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衔接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体现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课程开发模式、职业资格等多个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73-02
一、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教育政策及名词解释中,对中高职衔接的解释为“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做好衔接。二、中高职衔接的优势分析1.职教体系贯通,生源衔接通畅。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密切相关,通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贯通中职和高职,高职向上还可以对接本科,甚至是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从而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体系。生源衔接也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不再以普
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而是增加了中职生的比例及其升学机会,防止中职教育成为终结性质的断头教育。2.增强职教吸引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中高职衔接使得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在节约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人才的综合素养,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技能型还是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三、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1.课程体系是实现中高职衔接
的最有效载体。中高职衔接内涵涉及办学形式、招考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多个层面。但作为教育最根本的主题应该是学生,最有效的载体应该是课程体系。方式和模式很重要,但课程体系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最有效载体。2.课程体系是反映社会人才需求的最具体呈现。职业岗位对社会人才提出一些抽象的和具体的要求,教育应该将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这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课程体系正是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归纳形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通过课程体系和师生的教与学,使学生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3.课程体系是联系师生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中、高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在衔接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就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程体系架设起教师与学生、教育与学习、当前与目标之间的有形桥梁。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由于客观存在的
管理体制衔接不畅、课程开发理念不同、设置缺乏统一标准等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课程设置的重复、脱节、错位和不对称,不仅仅浪费了教育资源,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此,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必须遵循几个原则:1.职业能力为本的原则。中高职衔接除了层次的提升,最显著的特点是两者同时具有职业性,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职业能力为本,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2.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职业院校的专业直接面向市场,课程体系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遵循市场需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调配课程,以达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和更好的培养效果。3.灵活可操作的原则。中高职衔接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也因为各地教育发展现状、各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大区别。因此,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应遵循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五、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1.
构建灵活够用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承载着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考虑到中职生源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基本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客观情况,从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研讨确定必需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够用为原则,灵活调配,实现综合素质基础教育效果的有力提升。2.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课程体系。职业教育需面向职业岗位,通过调研论证岗位技能,根据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按层级分解岗位技能所对应的课程,确定学习内容。通过归类整理,组成对应的学习模块,再将具有学科关联的内容模块构成一门课程,各门课共同组成一个专业的
课程体系。3.构建面向职业资格认证的能力提升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核心、基础是职业,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中、高职所针对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区别,选择相互独立、逐步提升、避免重复浪费的能力提升课程,实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有序衔接。4.转变课程开发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但当前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快,任何职业能力的获得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动态发展的。因此,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中,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具备更多的技能基础和更宽的知识面。通过课程学习、岗位锻炼,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参考文献:[1]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15).[2]曹毅,蒋丽华,罗群.试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0).[3]王红梅.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12,(1).[4]贾艳丽.对口单招模式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35). [5]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