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理论综述_基于成长动因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 ct : Th is paper points out tha, t en terprise grow th is still fu ll of "B lack Box" and its grow th law h as not been understood clearly . It is a valuab le research to co m b ine though ts and m ean s of know ledge theory , evolu tion ary th i n ing, com p licated science , etc . and en terprise grow th. K ey w ords : en terprise grow th; endogenous grow th; exogenou s grow th 1 引言 企业成长可以说是古 老而时髦的 论题, 20 世 纪 50 年代至今, 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领域所广泛 关心的对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 展与现代科技 日新月 异的变化, 时至今日, 企业成长理 论仍然是经济 管理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相关文献成果浩如烟海, 但却杂 乱无序。在笔者看来, 充分利用 和解读现有 文献, 需要 我们确立一种更为广阔而深远的理论视野, 力求将不同 社会经济实践条件和制度背景下 有关企业成长 问题的 观点尽可能全面、 有机地纳入讨 论框架, 从而提 炼其精 要, 勾画其关系, 整合其逻辑, 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寻找恰当的逻辑起点。笔者仅以企业成长动因的视角, 对文献进行挂一漏万的梳理和分析, 对企业成长经典理 论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作一扼要反思与评价。 2 研究成果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对大规模生 产规律的研究, 并广泛涉及企业行为、 企业成长、 组织结 构以及管理等基本 问题。由 于企业成长 的内涵比较复 杂, 能够被视为企业成长的 指标变量也 十分众多, 所以 研究视角多样、 概念体 系庞 杂, 可谓 观点 众多, 流派纷 呈。鉴于此, 本文仅从企业 成长驱动力 的角度, 借鉴经 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思路, 将代表性研究成果分为外生性 成长理论和内生性成长理论 , 对企业成长理论做独立、 系统性地梳理和评述。 2 1 企业外生成长理论 所谓企业外生性成长即 企业的边界 和生产率由外 生变量决定, 即给定的技术、 成本结构和 市场供需条件 等, 其代表性学派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企
驰 ( 1981- ), 女 , 内蒙古
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献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 将企业理论划分为传统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 基于研究视角的差异, 与本文的分析并不矛盾。
# 106#
业理论是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自古诺以来已 有上百年历史, 但如果将企业理论严格定义为一门解释 企业为什 么会出 现, 企业 内部 组织的 经济 学意义 的学 问, 那么新古典主义的企业理论 不是企业理 论, 而只是 生产理论, 真正的企业理论应该是由高斯 ( C oase , 1937) 所首创 ( 杨小凯, 1994 ) 。 我们知道, 新古 典经济学假 设市场出清, 关 心的是 最终的均衡状态, 而不研究调整的过程, 因而在这里, 企 业被抽象成 ! 黑箱 ∀, 从这个意义上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 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独立的 企业成长概 念。可以 称之为 企业成长也许就是企业从非最优 规模向最优规 模调整 的过程或者是当技术、 需求等外 在条件变化 以后, 企业 从原来的最优规模转变到新的最优规模的过程 。 法国经济学家吉 布莱特 ( G ib ra, t 1931) 在其 代表作 ∃非均衡经济学 %中对企业规模、 企业成长性及产业结构 的关系进 行了开 创性的 研究, 其研究 成果 被人们 称作 ! 吉布莱特定律 ∀, 即企业成长是一个 随机过程, 影响因 [ 2] 素过于复杂, 企业规模对其成 长率的影响 并不显著 。 传统观点认为, 吉布莱特定律 ( G ib rat s ' Law ) 成立, 即企 业成长率独立于企 业规模。M arten Coos( 2000 ) 从产业 组织视角 研究了 劳动需 求与 企业成 长、 产 业演化 的关 系, 在吉布莱特定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用人行为与企 业或产业特征之间关系的 模型 。但最近的实 证研究 发现, 如果加入资本与技术选择 沉没成本的 考量, 企业 成长与规模 则呈 负相 关 ( Lu is C ab ra,l 1995 ) 。 R. D. N ixon( 2005) 从市场供求对企业规模影响的角度研究企 业的绩效, 得到类似的结 论。另 外, 样本数据的 不同也 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如采用混和截面数据和短期面板数 据, 则企业成长率是随机的, 企业 之间规模差异 是暂时 的, 如采用长期综列数据刻画企 业规模的分 布情况, 则 会发现无论 企业规模 如何都 没有收敛 的趋 势。 F. Lotti 等 ( 2001) 通过运用选择机制对部分产业的企业演化进 行了分析, 发现在产业成长初期企业规模分布没有规律 可循,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不同企 业的规模会彼 此越来 [ 5] 越接近 。 L. F rancesca 等 ( 2001) 以意大利工业企业为 样本数据, 实证研究了企业规模 与成长的关 系, 研究发 现, 吉布莱 特定律 揭示企 业成 长依赖 于企 业的生 命周 期, 只有在初创期不满足此规律, 因为较小的企 业为了 在市场生存而不得不快速发展, 在后来的年代里企业成 [ 6] 长的速度遵循诘布特模型 。 A sli D- K 等 ( 1998 ) 认为 效率指数 的评分 制度下, 多数 企业倾 向于 长期外 部融 资, 因而健全的社会法律信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企 业依赖于外部融资而降低了利润率, 即使政府补贴也不 [ 7] 会改变这种状况 。 L. S leu 等 ( 2002 ) 认为企业成长是
收稿日期 : 2009- 11- 2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 ( 70528002) 作者简介 : 杨林岩 ( 1964- ), 女 , 山西襄汾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生导师 , 研 究方向为 企业管 理 ; 赵 包头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为产业组织理论 。
[ 10] [ 9]
制, 认为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知识的积累具有内在的联 [ 11] 系, 而且会创造出一种 ! 社会力量 ∀ 。值得一提的是, 马歇尔 ( 1920) 的 ! 职能工作连续分解为系列不同的专门 的技能和知识 ∀思想尽管 不属于古典经济学的范畴, 但 他的这些分析为我们对 企业内生性成长 机制的思考有 很大启发。由此, 我们可以将企业内生性成长理论的核 心思想归纳为, 企业内部存在的未被利用的剩余资源是 其成长的基本条件, 由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状况决定了 企业成长的速度、 方式和界 限, 企业成长 是内部各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结果, 是企业内部各子系统自组织的 动态演进过程。企业各部门 在组织演化 过程中通过竞 争性合作、 集体学习、 自主创 新等自组织 机制形成内生 性比较优势& , 从而构成了促进企业成长的核心资源和
S um m a ry o f E n te rp r is e G ro w th T h e o ry
B ased on V iew of G row th M otiv ation
YANG L in yana, ZHAO Chib ( a. School of M anagem ent; b . Schoo l of E conom ic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F inance, X i an ' J iaotong U niver scty, X i an ' 710061 )
内生比较优势是相对于外生比较优势来说的, 所谓外生比较优势是指事前生产条件的不同来源于个体之间要素禀赋和生产函数的差别, 而内生 比较优势 是由制度内生出来的, 如先进的制度鼓励了创新, 形成了技术比较优势。
&
# 107#
内在动力。在此 基础上, 企业 通过与外部环 境的互动, 交换能量 ( 例如消化吸收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 形成 具有自我创新、 自 我提升的发展模式称为企 业的 ! 内生 性成长模式 ∀。内生性成长理论的主要分支包括资源基 础理论 ( W ernerfield, 1984; B arney , 1991 ) 、 能力 基础 论 (De m setz, 1988; Parahalad, H a m e, l 1990 ) 、 企业内生成长 论 ( Pen rose , 1959, 1995 ) 、 企 业成长模型 ( M arris , 1964 ) 、 企业演化理论 ( N elson & w inter , 1982 ) 以及现代组织生 态学 ( H ar m an & Freem an, 1977) 等。 潘罗斯 ( 1959) 被公认为是企 业内生性成长 理论的 开创者, 她以 ! 不折不扣的理论 ∀来研究单个企业的成长 过程, 她认为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 的基础, 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 方式和界限, 而企业能力的最重要载体是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的基本 功能就是发现和利用潜在的成长机会。另外, 由于熊彼 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潘罗斯也强调了创新能力及其他人 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20 世纪 80年代, 以 R. N e1son和 S. W in ter( 1982) 的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为标志, 演化经济思想在传统 企业成长理论的危机中被引入企业成长理论体系 & , 并 且引发了学界开始对传统 经济理论的 反思。为 了克服 传统经 济 学 的 局 限, 重 构 企 业 理 论 的 微 观 基 础, R. N e1son和 S. W in ter( 1982) 开创性地从技术变迁的概率 分布中 ! 抽取 ∀出来一个关于企业能力 和行为的动态演 化模型, 将企业视为一种永远处于搜寻 ( 新技术 ) 和发展 之中的 ! 惯例 ∀ ∋ ( rou tines) 的组合。 Nelson和 W inter认 为, 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对 ! 满意利 润 ∀的追求, 反映了 有限理性的思想; 而企业成长的机制则是 ! 搜寻 ∀和 ! 创 新 ∀, 这是一种内生的、 主动的成长机制; 在环 境选择机 制作用下, 企业依 据现有惯例 或知识基 础决定了 其选 [ 12] 择的竞争性行为的结果 , 体现了所谓 ! 潘罗斯 式 ∀演 进与 ! 熊彼特式 ∀演进的融合。 C. C arl Pegels( 2000) 着 眼于族群中企业间的竞争策略, 认为族群内部由于战略 行为的相似, 往往比族群之间的竞争更激烈。作者预测 引入内部竞争的企业族群与包含 具备异质性特 点的管 理者的企业族群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以传媒 和电信产业为例证明了这个假 设, 即内部竞 争激烈、 管 理者的 异 质性 表 现 明显 的 企 业族 群 成 长 性 较好 。 Francesca Lotti和 En rico San tarelli( 2001) 通过运 用选择 [ 14] 机制对垄断产业内的企业演化进行了分析 。我国较 早地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探讨企业 性质的是蒋一 苇教授 ( 1980 ), 他将企业视为一个 ! 有生命的细胞 ∀而不是 ! 无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基于成长动因的观点
杨林岩 , 赵
a

b
(西安交通大学 a . 管理学院 ; b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西安 710061)
摘要 : 从成长驱动力的角度 , 对古典经济学以来关于 企业成长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全面 回顾与逻 辑梳理 , 并作出了 相应的评述。基于此 , 指出企业成长目前仍然是一个具有很 强 ! 黑箱 性质 ∀的 问题 , 学界对其 内在成 长规律 认识仍 然严重不足。认为将知识理论、 演化思想、 复杂性科 学等前沿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尽可能 衔接到企 业成长过程 中去 , 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企业成长 ; 内生成长 ; 外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 : F27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8409( 2010) 07- 0106- 05
这里的 ! 规模 ∀即企业的产出规模, 也就等于销售规模。
[ 4] [ 3] [ 1]
规模扩张和不断学习的结果, 但是企业的信誉机制和法 律制度因素会影响其对市场和要素资源的获取情况, 进 而影响成长速 度 [ 8] 。 S. M ak ino( 2004) 则 从宏观政策的 层面综合分析了对 企业成长的影 响。还 有很多学者认 为以上因素对企业成长有抑制作用, 其影响程度与企业 规模 负相 关 ( 如 T horsten, 2002; J . Kon ings , 2002; Beck. T, 2005, 等 ) ,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 是在独立的 行政指挥机制 协调下, 通过要素契约聚集起来的生产要素的集合。因 此,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同样没有单独的企业成 长概念。根据上述定义, 企业的成长就应该是企业边界 的变化, 而企业边界则等同于上述生产要素集合的边界 或要素契约集合的边界。这样的 ! 成长 ∀概念很容易产 生一个问题 到底是企业 边界的扩大 对应着企业的 成长, 还是边界的缩小对应企业的成长? 我国学者杨杜 ( 1996) 在其博 士论文中解 释了这一新制 度的 ! 尴尬 ∀。 H ossm 等 ( 2004 ) 以 契约理 论为 基础, 以 1994 ~ 1995 年香港证交所的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了 董事持股和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非成长型企业相比, 成长型企业向高管人员支付了更 多的激励补偿, 而董事会持股在成长机会集和企业财务 政策的关系上起到 了抵消和缓和 的作用。而对于科斯 意义上企业边界的探讨, A. A fuah( 2004) 重新构造了企 业边界函数, 在此基础上, J. M ota( 2004) 探讨了企业边 界的动态演化。 Jack A. N ( 2004) 应该是最早的同时考量 企业横向和纵向边界选择问题的理论研究。 R. J . David ( 2004) 从企业管理层面重新评估了交易成本理论。 2 2 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最早的 企 业 内 生 性 成 长 的 思 想 可 以 追 溯 到 A. Sm ith( 1776 ) 提出的 ! 企业内劳动分工理论 ∀ , 马克思 的观点则进一步深化了 企业内部分工与 成长的联系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