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

发表时间:2010-11-05T13:11:17.83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汪鹤锋

[导读]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科,它是过去历史时空内历史现象的综合再现。

汪鹤锋(濮阳市华龙区高中河南濮阳457000)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总量激增膨胀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莫过于对传统旧角色和旧观念的挑战,新的时代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和观念的重塑与转换,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中学历史课如何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历史课程需要创新教学的背景和原因

1.1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形势总的发展趋势走向缓和和和平,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力量的竞争,这些竞争从根本上讲又取决于教育的竞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知识经济如今已在全球全面展开,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史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学紧跟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2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性需要创新

现行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材诞生于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虽然吸收了大量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也吸取了中外历史教科书编纂的经验教训。但是与今天新形势的发展在客观上仍有不足,教学内容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是教材受编写时间、篇幅的限制,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不可能迅速全面地得到更新。二是知识更新快,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科研也在迅速发展和创新,因此很多历史知识不可能得到迅速的补充。三是教科书编纂人员或多或少的存在“左”的思想倾向以及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束缚,书中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四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旦出版成型,一般都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使用期,也就是说在开始使用的数年内,不宜做太大的改动。因而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使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这些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知识,引用新材料,补充最新成果。

1.3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创新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科,它是过去历史时空内历史现象的综合再现。因此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就有所取舍,叙述的比较简略,趣味性少,断层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现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而事实上,历史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要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就必须在讲课时,加进“新”东西:新鲜、新颖、新奇、有吸引力的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

2.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几点设想

2.1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传统历史课教学,一般是老师课堂上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上比较单一,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再靠这些陈旧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就有些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在前进,历史教学的手段也应该随着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知识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历史课件,也可以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时代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学会电化教学,要掌握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些教学软件,如flash、powerpoint、3dmax、frontpage、photoshop和authorware等等,学会自己制作切实可行的历史课件。

2.2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指导者(且仅此而已),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于是就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办法,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看教就是要看教师怎样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课就应该是教师讲,因而坚持的是一种模式,即以教师讲为主,教师在教上下工夫,力求生动有趣,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历史教师要更新这种观念,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大胆吸收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使教学呈现出多种模式,中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开放式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都可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应用。总之不是一种模式。

2.3历史知识结构要创新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都是从全国范围学生的一般情况来考虑问题,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校,学生的智力、认识水平,都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结构的重组上要新,重组我们认为要符合三个原则,即:一.不拘泥于教材,不受教材现有体系结构的限制,也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打破教材的结构,甚至打破教材的框框,大胆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二.符合中考命题的要求。中考命题知识在课本上都能找到,但材料却是课外的,考试的角度都是新颖的。我们教师就要认真研究考纲,重组知识结构,使之符合中考的需要。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我们的教材在不断改进,但始终有一定的滞后性,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