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活动与五脏的调节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调节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属于神的范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三个方面。认知是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联系及对人的意义;情感是由认知而引起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是由认知支持与情感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障碍与外部的困难而坚持实现目的的过程。可见情感与意志活动中都含有认知的成分,认知是基本的心理活动。情感与意志又对认知过程发生影响。中医学认为,五脏均参与了人的心理活动,神志的产生和调节是以五脏功能为基础的。 1.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神志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内在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通过口、眼、舌、鼻、耳五官这些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重要器官将信息传入与五脏,在五脏的生理活动作用下产生。由于五脏的精气阴阳及功能各有所别,各脏所主神志活动亦有所不同,就认知活动而言,“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就情感活动而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反映了不同情志障碍与五脏之间的特殊关系。由于神、魂、魄、意、志及喜、怒、思、忧、恐的认知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并可反映相应内脏的精气盛衰,所以分别归属于与五脏之中,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 2.神志活动统主于心,受五脏调节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志,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就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灵枢·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就人的情感活动而言,亦由心所主宰,喜、怒、思、忧、恐等都是以于心而应于别脏。如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对此解释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说明心为神志活动的主宰。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思维、睡眠及情感等活动表现出来,神志病变累及相应脏腑,最终皆伤及心神。故《灵枢·口问》说:“悲哀悉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神志活动因其分属于五脏

,必然受到五脏的共同调节。肝疏泄气机,调节情志,对保持心情开朗舒畅起着重要作用;肝对血液量的调节可保障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对精微物质的需求。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之大络与心联络沟通,脾升胃降,通上连下,为诸脏气机升降之枢纽,通过协调脏腑气机的升降而影响神志活动。心肾精血互化,以养心神。肺为相傅之官,助心行血和辅心主神。可见,五脏均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尤以心、肝、脾三脏为要,但主导在心。由于五脏都参与了神志活动的调节,故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引起神志病变,而一种神志异常可伤及多个脏腑,多种神志失常亦可伤及一个脏腑,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如《灵枢·本神》言怵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等,即是其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