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钱荒问题研究
选题原因: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上严重的损失,世界各国机会没有能幸免的,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也再扫受重创,为了应对危机绞尽脑汁,如今经济
才有所起色。而中国虽因为政策得当没有造成过大损
失,经济的发展毕竟受到了影响。既然经济危机如此可
怕,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那么我想选择
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宋钱荒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现
实社会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书目:《文献通考》卷九
渠汇川、王一成:《中国古代货币理论初探》,见中国
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之四二
提到两宋,人们大多想到积贫积弱,屈辱求和,割地赔款……堂堂炎黄子孙竟然多次向四方蛮夷求和,屡战屡败,节节败退,屈辱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两宋并非如此一无是处。这一时期频繁的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另外,两宋文化极为繁荣胜于盛唐而达到巅峰,在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传统的农牧业随屡遭战火破坏,但并未停滞,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技术提高,甘薯玉米等作物引入中国。手工业也有创新,商业呈现繁荣状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然而在这种繁荣下也隐藏着许多问题,“钱荒”就是其中之一,并最终导致了南宋经济的崩溃。
宋代铸造的钱币数量多的惊人,金童前一种就是中国历史上铸造量最多的。在整个北宋167年间,大多数年份铜钱的年铸行量都在一百万贯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可铸五百万贯,需要耗费一万吨左右的铜,这个数量是空前绝后的。在唐朝,一年的铸币量也就在30万贯左右,有时甚至连一万贯也不到,有的时候干脆不铸。而两宋时期足有几亿贯的钱币铸造出来。不仅数量惊人,宋钱的种类还特别齐全,既有铜钱又有铁钱,既有黄金又有白银,既有金属货币,又有全世界最早的纸币,这种现象可谓空前。在宋代,一个人的日平均消费水平也就在数十文至百文左右,由于大宗贸易和出境贸易还比较少,对贵金属货币的需求还比较少,所以人们生活中经常是小额支付。一旦碰到大宗买卖,人们往往用麻袋来装钱,很不方便,纸币应运而生。宋代在世界上首创纸币。南宋时期以推广到全国,数量最多时发行的
纸币票面总价值在十亿贯铜钱以上。在某些特殊场合宋代的人们还是用一种便钱券,类似于今天的汇票或支票。
货币种类如此之多,数量之大如此空前,应该说钱实在太多了,那么宋代的人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喊钱荒呢?钱荒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北宋仁宗时,大文学家欧阳修上奏说:“淮甸近岁号为钱荒”。大文豪苏轼可能是讲钱荒讲得最多的了。宋哲宗时他上奏说:“浙中自来号称钱荒,今者尤甚,百姓持银绢丝绵入市,莫有顾者。质库人户往往昼闭”如此来说钱荒问题应该相当严重了。到了南宋,情况更加恶化李纲在湖南任职时上奏说:“民间难得见钱,号为钱荒”,又说:“本路钱宝泄于他路,不可复还,民间阙乏,号为钱荒,以故谷贱伤民,民户输纳夏税户帖应于各色难得见钱,闾里愁叹,至有委弃田产逃移者”。可知由于市面上见不到现钱,农民的产品卖不出去,无法去缴纳赋税,之得被迫逃亡,钱荒之严重可见一斑。
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货币需求量大增。南宋偏安一隅,地处全国最富庶的东南沿海一带,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战事,政治上也相对稳定,再加上不堪金国压榨的北方百姓南迁,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从而使南宋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记载,当时临安府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已经是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了,仅米粮一项,“细民所食,不下一二千石,皆需之铺家”。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商品交易是多么地活跃,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流通量的激增。二是铜钱外泄,大量流入北方和海外。南宋政府腐败无能,向金国屈膝求和,每
年给金国赔款300万两,多数以铜钱折算;再则民间的铜走私十分严重,而对外贸易又十发发达,铜钱又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往海外一部分。《宋史·食货志》载:“南渡,三路舶司岁入固不少,然金银铜铁,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三是铜源不足,铸造钱额减少。南宋时,随着所占据州县的减少,铜矿资源相应匮乏,再加上铸造钱币的中心大都残破,无以恢复,所以铜量锐减。四是销钱为器,使铜钱退出了流通领域。由于铜源匮乏,铜器紧俏,相当数量的铜钱被人们销毁为器。南宋的铜钱需求量大,铸行却少,综上所述,造成了南宋的钱荒。
钱荒问题对于政府和平民的经济生活都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一个货币不足的社会里商品交换必然产生困难。由此便出现货币价格不断上涨出现已不足数之钱“当百”的情况。宋初凡输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为百。然诸州私用则各随其俗,至有以四十八钱为百者。至是,诏所在用七十七钱为百。另一方面,由于是私铸铜钱能够产生暴利,虽然面临着政府的严力禁止,但私人铸钱者仍络绎不绝,钱尚多复申乾之禁稍峻其法。而在政府一方,则大规模发行纸币企图缓解钱荒,但纸币充斥市场排挤铜钱,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
既然钱荒问题如此严重,对社会又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两宋政府当然会高度重视。为了应付这种危机,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是严禁私铸和劣币的流通,并严格控制铜钱退出流通领域的途径。
从太祖开始,“凡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镴钱悉禁之,诏到限一月送官,限满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铸者皆弃市。”“因诏察民私铸及销熔好钱作薄恶钱者,并弃市;辄以新恶钱与蛮人博易者,抵罪。”“禁铜造币,盗铸者抵罪至死,示不与天下共其利也。”甚至连官员也有因此落罪者,“知阌乡县论九龄俄坐以铜钱一估夹锡钱七八,并知州王寀、转运副使张深俱被劾。”
通常来讲,金属货币是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而得到在市场上的价格的,但在宋代,因为铜供应量不足导致铜的价格上涨,而政府又限制铜钱的流通价格,使得铜钱与铜的价格脱节,其价已远低于本身的含铜量及铸造花费,故而,销毁原有的铜钱来铸造铜制器皿或佛像,已经成为众多逐利之人谋取暴利的手段了,“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用,获利五倍。”而这就更加剧了市场中铜钱数量的减少,对于“钱荒”问题等于是雪上加霜。对这一行为,政府颁布了极为严厉的禁令:“自天圣以来,毁钱铸钟及为铜器,皆有禁。”“二年,禁销钱为铜器者,以违制论,炉户决配海外。”“(淳祐)十二年,申严鉟销之禁及伪造泄之法。咸淳元年,复申严鉟销、漏禁。”以保证铜钱停留在市场当中。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民间储存铜钱或铜器的行为,也持坚决的禁止态度:“(大中祥符六年)诏两浙诸州军寺观及民家藏铜像,限两月内陈首,委本处依铜钟磬例勒知州、通判名衔,给令依旧供食。先是,知衢州宋为善言所部民有铜像者,依法区断,其铜像准犯铜例设官。虑伤崇奉之道,而陷刑者众,故条约之。”“(绍兴)六年,敛民间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