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择校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当前是:全文显示 1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因而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入学方式上采取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以阻止中小学的择校现象,但实际上择校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工作‘五不准”的规定,包括不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小学和初中招收择校生。究竞应该如何看待中小学阶段的择校现象?是禁止、鼓励还是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这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一、中小学择校的意义与问题

对于中小学择校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全面地看待择校问题,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择校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有其负面影响。

1.中小学择校的积极意义

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当前一些中小学校所收取的择校费已大大超过了学费总收入,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学校可以利用这笔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充分利用老百姓的投资热情,既筹集了办学经费,又可以通过教育的良性循环以优质的教育回报社会。

(2)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资源配置方式需要计划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择校就是在承认教育产品准公共性的前提下,由市场参与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教育需求更加多样,教育选择也更加自主。

“就近入学”的原则由于只能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能够入学,而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择校的出现起了一定的弥补作用,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

(3)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在择校的制度环境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为了招收到择校生,各学校之间必然产生竞争。为了适应这种竞争形势,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因为只有质量高、服务好的学校才能招到更多的择校生和收到更多的择校费。

(4)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现在有择校需求的人已越来越多,而公办学校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的民办普通初中有4219所,比上年增加568所,在校生315.68万人,增加59.11万人;民办小学6047所,比上年增加371所,在校生328.32万人,增加53.39万人。

2.中小学择校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择校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影响。

(1)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尤其是择校现象出现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突出。结果是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供不应求,甚至人满为患,而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则越办越艰难,生源不足,甚至人去楼空,从而导致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2)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引发教育不公平。不可否认,择校收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家长的负担。就目前择校收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已超出了大多数城镇居民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势必造成由经济收入的不均衡而导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3)增加了学校的负担。择校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增加了不少收入,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各重点中小学普遍存在严重“超载运行”的现象。有的学校盲目招收择校生,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能力。不少学校师资严重短缺,教师负担显著加

重,校舍异常紧张,班级严重超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将很难得到保证。

(4)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择校给中小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目共睹。由于学校班额严重超载,不少教室人满为患,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择校,许多学生跨学区上学,路途遥远,每天必须旱出晚归,结果造成学生睡眠和体息严重不足。同时,择校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现实中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5)容易滋生教育腐败。不少家长为使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而挖空心思,有

权有势的家长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去择校;有钱的家长则直接与优质学校的主要领导搞幕后交易。一些学校对巨额择校费的暗箱操作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初中收费高达两三万元之巨,有的小学择校费也近万元。收费的名目繁多,有的称“教育成本费”,有的称“建校费”、“赞助费”等等。这些钱学校到底是怎么花的,用在什么地方,家长不得而知。有时候甚至连学校的普通教职工也无从知晓。

二、中小学择校问题的若干几条对策

如上所述,中小学择校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对中小学择校应取的态度是:提倡正常的择校行为,反对无序失控的择校行为;提倡公民在享受平等教育机会条件下的自由选择,反对在学校差别过大前提下的择校;提倡由于能力和特长差异因素的择校行为,而反对与一切不正当利益相关联的择校行为。如今择校就学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大趋势、大方向,当务之急是对中小学择校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并切实地加以执行。在此我们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1.增加教育投入,规范择校行为

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投入始终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政府应当保证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人力,增加教育投入。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要求学校依法办学。对择校问题要有堵有疏,管理部门应对择校问题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和有约束力的规定,以使择校的混乱状态进入可控制的有序的规范状态。规范择校行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规定允许其录取择校生的名额;(2)规定择校生必须达到的素质要求,以确保生源的质量;(3)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明确择校的收费标准。这就是说招收择校生应做到招生条件公平、招收名额和收费标准公开。这是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在择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杜绝不正之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