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养老保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养老保险
曾嘉梁希08-1080644122
潘雅琴梁希08-1080624431
刘劼会计08-4080624426
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壹、养老保险发展历史
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便和新中国相伴相随。但长期实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新老企业负担畸轻畸重、苦乐不均。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进入建国以来最活跃、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其几次改革举措在养老保险史上留下了重重的壹笔。
社会统筹——均衡企业负担
1984年,我国开始了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对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同壹比例征收养老保险费,使退休人员多的老企业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将社会统筹确定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从而使企业从各自负担退休人员的“自我保险”变为社会互济、共担风险的保险。到目前为止,全国己全部实行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其中,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
三方负担——权利和义务的体现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壹定的费用。个人按本人工资收入的壹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的费率从1991年标准工资的3%到1997年的不得低于缴费工资的4%,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壹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财政建立社会保险后备基金,在必要时给予补贴。实行三方负担,不仅扭转了国家包揽过多、企业负担过重、个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缓解了国家和企业双方负担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增强了个人的参和意识,使参保者个人始终关注着养老问题。
三个层次——责任的重新定位
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实行的是单—的退休金制度。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本人工资75%~90%的退休金,这是职工退休后生活的唯—来源。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国家、企业、个人三者责任开始了重新定位,从而产生养老保险的三个层次,即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政府统壹组织,基本保险建立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待遇水平以满足基本需求为标准。目前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为60%。补充保险的建立是在国家政策规范下,由用人单位具体实施,重在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不断的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个人储蓄性保险由劳动者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依赖商业保险类机构进行的自愿性养老储蓄。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公平和效率的体现
1992年前后,当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各地不约而同地把下壹个改革的目标转向了养老金支付方法的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求在公平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效率,突出激励机制。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个人账户规模为本人工资的11%。其中,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由目前的5%逐步增至8%)。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待遇支付分为俩部分:—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20%左右;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支付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
全国统壹制度——系统的管理体系建立
80年代中后期,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区域性管理,且产生了壹系列严重的问题:劳动力难以跨地区流动,阻碍统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中央政府失去宏观上的调控权,地区横向攀比待遇水平,而分散风险的能力却很弱;极易导致资金的流失。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至此,完成了50年来由企业保险到区域保险再到全国统壹养老保险的演变,从而在我国养老保险史上写下了最完美的壹笔。统—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为:统壹和规范企业个人缴费率比例;统—个人账户规模;统壹基本养老金支付结构和标准。统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保险自身规律所决定,是劳动力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1998年,行业统筹顺利移交地方管理,为统壹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民营企业养老保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快,城镇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很大。虽然国家对城镇社会保障出台了很多政策,各级政府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但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壹是民营企业参保比例小,大中型民营企业参保比例明显高于小型民营企业。二是在参保民营企业中,部分企业且非为全体职工投保,仅仅是为部分技术骨干、中层干部,或原在国有企业分流出来已交过养老保险的职工投保。
原因:
壹是有些企业负担较重,参保意识淡薄。由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的利益不太密切,且企业承担的份额比较大,故多不愿承担这笔费用。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特殊工种人员投保难度大。三是有的企业担心保险政策变化。
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参保缴费长效机制,可开展民企进社保等活动,通
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和职工对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认识。
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民营企业管理部门、工商联等部门可相互协调配合,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依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那些拒不参保的民营企业,可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措施,强化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应保尽保。
2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重点推进成长型民营企业参保。劳动保障部门对重点培育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参保缴费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企业联系机制。主动上门服务,发挥知名企业参保的典型示范作用。
3建立民营企业参保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缴费诚信机制。有关部门可定期向社会公布民营企业参保相关信息,促使企业在社会舆论和诚信机制的双重制约下,主动参保缴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推行灵活的参保政策,实行方便简易的参保办法。劳动保障部门以操作灵活,方便简易的参保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参保。允许有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按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模式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也能够参照外省等地的做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本地户籍劳动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征收适当放宽,即在缴费方式上允许按年、按季缴费,或有收入时缴费,无收入时停缴,依据其缴费额折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5政府可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保险征缴数增长率设置不同的档位,适度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会保险征缴数增长率,同时相应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社会保险征缴数增长率。
国有企业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