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市实验小学薛亚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红点及绿点。

【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一数的基础上开展的。“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一组做衣服的测量活动,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用“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观看微课,课堂汇报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在家里观看了《认识厘米》的微课,通过观看微课,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回答

追问: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小了?

学生汇报,生生互动提问。

问题1:什么是一拃?

拃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大拇指端到中指指端的最大距离。从这个点到这个点之间的长度就是一拃。

问题2:怎样解决动画片中的问题?

(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3)用尺子做

2、谈话: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还规定使用统一测量标准的尺子,这样可以准确快速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老师这有许多尺子,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拐尺、米尺、软尺、卷尺、学生尺等等。

谈话:这些都是同学们常用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介绍,生生提问。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刻度线和厘米。

小结: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家里通过微课的学习了解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尺子的种类和尺子各部分的名称,课堂中设置了学生汇报和生生互问的环节,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1厘米。

1.提问:1cm到底有多长呢?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提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用手比一比。

学生交流在尺子上找到的1cm:可能找到刻度0到刻度1,刻度1到刻度2,刻度3到刻度4等。

小结:看来我们的尺子上有好多个1cm,我们的尺子就是由这样1个1个1cm连接而成的。只要是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cm。

你觉得1cm怎么样?(很短)

3.谈话:我们手中褐色小棒的长度也是1厘米。你用手比比看。

4.谈话: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可以拿小棒比一比。

同桌。交流(拇指宽、指甲的宽等)

【设计意图:通过尺子上找一找,实际量一量,亲自感受一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二)认识2厘米。

1.谈话:你能从尺子上找到2cm吗?用手比一比。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2cm?2cm里面有几个1cm?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一)估一估,量一量。

1. 谈话:我们这根红色的小棒大约多长呢?你能估一估吗?

学生尝试估计自己手中小棒长度,教师巡视观察。

交流:用褐色小棒来确定一个标准,看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是几厘米。

2.谈话:如果要知道准确的长度需要怎么办?

生谈到测量,展示一个学生量的方法。

(注意左端对准0刻度,紧靠在尺子上,读准刻度。)

追问: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长度是5cm?

回答:0——1是1厘米,0——2是2厘米,0——3是3厘米,0——5就是5厘米。

小结:看来从起点刻度0开始,到了几就是几厘米。

小结:6个1厘米连起来是多长?7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

看来有几个1cm连起来就是几厘米。

(二)测量一拃的长度

谈话:能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吗?

学生动手测量,了解每个人的一拃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动画中的问题。

(三)断尺测量

谈话:如果尺子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

1.试着用断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课件)

追问:多长?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谈到数一数中间有5个1厘米。

记录:从几开始量到几结束?橡皮的长度是几厘米? 5——10 5cm

小结:看来,不从0开始也能测量,但是不如从0开始测量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2.本子的这条边长几厘米呢?(课件)

记录:从几开始量的?到几结束?本子的长度是几厘米?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减法算式:16-10=6

师记录: 10——16 6cm

3.铅笔长几厘米?(课件)

3——12 9cm

观察结果,有没有什么发现?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结束,只需要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可以得到长度是多少了。

4.谈话:从0开始测量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

验证:我们刚才测量小棒时就是从0开始,到5结束,线段长5厘米。

得到结论:从0开始也适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断尺测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读出任意起点到终点的刻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等数学能力。】

四、体验感悟内化概念

1.自主练习:跳远比赛(课件出示:小蟋蟀和小蝈蝈跳远的终点。)

谈话:这是它们在跳远比赛中的终点,你觉得谁跳得更远呢?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蟋蟀跳得远,因为它结束的刻度是16,而小蝈蝈结束的刻度是11。

谈话:这是它们跳远的起点。现在你认为谁是冠军?为什么?

通过交流发现:仅仅看结束的刻度是不能确定长度的,要同时看到开始的刻度才能准确的读出长度。

2.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