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一提起天人感应思想,马上便会想起董仲舒,因为他明确提出了这一思想,他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从此,天人感应思想便成为二千年来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感应思想并不是由董仲舒凭空创造的,而是该思想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最早关于天人感应的记载源自儒家六经中的《尚书•洪范》。《洪范》曰:“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诗经》中关于天人思想代表性的说法是“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大雅》)。春秋时,子产治郑,《左传》认为是天降命于贤者,提出“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襄公29年)。而万世师表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孔子又提出“知天命”“畏天命”,指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中庸》中提出“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可见天人感应思想并非董仲舒凭空创造的,而是对前代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

大谈天人、古今,并寻求其中相通而互感的共同规律,是汉代的时代精神。而将它发扬光大的便是董仲舒,他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汉武帝虽然不喜欢这个学说,因为它限制了君权,但是鉴于它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还是在形式上接受了它。从此天人感应思想便发扬光大。

董仲舒继承了儒家传统中《洪范》讲五行的思想,并发扬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学说。董仲舒认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属性组成。宇宙按照这种五行相生相胜的关系生成变化,因而成为一可理解的合理的宇宙。如木性主生故为春,火性主长故为夏,土性主养故为季夏,金性主收故为秋,水性主藏故为冬。用五行来解释天时,天时即合乎理性可被理解。在董子看来,不仅天时依五行构成,人事也依五行构成。如木为春生之性宜以农为本,劝农事,无夺农时;火为夏长之性,宜选贤举能,赏有功,封有德;土为养成之性,宜循宫室之制,谨夫妇之别;金为秋收拢,宜刑有罪,伐无道,安集天下;水为冬藏之性,宜敬四时之祭与谛袷昭穆之序。如此,依五行解人事,人事亦合理而可理解。按照董子的宇宙构成说,宇宙依五行被合理地安排,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河大地、鱼虫鸟兽皆依五行之性合理地运行生成,故人世间与自然界本不应有灾异存在。但是,从现实上来看,合理地构成宇宙的五行关系往往会被打破,即五行相生

相胜的合理宇宙会因为五行失序处于一种不合理的荒谬状态,这样,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的运行就会失序,山河大地、鱼虫鸟兽的生成就会变态,即就会出现灾异现象。也就是说,灾异是破坏了建立在五行之上的合理的宇宙关系所致。

董子虽然用五行学说说明了灾异产生的原因,但要说明天人感应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人的行为会破坏天的秩序而导致灾异。鉴于此, 为了进一步说明天人感应的原因,董子还提出了气化学说。董子认为,天地宇宙唯气化而成,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包融中,就像鱼生活在水的包涵中一样,只是水有实物可见,而气化之宇宙浩浩然难见而已。因此,天地之间,宇宙之中,虽虚而实(实即谓充满着气,由气化而成)。在这一由气化成的宇宙中,人之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互流通,相互渗入,因而人之气会影响到整个天地宇宙之气。如果人之气调和顺适,此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混合,天地之化即美,祥瑞乃现;如果人之气邪乱乖谬,此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混合,天地之序即乱,灾异乃出。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的行为会破坏天的秩序而导致灾异。

总的来说,在董仲舒思想中,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第二“天人同类”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说明人的道德

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说“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在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占了统治地位,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都承认政治得失,可以导致灾异变怪。如司马迁的《天官书》讲了三代至汉初的兴衰与天象的关系,如“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诸吕作乱,日蚀尽昼”。《汉书•五行志》也有大量灾异变怪的记载。谶纬之学泛滥时,天人感应说更为盛行。

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时至今日,我们仍受其影响。天人感应思想为我们今天这个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发展自己的时代敲响了警钟,如果在这么下去必遭天谴。天与人总是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统一体,人一定要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