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同源词探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同源词探求

[臤、堅、鋻、緊、掔]

这一组同源词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坚固、坚硬。

臤(qian1)。《说文》:“臤,堅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按持之固也,与掔略同。”

堅。《说文》:“刚也。”《墨子·备梯》:“杂而深埋之,堅築,毋使可拔。”

鋻(jian4)。《说文》:“刚也。”《集韵》:“刚铁也。”《艺文类聚·人部》引晋杨泉《物理论》:“在金曰鋻,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土部》:“堅者,土之臤;緊者,丝之臤;鋻者,金之臤。”

緊。《说文》:“缠丝急也。”纏丝急则坚固。《管子·问》:“戈戟之緊,其厉何若”

掔(qian1)。《说文》:“固也。”《庄子·徐无鬼》:“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

从语音上看,这一组字都属真部。“堅、鋻、緊”是见母,“臤、掔”是溪母。它们同属喉牙音,发音部位相同。

[暗、闇、黯、窨、霒(侌)、陰、蔭、廕]

这一组词都有光线不足、阴暗的意思。

暗。《说文》:“日无光也。”

闇。《说文》:“闭门也。”闭门则为幽暗,这是“暗”的区别字,本指房间暗。先秦时多用来表抽象意义,是昏暗、糊涂的意思。《荀子·君道》:“彼不能而主使之,则是主闇也。”

黯。《说文》:“深黑也。”这是颜色暗。

窨(yin4)。《说文》:“地室也。”即地窖。地窖当然是不亮的。

霒(侌)。《说文》:“云覆日也。”这是天阴。又写作“霠”。

阴。《说文》:“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水南山北是太阳晒不到的一面。

荫。《说文》:“草阴也。”

从语音方面来看,这组词古音都同是影母,又都属侵部。

[句(勾)、钩、笱、痀、軥、朐、傴]

这一组都有弯曲的意思。

句(勾)。《说文》:“曲也。”《礼记·乐记》:“倨中矩,句中钩。”

钩。《说文》:“曲钩也。”《庄子·马蹄》:“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笱(gou3)。《说文》:“曲竹捕鱼笱也。”

痀(gou1)。《说文》:“曲脊也。”

軥(qu2)。《说文》:“轭下曲者。”

朐(qu2)。《说文》:“脯挺也。”

傴(yu3)。《说文》:“偻也。”

这组词古韵同在侯部,声母同是喉牙音。“句(勾)、钩”同音,是见母字;“笱”与“句、钩”只是声调不同。“痀”也是见母,它与“句、钩”是韵头不同。“軥、朐”同音,是群母字。“傴”是影母字,韵母与“痀、軥”相同,影母是喉音,喉音和牙音是相通。

[盧、黸(玈)、壚、矑、獹、鸕]

这一组词都有“黑”义。

“盧”是黑色。《尚书·文侯之命》:“盧弓一。”传:“黑也。”

“黸”也是黑色。《说文》:“黸,齐谓黑为黸。”字亦作“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玈弓矢千。”

“壚”是黑色的土块。《尚书·禹貢》:“下土坟壚。”《释文》引《说文》:“壚,黑刚土也。”

“矑”是黑眼珠。《文选·甘泉赋》:“玉女亡所眺其清矑兮。”注引服虔:“矑,目瞳子也。”

“獹”是黑狗。《玉篇》:“韩獹,天下骏犬。”字也写作“盧”。《汉书·王莽传》:“是猶紲韩盧而责之获也。”注:“黑色曰盧。”

“鸕”是黑色的水鸟。《字林》:“鸕似鷁而黑,水鸟也。”

这一组同源词的读音都相同,都是来母,鱼部。

[枯、涸、竭、渴]

“枯”是乾枯。《说文》:“枯,槁也。”

“涸”是水乾。《说文》:“涸,渴也。”(“渴”也是水乾之义,见下。)“枯”是溪母,鱼部;“涸”是匣母,铎部。铎部和鱼部同类,可以对转;溪母和匣母同属喉牙音。

“竭”也是水乾。《国语·周语》:“伊洛竭而夏亡。”注:“竭,涸也。”

“渴”也是水乾,原是“竭”的本字。《说文》:“渴,尽也。”段注:“渴竭古今字。古水竭多用渴,今则用渴为氵歇字矣。”由此引

申为口中无水页欲饮,即“饥渴”的“渴”,《说文》作“氵歇”。《荀子·天论》:“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

“竭”、“渴”都是月部字。“渴”是溪母,“竭”是群母,同属牙音。

这组同源字声母都是喉牙音,韻部或是鱼部,或是铎部,或是月部,声音可以相通,意义也都与“干枯、竭尽”相关。但谐声偏旁“古”和“曷”却与它们的意义没有关系。

[稃(孚)、莩、苻、郛]

这一组同源词都有“外表”之义。

“稃”是小麦等植物的花外面包着的硬壳。《说文》:“稃,禾會也。”《尔雅·释草》:“秠,一稃二米”。原写作“孚”。《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皁。”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

“莩”是蘆苇秆里的白皮。《汉书·中山靖王传》:“非有葭莩之亲。”注:“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

“苻”和“莩”同义。《淮南子·俶真》:“蘆苻之厚。”注:“蘆中之白苻。”

“郛”是外城。《说文》:“郛,郭也。”

这一组字,以“孚”为声符的都属幽部,以“付”为声符的属侯部,幽侯韵部相近。“稃孚莩郛”是滂母,“苻”是並母,它们都是双唇音。

[布、敷、鋪、溥、博、普、旁、方]

这一组同源词都有“分布”和“广泛”义,“分布”则“广泛”,其间是有联系的。

“布”本义是“布帛”的布。《说文》:“布,枲(xi3)织也。”这个意义与“布列”有关。《释名·释采帛》:“布,布也,布列众缕为经,以纬横成之也。”“布”又有“布列”、“分布”之义。《广雅·释诂》:“布,列也。”

“敷”有“敷设”、“展开”义。《说文》:“敷,施也。”

“铺”有“铺陈”、“铺展”义。《小尔雅·广诂》:“铺,布也。”《诗经·大雅·常武》:“铺敦淮濆。”笺:“陈屯其兵于淮水大防之上。”又有“普遍”义。《诗经·小雅·雨无正》:“淪胥以铺。”笺:“铺,徧也。”

“溥”是“广大”、“普遍”的意思。《说文》:“溥,大也。”

“博”是“广博”、“普遍”的意思。《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