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思想在社区老年保健中的应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养生保健方法研究
及在社区老年保健中的应用
孙思邈(541或581~682),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大家,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幼年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从此立志研究医学养生之术,终成一代大师。孙思邈在总结并发展了唐以前儒、道、释等各家养生保健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的养生保健方法,为推进养生学的科学进步起到了功不可量的作用。孙思邈的辉煌成就,使他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被称为“药王”,“真人”,“药圣”。其学术思想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尤其在当今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医学模式急需转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深入研究和大力发扬孙思邈养生保健思想,继承和发展孙思邈养生保健精华在社区老年保健实践中的应用,弘扬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容易被社区老年人所接受,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老年保健的水平。
一、孙思邈养生保健精华:
孙思邈的养生保健思想与养生方法林林总总,博大精深,系统而全面,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孙思邈养生保健的理论与方
法,比较集中在《卷二十七养性》卷中,有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黄帝杂忌第七、房中补益第八共一卷,八篇。而《千金翼方》更是补充和发展了《千金要方》的学术思想,比较集中在《卷十二养性》,有养性禁忌第一、养性服饵第二、养老例第三、养老食疗第四四篇;《卷十三辟谷》,有服茯苓第一、服松柏脂第二、服松柏实第三、酒膏散第四、服云母第五、服水第六六篇;《卷十四退居》,有择地第一、缔剏第二、服药第三、饮食第四、养性第五、种造药第六、杂忌第七七篇;《卷十五补益》,有叙虚损论第一、大补养第二、解散发动第三、补五脏第四、五脏气虚第五、补虚丸散第六六篇。共计四卷,二十三篇。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养生思想总结为养生大要十条:“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见《千金翼方》养性禁忌第一)。现择其要者探讨如下:
1、重“养性”:《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序第一篇中说:“余慨世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殒亡。聊因暇日,粗述养性篇,用奖人伦之道,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提出养性是健康长寿的基石。提醒世人首先要重视养性,再好的养生长寿方法,如果你不重视、不实施也就等于零。这也可以说是世界上较早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者。
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之道称为养性,孙思邈认为养生的核心是养性,再配以居处、按摩、调气、服食、杂忌、房中养生方法来养生。
不重视养性,只在服食药物等各种养生方法上下功夫,绝达不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可以这样说,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有主有从的较全面的养生之道。你如果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愿意用孙思邈的养生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你就首先要时常调养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常保持宁静。然后再做到起居饮食有规律,适当的体育运动、适当的营养滋补及服用必要的药物,这样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2、养性以“啬神”:《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序第一篇中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故养性者,不经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培养道德涵养,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这是一个较高的境界,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孙思邈把养性放在养生的首位,这是因为养性把种种行为自然化,要求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和生活习惯。好的养生习惯沉淀到人们的生命中,则人的机能处于和谐状态,身体就会处于健康状态。强调从净化内心和行为习惯而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支柱,只有保持宁静祥和的心境,将外驰的精神收回来内守自身,真气就会畅通全身,身体就不容
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孙思邈以《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作为自己养生之道的理论依据,孙思邈认为要“啬神”,“啬”就是吝啬、节约,就是要爱惜自己的精、气、神,不轻易浪费。人的精力有限,若做任何事情都十分卖命用足十分精力,滥用精气神,那么当真正需要你以全副精力投入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往往会功亏一篑。“啬”的反面,就是毫无节制,胡乱支出,甚至视生命为儿戏。如果精力透支久了,必会耗伤生命,重则天殇折寿。
孙思邈本人就是他“啬神”养生思想的实践者,这也是他一生不求名位,不愿做官,不受富贵的一个重要原因。隋文帝要他出仕,他闭门装病;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曾召他到京都做官,同样被他婉言谢绝,最后竟然隐居太白山。孙思邈崇尚自然法则,一直保持“恬淡”之情,所谓“啬神”,就是恬澹虚无,排除杂念,做事有节有度,绝不放纵情志。《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第二篇说:“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又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实践证明,大凡今天的长寿者与“十二少”原则都有着契合。今天洪韶光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的心理平衡,便是孙思邈“啬神”养性的印证。
但孙思邈的隐居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到了晚年,他仍然在为人治
病,百岁时还在写《千金翼方》,以传后世。实践证明,多数长寿老人都心地善良,爱做好事,乐于助人,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这样自然就心情愉快,健康长寿。
3、提倡“治未病”:《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序第一篇中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意也。”“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微于杜渐”、“有病早治”。所以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医“治未病”是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意“治未病”的重要性。孙思邈说:“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反对面临疾病,丧失信心,消极等待。“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入,拱手待毙。”人的衰老与疾病关系很大。常患疾病,可以加速衰老,严重的还能夺去人的生命,切不可掉以轻心。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根本途径。
孙思邈很重视食物和营养对预防疾病的作用。“安生之本,必需于食。”“夫为医者,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疗和药物治病一样,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当寻性理所宜,审冷暖之适,不可见彼得力,我便服之。”服药也必须掌握好适应证,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可乱用。孙思邈讲:“人体平和,性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也确实很有道理。中医“治未病”所倡导的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同时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