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2)[4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个人、群体间形成各种互动关系的过程; (7)有关社区的内在过程、发展与变迁模式、 社区的服务机构与资源; (8)社会服务的结构、组织与方法; (9)个人的自我了解及个人的情绪、态度等 心理因素对事业的影响。
信仰、价值观念、法律和社会制度等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解决案主问题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1917年芮奇蒙德发表的《社会诊断》一书,虽然采用了医学意义上的“诊断”概念,但该书仍然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1917年之后,随着“诊断”“治疗”模型的引进,精神分析心理学及精神医学对 社会工作训练 的影响逐渐加大,并逐步取代社会学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以至于在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史上出现了一个所谓“精神医学的洪流期”或“精神分析的洪流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 纪30年代末期。
(1)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等。 (2)有关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体系的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人文生态学、 人类学、公共卫生学、医学、法学、犯罪学、行政学等。 (3)有关社会工作实施的知识,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是以上述各种学科的知识为基 础,结合社会工作的实际经验而形成的。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社会工作理论开始出现多元化。在这一时期,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 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都介入了社会工作领域,成为社会工作训练和实务的基本的理论来源。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贫穷救济政策的反思,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危机和转机。在这个时期,政 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等学科知识纷纷为社会工作所采用。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目录
01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 02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 03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04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 05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建构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
一、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一)理论及其功能
1.定义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 抽象概括和总结。理 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一定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变化并提示解 决问题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功能。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进入全盛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尝试整合不同理论的学者和 专家,在他们看来,社会工作的理论中存在一些具有共性、具体且固定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1.按学科归纳从学科的向度来归纳,社会工作理论来自以下学科的知识: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3 .综合性归纳
巴勒特在1958年提出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九个方面,其观点被广泛引用。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即从个人与其环 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交互影响来考察人 格发展与行为特征; (2)人际互动心理学; (3)表达内在感受的语言、手势和活动的沟通技巧; (4)影响个人、群体行为的团体过程; (5)影响个人、群体、社区的文化因素,包括宗教
一、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格
林伍德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 ( 1)一个理论体系,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 ( 2)专业的权威; ( 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 ( 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 ( 5)专业的文化。
2.功能
(1)描述:理论能对事物或现象的状态及其变化发展做出比较科学的描述,帮助人们了解一定事物或现象。 (2)解释:理论能解释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事物或现象间存在着多种多样复杂的关系,有的是共变关 系。 (如一个人的手比较长,脚通常也比较长),有的是互动关系,有的 是因果关系,等等。其中因果 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3)预测:根据理论所揭示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便能通过调查所掌握的事 实,对特定事 物或现象的未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4)提示方法:不少实用型理论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其有效性、合理性是被前人无数次的经验证明 了的。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和多数学者对社会工作理论的二分法不同,皮拉利斯则提出社会工作理论的 “三分模型”,即从抽象 到具体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 ( 1)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这一层次的理论涉及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的综合性 说 明,其抽象程度较高。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 福利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就属于这个层次。 ( 2)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它属于宏观理论与实践理论的中间层次,又可分为解释性理论与介入模式 理论两个部分。其中解释性理论是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做出具体解释,如解释社会问题的标签 理论、儿童发展理论等。 ( 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这一层次的理论涉及社会wenku.baidu.com作的具体技巧与操作方法,如自由联想法、批 判式提问法等,便是属于该层次的理论,其抽象程度最低。 由于第二层次的中观理论又实际分为两个部分, 因此,皮拉利斯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四分模型。和二分模型相比较,四分模型的前两部分即宏观理论与解释 性理论,大致属于二分模型的第一层次即理论基础部分;后两部分即介入模式理论与实践理论,大致属于 二分模型的实施理论部分。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2.按知识层次归纳
(1)人格理论;(2)群体理论; (3)组织理论;(4)社区理论; (5)社会制度理论;(6)文化理论; (7)生态系统理论; (8)国家或政府体系理论。
上述各个层次的理论,一般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这些结构的发展与成长; (2)这些结构的常态功能; (3)这些结构的功能失调或解组; (4)解决问题和变迁的知识; (5)社会工作在各层次的实施知识。 将以上两者加以结合,就形成了有关社会工作的系统的 理论(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