐渐推进故事的发展。
结束部分是作品的结局,用来总结故事的发展,呈现最后的结果。
整体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情节的连贯性、起伏感和悬念等因素,以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紧张感。
其次是章节结构,它是整体结构之下的更细致的划分。
一个文学作品通常被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片段,或者是一个情节的延续。
章节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情节的连贯性、节奏感和转折点等因素,以引导读者的阅读节奏和体验。
有些作品会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不同人物或故事情节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章节中进行交替展示,以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度。
最后是句子结构,它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句子结构的设计不仅关系到作品的语言表达,还影响到作品的节奏、节奏感和韵律等方面。
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句子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比如短句与长句的交替使用,简单句与复合句的搭配运用等。
这些变化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变化性和美感,还可以通过语言的音韵和音调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在整体结构、章节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相互配合下,一个文学作品得以形成统一、有机的整体。
这三个层次的结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组织框架,为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提供了良好的表现平台。
同时,这三个层次的结构也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风格和目标读者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达到良好的阅读体验和艺术效果。
总之,文学作品结构的三个层次,整体结构、章节结构和句子结构,共同构成了一个作品的组织框架,反映了作品的情节发展、意境表达和阅读体验等方面。
文学作品的四层次结构理论
文学作品的四层次结构理论笔者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关系称之为深层结构,是相对于段落层次这种表层结构的一种笼统的叫法,并没有区别它是文本整体的还是局部的。
但一般提到“结构”一词的时候,指的还是前者,也就是作品所有内容的共有关系。
因此我们在建构作品的整体结构框架时,先要对文本的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也不只是一种概念上的要求。
整体结构框架是作品解读的坐标。
如同一个定位系统,只有当它涵盖了作品所有相关内容并正确反映了相互之间的关联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内容的缺失所导致的结构的讹变,会使它丧失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定位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才是最为必要的。
但存有一种情况却可以制约这种介绍的展开,那就是文学作品的“冰山现象”。
所谓文学作品的“冰山现象”,是指某些作品所呈现的显在的内容,其实只是它整体内容的一个较小的部分。
就像海上冰山将它的大部分山体都潜藏在了水下一样。
这固然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且有了蕴藉的好处,但却因为那潜在的部分难于一眼见出,还会深刻影响到显在部分的状态,在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就易造成内容的遗漏与关系的误认。
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呢?“内容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更多了一条思路。
“内容关系”作为“深层结构分析”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可以从中理解出“内容在关系中”的。
“内容在关系中”提示信息我们,不要边缘化地对待作品内容。
一方面,对内容的阐释,还须联系至它所处的关系中回去;另一方面,当作品的内容有所未明时,在的确把握住了相互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推论与否存有潜在的内容,进而由由此可见隐,顺藤摸瓜地找到那潜在的部分。
本诗的显在内容是再别康桥的眷恋。
包括诗人(主体)与校园(客体)两个要素。
与否可以存有潜在的内容?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祸福生死同为人世常态。
它们对应着存在而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关注其中的一端时不可忘了另一端的影响。
诗题有“再别”二字,则之前当有“再来”,之后也该有“再往”。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布局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布局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布局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还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安排和巧妙的布局。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结构与布局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结构形式。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重要性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作家将故事或观点传达给读者的框架。
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紧凑和有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作品的内涵。
恰当的结构安排可以引导读者的情感和思考,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二、常见的文学作品结构形式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文学作品结构形式,也是最为传统的结构形式。
在这种结构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展开,沿着一个主线进行推进。
这种结构常用于叙事作品,例如小说、传记等。
线性结构的好处是能够清晰地叙述故事的起承转合,有助于读者理解故事的发展。
2.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相对于线性结构而言的。
在非线性结构下,故事的时间顺序可能是断断续续的,有时甚至是倒叙的。
这种结构可以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的跳跃。
非线性结构常用于现代小说、诗歌以及一些实验性文学作品中。
3.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以一种嵌套的方式组织作品的结构。
在框架结构下,整个作品可以看作是由多个互相连接的故事或者片段组成的。
这种结构能够通过不同的故事层次展现多个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框架结构常用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甚至一些史诗作品中。
三、文学作品布局的重要性除了结构,布局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布局的合理安排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个好的布局能够使作品的主题、情感以及观点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达。
1. 开头作品的开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使其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开头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快速勾勒出故事的背景或者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2. 发展作品的发展过程应该有条不紊,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应该能够吸引读者并保持其阅读的兴趣。
文学的结构
第三型层面 的内涵 1、原型层面是文本的深层结构;与无意识对应。 2、文学原型层面的来历: [1]神话和巫术: 文学母题、原始意象、形式
(集体无意识)
[2]童年经历、创伤经验(个人无意识)
艾略特《荒原》
《荒原》(1922)是20世纪四方文学里一部
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 特的成名作。 艾略特利用人类学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大量 引用或更动欧洲文学中的情节、 典故,用6种语言, 以鲜明的形象并借暗示和联想、严密的结构,构成 一部思想和情调一致的完整诗篇 。全诗极少用韵, 大多是有节奏的自由体,语言变化多端。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二 审美层面的地位:主导地位 1、是现实层面和原型层面的指向和归宿 2、是最高层面,主导着作品意义 3、使原型层面升华,使现实层面转化,最终处于 自己的光辉之下
《红楼梦》终曲
〔收尾·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 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 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 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 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文学现实层面的地位
基础层面 显性载体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小说展示了从1805年到十 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出 现于前景的是两种类型的 贵族。一类谈吐优雅但道 德败坏,醉生梦死,漠视 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 化的宗法制的领地贵族, 忠厚慷慨,感情强烈,富 于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真正爱 国英雄是人民,是许多平 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 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 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适 成对照。
文学作品的文学形式与结构
文学作品的文学形式与结构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使用不同的文学形式和结构来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理解和欣赏这些形式和结构,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不同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1. 小说:小说是一种用故事叙述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含有着一定情节的人物故事,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交流和行为来反映现实社会和人性的各种问题。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叙事结构。
2. 诗歌:诗歌是一种运用音乐性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诗歌可以是抒情的,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体验;也可以是叙事的,通过讲述故事来传达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诗歌都注重表达方式的美感和语言的节奏感。
3. 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括有着明确的角色和对话的剧本,通过舞台上的表演、音乐、舞蹈等元素来实现对故事的呈现。
戏剧可以是悲剧、喜剧等不同类型,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文学结构文学结构是作品的内在组织方式和布局。
不同的文学结构可以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指作品按照时间线性推进的结构。
故事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从起始点逐步展开,直至达到高潮和结局。
线性结构常用于小说和叙事诗歌,使读者能够一步步地跟随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2.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指作品中时间顺序被打乱或跳跃的结构。
故事的情节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可能是通过回忆、闪回、预示等手法来构建。
非线性结构常用于意识流小说和一些现代诗歌作品,通过破碎的时间序列来探索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3. 对称结构:对称结构是指作品中存在明显对称或镜像的元素或情节。
解析文学作品的结构
解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要素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作品的结构对于整体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探讨其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一、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文学作品结构,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将故事情节按照前后次序有序地呈现给读者。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使得读者可以较为直观地理解作品的发展和转折点。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就采用了线性结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哈姆雷特知道父亲被谋杀到最终的报仇结局。
二、环形结构环形结构是将作品的情节或主题构建成环形的形式,即作品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或回归相同的场景。
这种结构常常可以产生循环、回归的效果,使作品更加富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深度。
例如,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就采用了环形结构,整个故事从主人公儿时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开始,经历了成长和追求自由的过程,最终回到了儿时的场景,实现了情节的闭环。
三、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将作品的情节进行断片、交叉展示,打乱时间顺序,以增加悬念和阅读的趣味性。
这种结构常常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推理,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深度。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就采用了非线性结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事件发生的顺序并不一致,通过这种结构的使用,加缪进一步加深了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四、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对作品中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和呼应,通过对比的方式突显主题和情感的冲突和变化。
这种结构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例如,尤瑟纳尔·库尼的小说《盲从》就采用了对比结构,通过对比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行为和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盲目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五、多角度结构多角度结构是通过多个不同的视角和叙事者来展现作品中的情节和事件,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并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作为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其结构与层次的安排对于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发展以及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学作品的开端,通过引入故事的背景、人物以及主要的情节冲突,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在引言部分,作家通常会运用各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巧妙的开头、生动的描写等。
同时,引言部分也可以为后续的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奠定基础。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的重点所在。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作家常常会采取一些策略来布局主体部分。
首先,结构上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的情节需要有起伏,扣人心弦,避免平淡无奇的叙述。
可以运用前后呼应、对比矛盾等手法,使情节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在主体部分,层次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故事情节或开设多个视角,可以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同时,层次的设置还有助于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主题的阐发。
三、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也是整个故事走向的转折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常会通过设置冲突、打破常规以及引发触动人心的事件来达到高潮效果。
高潮部分的设置应当紧凑紧张,让读者的心情随之起伏。
通过高潮部分的处理,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题,让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四、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收束之处,也是情节的结束和思想的总结。
好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的情感有所共鸣。
在结尾部分,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收尾,如悬念、反转、回归等。
通过巧妙的结尾,作家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空间,让读者在作品结束后依然沉浸在其中。
五、结构与层次的关系作品的结构与层次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而层次则是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和设置。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作家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学作品的结构。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这样才能使作品内容更加有条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结构包括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等几个部分。
引子是作品的开头,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承接是作品的中间部分,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逐渐引出作品的主题。
高潮是作品的重点部分,通过冲突和转折,使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结尾是作品的结束部分,通过总结和反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学作品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内涵,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通过对主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在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读。
首先,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其次,我们可以从作品的语言和形式入手,通过对语言和形式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背景和时代入手,通过对背景和时代的分析,来把握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举个例子,我们来分析一下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
该作品的结构包括引子(哈姆雷特的父亲被谋杀)、承接(哈姆雷特决定复仇)、高潮(哈姆雷特通过戏剧来揭露凶手)和结尾(哈姆雷特与凶手决斗)。
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权力与欲望、道德与良知等等。
通过对作品情节、人物、语言和形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总之,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是一项有益的学习和思考活动。
文学作品结构的三个层次
文学作品结构的三个层次
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情节层次、叙事层次和符号层次。
1. 情节层次(Plot Level):情节层次是指作品中的事件发展
和故事线索的安排。
它包括起始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不同阶段,以及由这些事件和阶段所构成的整体情节。
情节通过安排和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发展,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情节层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示角色性格、情感变化的作用。
2. 叙事层次(Narrative Level):叙事层次是指作品的叙述方
式和叙事结构。
它包括作者以何种顺序和方式揭示故事情节,以及通过何种叙述视角和叙述手法来展示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叙事层次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情绪的产生,它可以是直接描写、回忆、夹叙夹议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3. 符号层次(Symbolic Level):符号层次是指作品中隐含的
象征意义和主题。
作品通过使用各种符号和象征手法,以形象的方式传递哲理思想、人性探索和社会问题等深层意义。
符号层次常常需要读者去解析和理解,它可以由具体事物、动作、对话、象征物等来表现,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结构。
情节层次提供了事件的发展和剧情的推动,叙事层次则决定了故事的叙述方式和观点,符号层次则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文学概论第2章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第一节文学文本•第二节文学文本语言的性质及地位•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是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我们需要考察文学文本及其语言组织。
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文本、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读者性质文本:未阅读文字产品、原创性文学文本:未阅读文学产品、原创性文学作品:已阅读文学产品、再创性1、文本: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
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3、文学作品(work):则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文本是未经读者阅读而有待于阅读的“作品”,而文学作品是已经读者阅读的“文本”。
把文学文本等同于文学作品,同时又将文本的存在状态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其源概出于“新批评”。
“新批评”一向排除作家、读者与文本的联系,把文本存在当作作品本体分析对象,进而断定文本只能是一个自足独立的体系。
新批评的著名代表兰色姆认为,如果批评只是解释作品的意义,那就不如集中注意力于作品的存在(being)。
但他所谓的本体存在不过是文本自身。
这一看法只是一种文本存在论,与作品存在论相去甚远。
从文学的信息交流过程看,文学活动有两极。
我们可以称作家一极与审美一极。
作家一极涉及作家、作家创造的文本,审美一极则关涉到读者。
根据这两极,文学作品不可能与文学文本完全一致,而往往大于文本。
姚斯说过:“文学作品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象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
文学作品的构成
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和理解。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它贯穿整个作品,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它由一系列事件构成,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情节的设计是为了展现主题,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情节的展开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作品的世界。
3. 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他们是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命形象,具有独特的外貌、性格、行为和思想。
人物在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是主角、配角、反派等,他们通过与情节的交织来展现主题。
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4. 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它是作者用来描绘人物、场景、情感和思想等的工具。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达了作品的信息,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风格。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5. 结构:结构是文学作品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包括作品的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主题和情节,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学作品的结构需要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6. 背景:背景是文学作品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它包括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背景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描绘人物和情节,为读者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背景的描绘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7. 风格: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它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文体等方面。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影响了读者的感受和理解。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通常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本文将对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手法。
一、引言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作品的骨架,是作品展示主题和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下将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情节分析情节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构建作品结构的基本元素之一。
正是通过情节的铺陈、紧张与转折,文学作品才能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1.主线情节主线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情节线索,贯穿整个作品,围绕作品的主题展开。
例如,在《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中,主线情节围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展开,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兴衰和人性的弱点。
2.支线情节支线情节是相对于主线情节而言的,它可以为作品增添层次和复杂度。
支线情节往往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并行故事来展开,为作品增添延伸和丰富。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除了主要情节以外,还有一些支线情节展示了其他角色的感情经历和生活状态。
3.扭转与高潮扭转和高潮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它们在作品中产生剧烈的冲突和转折,引发读者的紧张和兴奋。
作者通过巧妙安排情节的扭转和高潮,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扭转和高潮,展示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和宿命。
三、人物分析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性格和命运。
通过人物的塑造,作者可以传达社会现象、探讨人性和展现故事的发展。
1.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受关注的角色,他们承载着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通过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和行为表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例如,在《1984》中,温斯顿·史密斯作为主要人物,通过他的思想斗争和反抗,揭示了极权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2.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衬托和推动作用。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美的艺术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生动而不会显得轻浮。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结构的定义、作用及其具体分析三个方面阐述文学作品结构分析的重要性。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定义作者在书写作品的时候,会按照特定的写作风格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主题。
文学作品的结构包括多种元素,如情节、人物、时间、地点、主题等等。
它们相互作用,按照特定的方式布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使读者沉浸其中。
同时,作品的结构还要符合文学规律,如起承转合、快慢递进、反复韵律等等。
二、文学作品结构的作用一个好的作品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否则作品就会显得松散或者别扭。
文学作品结构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情节的紧凑,还需要体现在形式上的统一和内涵深度上。
作品的形式往往也能反映出其深度和主题,好的结构可以为作品加分不少。
另外,文学作品的结构也是作者表达主题的媒介。
作者通过构建不同的情节和场景,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
通过逐步描绘人物与内心的矛盾、情感能否与主题相统一等等,使读者更加明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方法要分析一个文学作品的结构,需要一定的方法。
一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作品整体进行分析,把作品分为若干部分,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整个作品的基调以及深层内涵。
其次,要分析作品的情节。
先找出主要的情节线,然后找出次要的情节线。
分析每一个情节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进而推测出它们对于整个作品的作用。
要注意包括情节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接着,可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
可以将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细致叙述各个人物的性格、言行以及对于情节的作用。
同时,还要发掘人物与主题之间隐含的关联。
最后,可以从定位、节奏、语言、会意等角度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叙事手法
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叙事手法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叙事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进而增强阅读的体验和感受。
一、引言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和叙事手法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并将读者完全融入故事中。
二、作品结构的分析1. 时间结构作品的时间结构指的是作家在叙事过程中如何安排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顺序。
有些作品采用线性时间结构,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而另一些作品则采用非线性时间结构,通过回忆、闪回或者其他手法将故事的时间轴打乱,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2. 空间结构作品的空间结构指的是作家如何通过地点和场景的设置来布置故事。
有些作品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实际存在的地点,通过对这个地点的描写和运用,突出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而另一些作品则通过虚构的空间,如幻想世界或者未来世界,来构建故事的背景,突出作品的奇幻性或者科幻性。
三、叙事手法的分析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作品以主人公的视角进行叙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更好地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更容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作品以一个旁观者或者普通人的视角进行叙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让读者看到更多的角色和事件,了解故事的全貌,并且增加了作品的客观性。
3. 多重叙事视角多重叙事视角是指作品采用多个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使故事更加立体和丰富。
通过不同的视角,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思想和感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四、案例分析以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的结构非常复杂,分为前四十回和后八十回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叙事手法上,作者曹雪芹通过第三人称叙事,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中心,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D.
根源:艺术的目的(感受体验而非认识) 基本原则:“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地强暴” 目的:针对感受,以增加感受的难度、延长感 受的 时间 实质:形式的复杂化
结论:文学就是对语言的美学操作
首先,得把没意思的事情写得有意思
借书
借„„
其次,得把有意思的事情写得更有意思
王蒙谈小说语言
依次向你靠拢
也许 一阵意想不到的风 把五只小船 吹向了另一片海域
电 话
(二)抒情性
1、界定:“谈笑则字与笑并,论蹙则声共泣偕。” (刘勰《文心· 夸饰》) 2、增强语言情感性的方法(参教材P57-58):
①
用语言的概念意来表达情感;
②
③ ④
用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激发情感;
用词的情感色彩来抒发情感; 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声调来表达情感。
3、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作者直接出面抒发感情,语言往往有强 烈的主观性色彩;如《我曾经爱过你》
间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借景物、人 物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如《春江 花月夜》
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戈宝权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主要指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就广度而言,指人物性格具 有横向上的多面性),如美狄亚;多层次(就深度、厚 度而言,指人物性格具有纵向上的层次性和多变性,如 哈姆雷特;动态性(人物性格不会司静止的,而是发展 变化的,有量变和质变,前者有凤姐的表现,后者如林 冲的落草)
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
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 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 “局部的真理”。
一个问题:文学语言的“能指盛宴”
(五)陌生化
1、界定:又称“奇特化”、“反常化”,最早由俄国 形式主义者什克罗夫斯基提出,是艺术作品增加可感性 的各种手法的统称。 2、陌生化的理论内涵
2、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
(三)修辞层面
1、审美意义:
(1)内涵:使语言富于表现性且有一定规律性的 运用程式。 (2)意义:强调文采并提高审美效果。
2、种类:
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 倒装和反讽、象征与比兴。
示例:反讽
有一个罗嗦人问他邻居:“你家的猪为什么这样瘦?”
邻居说:“因为不肯吃食!” 罗嗦人问:“为什么呢?” 邻居说:“这种猪,嘴太长。” 罗嗦人又问:“为什么嘴太长就不肯吃食呢?” 邻居说:“像这样长的嘴,只顾刨根挖底,哼哼唧唧, 哪还顾得上吃食!”
1、性格特征的鲜明独特性
(3)具体表现:鲜明、独特、丰富
A.鲜明: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 有其声口。”(金圣叹) B.独特: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 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 粗鲁是气质不好。” (金圣叹) 再如,人之将死……
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文学语言的总体特点——
帕克:语言的四重结构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
(一)形象性
1、形象性的界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2、形象化的手法:
(1)词语选用:巧用名、动、形,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
可感性,比如《荷马史诗》中描写人物总是喜欢在名字前加一 个形象词:“捷足的阿喀琉斯”、“沉雷远播的宙斯”、“白 臂膀的赫拉”、“足智多谋的俄底修斯”、“头盔闪亮的赫可 托尔”……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气量小; 诸葛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信无奈; 黛玉——“宝玉,宝玉,你好……”——哀怨; 阿Q——“二十年后又是一个……”——精神胜利法
C.丰富(多侧面、多层次、动态性):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鲁智深的形象是 “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鲁;论
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
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 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
牢牢。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
《易》:“易之有象,取譬明理”→“道理既明,舍象可也” 《诗》:“诗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 “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则别为一诗。”
3、文学形象的形态划分:
3、文学形象的形态划分:
中国:梁启超、童庆炳(典型、意境、意象) 西方:黑格尔(象征、古典、浪漫)
(1)历史上的划分:
2、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附: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
A.歌德:“诗人应该抓住特殊,如果其中有些健康的因素,他 就会从这特殊中表现出一般。”(《谈话录》90页)
B.希尔特:“特征性”(characteristic)
C.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性与理性、一般与特别、
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2)辞格的运用:
中秋月
硕大的一颗泪珠 滑过夜的面颊
四度语言:
意:是夜的一滴眼泪 官:视觉意象 情:忧伤的 想:滑过……
把你的影子 加点盐 甜 腌起来 复 蜜 风干 仇 的 老的时候 下酒 (夏宇)
明知你不在 我还是拿起了话筒 以食指为浆 轻轻划动五只小船
也许 我又忘记了旗语
而岸很遥远 码头空空 我还是向前划着 把你曾经给我的 一个许诺 扯起成一叶叶红帆 无论你在哪里 都将看到 有五只超载的小船 在把你追寻
第二节 文学语言
本节要点——
一、艺术地位:重要性 二、审美要素:语言学分析 三、审美特征:功能分析
文学语言:形象性与情感性相交融的意象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
1、语言是媒介,文学创作即经营语言
2、文学的形象、意义都是语言创生的
3、语言自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
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哀江南》由七支曲子组成。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 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 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
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 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 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三)音乐性
1、界定:文学语言通过节奏感和旋律美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 2、表现:
抑扬顿挫之美(由四声、平仄形成) 回环往复之美(由押韵、双声、叠韵形成)
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 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 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
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
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 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附:“可听的诗” 与“可看的诗”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论朗诵诗》
提出:“笔者过去也怀疑过朗诵诗,觉得看来不
是诗,至少不象诗……听了许多朗诵,开始觉得 听的诗歌跟看的诗歌确有不同之处……”
举例:闻一多先生朗诵艾青的《大堰河》,成了
西南联大的“五四周朗诵晚会”中“最精彩的节 目之一”。
《我们开会》(任者:何达)
文学理论
第二章 文学作品结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二章 文学作品结构
李
伟
E-mail: yiwei9988@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结构
“层次论”的认识意义
1、文学作品是一个有着“言、象、意” 三个层面且每 个层面又具有多个侧面的审美对象。
2、不同作品对“言、象、意”诸层面常有所偏重,有的偏重“言” 如儿歌、民歌;有的偏重“象”如剧本;有的则属意于“意”, 如哲理诗、某些小说。 3、审美需求的不同,使得欣赏者对作品的关注点也有所差异,有 的关注“言”,有的关注“象”,有的关注“意”,其中虽然有 作品的制约,更有欣赏者个体的差异。
•审美意义 •构成要素 •两大原因 •两条原则
•审美意义 •构成要素
•审美意义 •功能种类
1、语音
2、文法
3、修辞
(二)文法层面
1、文法层面的审美意义
(1)文法的界定:文学语言系统在词、句、篇的构成法则
(2)文法的作用:
元· 揭曼硕(《诗法正宗· 诗学指南· 卷一》)主张:“学问有渊源,
文章有法度。文有文法,诗有诗法,字有字法,凡世间 一能一艺,无不有法。得之则成,失之则否。”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说得比较具体:
首尾开合,繁简奇正,备极其度,篇法也。抑扬 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句法也。点缀关键,金 石绮(qǐ)彩,各极其造,字法也。篇法,有起,有束, 有放,有敛,有唤,有应。大抵一开则一阖,一扬则 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句法,有直下者,有 倒插者。倒插最难,非老杜不能也。字法,有虚,有 实,有沉,有响,虚、响易工,沉、实难至……篇法 之妙,有不见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见字法者:此 是法极无迹,人能之至,境与天会,未易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