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目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 因地制宜, 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 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 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 活泼泼地” 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 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 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 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 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 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 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 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 ,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 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 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 神进露,远出纸上。” 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应自然地组 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织山水。像“活泼泼地”一景就是如此 ,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间以黄石的 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两岸 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在此小憩片刻,定会使人感到满眼 生气,精神舒畅。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 山水为主, 景形象,毫无疑问, 景形象,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 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 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 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 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 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 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 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 诗情画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 研究的忽视。古人造园,常常随意借用诗画 理论的某些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建 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便是有些独到的论 述,也是零星地散见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记 杂文之中。直到明末的计成开始,对园林创 作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综观清代和 近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笔者将 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四句话:因 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和白塔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园林风景。它的美也在 于山水和建筑这两个结构层次的互相衬托和互相辉映。现在的塔山山麓,立有 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刻着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记》 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刻着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记》,上面有这么一段话 :“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故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 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以为高下。故因山以构者,其趣恒佳” 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以为高下。故因山以构者,其趣恒佳” 。这一段关于园林造景的总结是很有见地的,它说出了地形和建筑两个层次结 合的一般规律一一互相依托,互相陪衬,相得益彰。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 北的妙应寺白塔要比北海白塔高大许多(是国内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 ),但看上去远没有北海白塔那么突出,那么美丽,其关键原因是那里没有起 伏的山地可依靠,没有秀丽的园林环境可相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富于地形 变化的琼华岛山林给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提供基地,那么山上那巍峨的秀塔, 北部临水半圆形的长廊、水榭,高踞在峰岭之上的亭台,顺地势蜿蜒起伏的云 墙等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同样,琼华岛要是没有这些建 筑的修饰,也只不过是水中普通的一座石相间的岛山,绝下会有如此大的名声 。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Leabharlann Baidu 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 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 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 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 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 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 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 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 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 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 、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 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 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 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 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 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 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 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 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 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 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 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这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要领,说明大型皇家园林的建 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造也是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这种人工塑造的有高有低的山 水地形就是园林风景的骨架,要是没有山水骨架,西山脚下的一片平川是没 有多少观赏价值的。圆明园风景之所以会使中外游览者为主拍案叫绝,主要 就在于造园家应用了传统的山水构筑技法,在平地上开挖了湖、海、溪涧, 堆叠了连绵盘桓的假山,在这基础上,再相度合宜的位置,布置亭榭等建筑 ,从而创造出来千变万化的景色。一位曾在清宫廷如意馆当画师的法国神父 致诚非常欣赏圆明园的山水地形,他认为园景的层次和变化就依赖于这种地 形。“ 形。“人工堆起来的七八米至数十米高的小山丘,形成了无数个小谷地,谷 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同花坛、流泉组成了可爱的整体……穿 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同花坛、流泉组成了可爱的整体……穿 亭过榭又钻进山洞便是另一个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个完全不同。” 亭过榭又钻进山洞便是另一个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个完全不同。” 大园如此,小园也一样。 苏州环秀山庄是一个仅有 一亩多地的小园,得力于 清著名造园家戈裕良的深 湛技艺,在这有限的面积 之内,塑造了以假山为主、 溪地为辅的大起大落的地 形,使小园现出质朴自然 的山林风貌。主山在池东, 有前后两峰。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峭崚雄险,但如果比山 上没有游路可以通,景区也没有建筑亭台 与之相对,这半亩大小的假山将会变成一 座巨大的山石盆景,只能看不能游,其艺 术魅力就会顿减。事实上,环秀假山之所 以会受到中外造园家的重视,是和山上山 下游路安排的妥当、建筑布置的巧妙分不 开的。这一点园林家陈从周在他的《 开的。这一点园林家陈从周在他的《苏州 环秀山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环秀山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主山位 于园之东部,后负山坡前绕水。浮水一亭 在池之西北隅,对飞雪泉,名问泉。自亭 西南渡三曲桥入崖道,弯入谷中,有涧自 西北来,横贯崖谷。经石洞天窗隐约,钟 乳垂垂,踏步石,上蹬道,渡石粱,幽谷 森严,阴翳蔽曰。而一桥横跨,欲飞还敛 ,飞雪泉石壁,隐然若屏,即造园家所谓” ,飞雪泉石壁,隐然若屏,即造园家所谓” 对景“ 对景“。沿山巅,达主峰,穿石洞,过飞桥 ,至于后山,枕山一亭,名半潭秋水一房 山,缘泉而出,山蹊渐低,峰石参错,补 秋舫在焉。东西二门额曰”凝青“ 摇碧“ 秋舫在焉。东西二门额曰”凝青“、”摇碧“ ,足以概括全园景色。其西为飞雪泉石壁 ,涧有步石,极险巧。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 ,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 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 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 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 ,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 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 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 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 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 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 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 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 少山野的自然气息。在苏州的一些 城市园林中,至今人们还能欣赏到 “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 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 的野趣(拙政园中部池上两岛)和 “漫山枫树,桃柳成荫”的城市山林 漫山枫树,桃柳成荫” 风貌(留园西部小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 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 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 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 景色。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臭变 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 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 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 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立基先究 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自然山水中 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 源就可。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锡寄畅园的 二泉水等。有地园林中,泉水源头本身就是很 好的一景,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济南大明湖 的趵突泉。有的园林中较大的水面被作为城市 的调节水源和畜水库,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 等。城市园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 的河道。古园中的闸桥、闸亭都是为控制外河 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 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城市园林, 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园家便因地 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 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江 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常用这种办法救 活水源。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 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 ,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 它的主要部分。
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 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 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 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 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 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 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 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因 此,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 山水地形。北京圆明园是我国古 典园林中集大成的精品,也是世 界园林史上的杰作。它的景色特 点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可 见真山只是作为远景借入到园内 来,主要景色还是来自平地上挖 池堆山,人工创造的山水地形。 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雍正皇 帝曾用16个宇总结了塑造风景的 经验:“因高就深,傍山依水, 相度地宜,构结亭榭”。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十 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 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门内有轩屋三间 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 ,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轩北不远 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问泉 问泉”, 处,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 问泉 ,与轩屋和一边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 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 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又将人 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 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 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 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园墙隐约于山石花 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 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满生 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 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来到主要建 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 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则 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 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人工构筑的小园与大的山水景色协 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 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园 不可缺少的借景。 不可缺少的借景。
目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 因地制宜, 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 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 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 活泼泼地” 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 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 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 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 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 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 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 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 ,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 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 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 神进露,远出纸上。” 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应自然地组 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织山水。像“活泼泼地”一景就是如此 ,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间以黄石的 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两岸 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在此小憩片刻,定会使人感到满眼 生气,精神舒畅。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 山水为主, 景形象,毫无疑问, 景形象,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 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 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 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 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 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 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 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 诗情画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 研究的忽视。古人造园,常常随意借用诗画 理论的某些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建 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便是有些独到的论 述,也是零星地散见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记 杂文之中。直到明末的计成开始,对园林创 作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综观清代和 近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笔者将 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四句话:因 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和白塔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园林风景。它的美也在 于山水和建筑这两个结构层次的互相衬托和互相辉映。现在的塔山山麓,立有 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刻着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记》 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刻着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记》,上面有这么一段话 :“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故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 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以为高下。故因山以构者,其趣恒佳” 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以为高下。故因山以构者,其趣恒佳” 。这一段关于园林造景的总结是很有见地的,它说出了地形和建筑两个层次结 合的一般规律一一互相依托,互相陪衬,相得益彰。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 北的妙应寺白塔要比北海白塔高大许多(是国内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 ),但看上去远没有北海白塔那么突出,那么美丽,其关键原因是那里没有起 伏的山地可依靠,没有秀丽的园林环境可相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富于地形 变化的琼华岛山林给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提供基地,那么山上那巍峨的秀塔, 北部临水半圆形的长廊、水榭,高踞在峰岭之上的亭台,顺地势蜿蜒起伏的云 墙等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同样,琼华岛要是没有这些建 筑的修饰,也只不过是水中普通的一座石相间的岛山,绝下会有如此大的名声 。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Leabharlann Baidu 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 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 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 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 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 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 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 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 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 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 、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 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 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 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 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 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 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 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 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 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 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 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这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要领,说明大型皇家园林的建 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造也是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这种人工塑造的有高有低的山 水地形就是园林风景的骨架,要是没有山水骨架,西山脚下的一片平川是没 有多少观赏价值的。圆明园风景之所以会使中外游览者为主拍案叫绝,主要 就在于造园家应用了传统的山水构筑技法,在平地上开挖了湖、海、溪涧, 堆叠了连绵盘桓的假山,在这基础上,再相度合宜的位置,布置亭榭等建筑 ,从而创造出来千变万化的景色。一位曾在清宫廷如意馆当画师的法国神父 致诚非常欣赏圆明园的山水地形,他认为园景的层次和变化就依赖于这种地 形。“ 形。“人工堆起来的七八米至数十米高的小山丘,形成了无数个小谷地,谷 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同花坛、流泉组成了可爱的整体……穿 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同花坛、流泉组成了可爱的整体……穿 亭过榭又钻进山洞便是另一个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个完全不同。” 亭过榭又钻进山洞便是另一个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个完全不同。” 大园如此,小园也一样。 苏州环秀山庄是一个仅有 一亩多地的小园,得力于 清著名造园家戈裕良的深 湛技艺,在这有限的面积 之内,塑造了以假山为主、 溪地为辅的大起大落的地 形,使小园现出质朴自然 的山林风貌。主山在池东, 有前后两峰。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峭崚雄险,但如果比山 上没有游路可以通,景区也没有建筑亭台 与之相对,这半亩大小的假山将会变成一 座巨大的山石盆景,只能看不能游,其艺 术魅力就会顿减。事实上,环秀假山之所 以会受到中外造园家的重视,是和山上山 下游路安排的妥当、建筑布置的巧妙分不 开的。这一点园林家陈从周在他的《 开的。这一点园林家陈从周在他的《苏州 环秀山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环秀山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主山位 于园之东部,后负山坡前绕水。浮水一亭 在池之西北隅,对飞雪泉,名问泉。自亭 西南渡三曲桥入崖道,弯入谷中,有涧自 西北来,横贯崖谷。经石洞天窗隐约,钟 乳垂垂,踏步石,上蹬道,渡石粱,幽谷 森严,阴翳蔽曰。而一桥横跨,欲飞还敛 ,飞雪泉石壁,隐然若屏,即造园家所谓” ,飞雪泉石壁,隐然若屏,即造园家所谓” 对景“ 对景“。沿山巅,达主峰,穿石洞,过飞桥 ,至于后山,枕山一亭,名半潭秋水一房 山,缘泉而出,山蹊渐低,峰石参错,补 秋舫在焉。东西二门额曰”凝青“ 摇碧“ 秋舫在焉。东西二门额曰”凝青“、”摇碧“ ,足以概括全园景色。其西为飞雪泉石壁 ,涧有步石,极险巧。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 ,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 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 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 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 ,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 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 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 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 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 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 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 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 少山野的自然气息。在苏州的一些 城市园林中,至今人们还能欣赏到 “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 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 的野趣(拙政园中部池上两岛)和 “漫山枫树,桃柳成荫”的城市山林 漫山枫树,桃柳成荫” 风貌(留园西部小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 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 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 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 景色。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臭变 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 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 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 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立基先究 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自然山水中 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 源就可。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锡寄畅园的 二泉水等。有地园林中,泉水源头本身就是很 好的一景,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济南大明湖 的趵突泉。有的园林中较大的水面被作为城市 的调节水源和畜水库,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 等。城市园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 的河道。古园中的闸桥、闸亭都是为控制外河 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 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城市园林, 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园家便因地 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 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江 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常用这种办法救 活水源。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 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 ,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 它的主要部分。
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 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 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 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 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 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 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 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因 此,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 山水地形。北京圆明园是我国古 典园林中集大成的精品,也是世 界园林史上的杰作。它的景色特 点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可 见真山只是作为远景借入到园内 来,主要景色还是来自平地上挖 池堆山,人工创造的山水地形。 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雍正皇 帝曾用16个宇总结了塑造风景的 经验:“因高就深,傍山依水, 相度地宜,构结亭榭”。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十 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 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门内有轩屋三间 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 ,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轩北不远 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问泉 问泉”, 处,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 问泉 ,与轩屋和一边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 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 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又将人 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 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 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 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园墙隐约于山石花 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 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满生 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 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来到主要建 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 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则 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 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人工构筑的小园与大的山水景色协 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 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园 不可缺少的借景。 不可缺少的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