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直观与实践生成_浅论胡塞尔和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不同阐释_彭志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文化·社会经纬 2008年1月
艺术直观与实践生成
——浅论胡塞尔和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不同阐释
彭志君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长沙,410081)
摘要:本文认为,在胡塞尔那里,他的意向性理论首先是一种先验论,他正是在先验论的视野中看待艺术的,因此,他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直观的直观行为。

马克思是从他是实践生成论的角度看待艺术的,所以马克思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于实践生成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的自身展现。

关键词:艺术直观实践生成胡塞尔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01—0325—02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都力求达到一个先于主客二分的原初的视野。

不过,二者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不同。

一个突出的方面是二者从各自的哲学观出发,对艺术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的阐释。

胡塞尔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直观行为。

马克思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实践生成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的自身展现。

本文试图从胡塞尔和马克思各自的哲学观的角度去考察二者有关艺术本质的不同阐释。

一、艺术直观在本质上类似于现象学直观——以先验论为视野
首先,在我们进入对胡塞尔的艺术直观的具体理解和考察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因为胡塞尔是在他的意向性理论的视域中阐述他对艺术直观的思想的。

“艺术直观”这一概念正表明他对艺术本质的根本看法。

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他首先分析的是意识的表达活动——意向行为。

他把所有的意向行为分为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所有的非客体化行为都以客体化行为为基础。

客体化行为分为表象的客体化行为和判断的客体化行为;而判断的客体化行为又以表象的客体化行为为基础。

表象的客体化行为又分为直观行为和非直观行为;非直观行为只能借助于直观行为才能进行。

因此,在所以的意识行为中,直观行为是最基础的。

而直观行为又分为感知和想象。

在胡塞尔看来,艺术活动主要是他所谓的直观行为中的一种想象活动。

因此,艺术活动就是一种直观行为。

其次,我们必须指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首先是一种“先验论”。

因为,它一开始追问的就是“认识对象是否是对象本身?”。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何种意义上认识的是对象本身。

因此,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意识本身进行考察。

他的这种考察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对意向行为本身进行考察。

胡塞尔以意向行为的考察为对象建立一种先验论的意识现象学,即他自己所谓的严格的科学。

这种严格的科学的表现是达到严格的“明晰性“、“无前提性”、“明证性”。

所以,我们在一定的意义上把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也叫做先验论的意识现象学。

赵敦华先生也说:“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一书中虽然没有使用‘先验论’这个名称来表示他的意向性理论,而是把它标榜为‘描述心理学’,但实际上,他的现象学一开始就是一种先验论”。

([1]P9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先验论。

他也正是从先验论的角度来观照艺术直观的。

我们可以以胡塞尔的一封信为例来说明。

这封信是胡塞尔在1907年1月12日写给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

在这封信中,胡塞尔是从一个先验论现象学家的立场来看待艺术的,他把艺术归结为一种直观行为,而且是一种与他的现象学直观相近的直观行为。

他说:“您的艺术将那种内心状态描述成纯粹美学的状态,或者实际上不是描述成纯粹美学的状态,而是把它提高到纯粹美学之美的观念领域之中,我对这种在美学的客体化之中的内心状态尤为感兴趣;就是说,我不仅作为艺术爱好者,而且作为哲学家和‘现象学家’对此感兴趣。

……它要求我们对客观性持一种与‘自然’态度根本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我们在欣赏您的纯粹美学的艺术时对被描述的客体与周围世界所持的态度是相近的”。

[2](P1201—1202)胡塞尔为什么对这种内心状态赶兴趣呢?原因就在于,现象学直观和艺术(美学)直观是相近的。

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直观和艺术(美学)直观的相近表现在对所有的客观性、存在性“不表态”。

因而,二者都有一种与“自然”态度根本不同的思维态度。

什么是“自然”的思维态度呢?他说:“自然的精神态度、现实的精神态度完全是‘存在性的’。

我们将那些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物、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科学中所谈的那些事物看作是现实的,而感情行为和意愿行为则建立在这些对存在的看法上:喜悦——此物在,悲哀——彼物不在,愿望——那物应当在,如此等等(它们等同于情感的存在性状态):这是与纯粹美学直观以及与此相应的感觉状况所具有那种精神态度相对立的一极。

但这同样也是与纯粹现象学的精神态度相对里的一极”。

[3](P1202)自然的思维态度是对存在表态的,是预设了一个对象存在的。

而艺术直观和现象学直观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不对“存在”表态。

尽管,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的直观与“纯粹”艺术
商业文化·社会经纬 2008年1月
中的美学直观是相近的,艺术直观有助于开启现象学直观,但是,反过来艺术直观只有在现象学直观的基础上才可能。

胡塞尔说:“一旦认识的斯芬克斯提出它的问题,一旦我们看到认识可能性的深邃问题,这些认识仅仅在主观体验中得以进行并且可以说是把握了自在存在的客观性,我们对所有已有的认识以及所有已有的存在——对所有的科学和所有被宣称的现实——的态度便会彻底改变。

”[4](P1203因为,只有这种现象学的态度才能保持认识的严格性、无前提性和明晰性。

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艺术活动才有可能直观现象自身的意义,艺术才是可能的。

否则的话,艺术活动只能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一种心理行为,而不能成为一种客观的直观行为。

尽管胡塞尔没有分析艺术的具体特征,但是,从上面的分析和论述出发,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一个推论: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直观行为。

二、艺术的本质在于实践生成基础上的自身展现
现在我们来分析马克思是如何阐释艺术的本质的。

首先,我们得先看看他的对象化理论,因为实践生成的思想是对对象化理论的深化和超越。

何谓“对象化”?马克思说:“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己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

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

……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思维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5](P86—87)从马克思说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造成的结果。

反过来,人又从对象中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

对象的不同是由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造成的。

因此,艺术不同于其他的物品也是由艺术的性质和人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造成的结果。

这是从对象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方面来说的。

马克思又继续说:“另一方面,即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才对我而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来说才有意义)恰好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

……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

[6](P87)也就是说,从主体方面来看,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造成的对象的丰富性成为主体自身丰富性的前提。

换句话说,没有对象便没有主体。

而对象和主体的形成都基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这样,马克思又从对象化和主体的关系的方面论述了艺术活动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基础或现实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艺术是艺术作品和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艺术要产生必然要有艺术作品和能够从事艺术活动的人的存在为前提。

而艺术作品和从事艺术活动的人的形成和存在是以实践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基础和源泉的。

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和源泉,一切的艺术都不可能,都是空中阁楼。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如何可能的?这就牵涉到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活动的思想,即实践生成的思想。

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多少还带有先验假定的色彩的话,那么人的实践生成思想的提出却摈弃了这样的先验假定。

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在的存在于人的身上,然后人通过对象化的活动把它对象化。

人的本质是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不断展现的。

马克思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7](P73)因此,现实的个人先在地生活在世界中,并从事着历史的活动,这种状况就决定了现实的个人正在从事着把本质力量对象化这样的活动。

而人们从事艺术活动不仅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是在对象性的存在中发现、体验和欣赏自己的自由生命的过程,是艺术自身展现自身的过程。

总之,由上面的论述可知:胡塞尔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先验论视域下的艺术直观,因此,他的美学带有认识论和个体性的特色;而马克思是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在实践生成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的自身展现,因此,他的美学具有实践论和社会历史性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4]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