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针刺镇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针刺辅助麻醉
优越性: 1药物加强针刺镇痛效果 2针药结合可使手术麻药用量减少45% 3术后效果好 4在某些特殊手术中发挥特殊效果
第五节
针刺镇痛的作用机理
• 掌握针刺镇痛的作用途径4条以及作用特 点5个; • 掌握关于针刺镇痛作用机理的最新观点; • 掌握外周机制;中枢机制;理解经络机 制;了解近代两个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闸门控制说中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
1、闸门控制系统 • T细胞(闸):脊髓后角中传递痛觉信息 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T细胞兴奋,可 直接启动作用系统 • SG细胞(锁):脊髓后角中的胶质区细 胞,是第一个接受外周信息的细胞,其 兴奋,可以突触前抑制的方式抑制T细胞
闸门控制说中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
2、作用系统 接受T细胞发生冲动的较高级的中枢结构。包括感觉分辨系统和反应发 放系统。 感觉分辨系统—脊髓丘脑束—丘脑—丘脑皮质束—皮质—痛觉 T细胞 反应发放系统—脊髓网状纤维— 脑干网状结构 —痛反应 脊髓中脑纤维 中脑 脊髓丘脑内侧束 丘脑内侧部边缘系统 由脊髓上行的痛觉传导系统被称为旁中央上行系统
人体测痛方法
• • • • • • 1热刺激法 2冷刺激法:0±5度 3电刺激法 4机械刺激法 5化学刺激法 6缺血法
生理痛、病理痛与实验痛
第二节 疼痛产生的机制及痛觉 学说
一 疼痛产生的机制
1 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 伤害性感受器:Aδ类和C类纤维的终末分支;是游离 或未分化的神经末梢,细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 伤害性刺激的传入神经纤维: Aδ类纤维---传导快痛 C类纤维---传导慢痛 2 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2 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 疼痛信号在脊髓的传递:初级中枢
Aδ类纤维终止于第Ⅰ、第Ⅱ、第Ⅲ、第Ⅴ层。 C类纤维终止于第Ⅰ、第Ⅱ、Ⅲ层。 参与疼痛传入纤维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和SP。 脊髓中传递疼痛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和SP。
• 疼痛信号在脑内的传递
丘脑是最重要的痛觉整合中枢 边缘系统主要参与内脏痛觉和心理性疼痛的调控 知觉是感觉整合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模型:将完全佐剂注入关节囊引起关节炎 实验结果 1针刺对慢性痛不同程度上又镇痛作用 2应用较低强度电针疗效优于强电针刺激1mA〉2mA 3有穴位功能特异性 局部〉邻近〉全身 4较长时间间隔效好 1次/周〉1次〉日 5最佳方案:1次/周 每次30min 低强度、长间隔、 局部穴
四、针刺镇痛的作用规律
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
电生理表现: 1)高频、高强度、较长的诱导时间的电 针刺刺激对痛信号压抑强 2)高频电针使神经组织电生理发生变化 3)不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
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
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包括脊髓、 脑干、丘脑、边缘系统、基底节、大 脑的相关神经核团和神经回路以及神 经递质、神经肽类、内分泌激素的影 响
疼痛的作用
1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2但有些条件下疼痛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 测定疼痛的指标和方法
1、观察指标:主诉、疼痛量表测评、
神经系统检查 人: 痛阈、耐痛阈 动物:耐痛
2、客观指标:心率、血压、情绪 3、生化指标:5-HT 4、神经痛样放电
• 痛阈或痛反应阈:即从刺激开始 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 小刺激量 • 耐痛阈:即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 激量
疼痛的特点(属性)
1、疼痛多为复合感觉 2、伴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会影响疼痛的强度和性质 3、疼痛具有“经验”的属性 4、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二 疼痛的分类
1、刺痛(快痛、第一痛) 特点: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持续时间: 迅发迅消;情绪:弱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 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 2、灼痛(慢痛、延缓痛、第二痛) 特点: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定位较差;持续 时间:较长;情绪:伴有情绪反应和心血管及 呼吸系统的变化 3、酸痛、胀痛、绞痛(内脏痛、深部组织痛) 特点: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情绪:引起明显 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
第四节
针刺辅助麻醉
针刺麻醉定义 针刺辅助麻醉定义
• 一 针刺麻醉
1 针刺麻醉的特点(优越性)
1、安全、无副反应 2、适用范围广 3、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同医生配合 4、术中生理扰乱较轻,术后恢复较快 5 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2、针刺麻醉的作用 5条
1辅助镇痛 2镇静作用 3抗内脏牵拉反应:牵拉痛;腹肌紧张;血管收 缩;呼吸紊乱;出汗胸闷;恶心、呕吐;内脏 彭出 4抗创伤性休克:针麻与药麻的区别点 5抗手术感染 6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 7促进创伤恢复:(1)促进术后恢复(2)控制 术后疼痛(3)减少术后恶心、呕吐(4)纠正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动物实验性测痛方法
1、热刺激法:45度以上 常用热辐射逃避法:热辐射甩尾法 (大小鼠);热辐射甩头法(家 兔);热辐射抬足法(大鼠); 热触法: 热板法(大小鼠) 2、电刺激法:尾部或后足(大鼠) 3、机械刺激法:用弹簧压力刺激致痛 (大鼠)
动物实验性测痛方法
4、化学刺激法:方法及致痛物质
●涂抹法: 钾离子、氢离子、组胺、 Ach、SP(p物质)、5-HT、缓激肽 ●注射法: 高渗生理盐水 ●钾离子透入法: 氯化钾
针刺镇痛机制的最新观点
• 针刺镇痛是在针的刺激作用下,在体内发生的一 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和神经—体 液多种因素的一个复杂过程。针刺通过抑制通信 号上传控制痛闸门的开放,针信号和痛信号在中 枢神经系统的各个层面不断汇聚、相互作用,以 及针刺兴奋大脑皮层,加强皮层固有的下行抑制 作用等途径,最终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的目的。 这一过程具有“五个多”的特点:多水平、多层 次、多成分、多功能、多身份,是痛与抗痛相互 对立统一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1脊髓的作用(初级中枢)
1)脊髓是接收各种刺激的初级中枢 2)脊髓后角是针刺信号与痛信号在脊髓的 初步整合 3)脊髓是针刺信号、痛信号上传的必经之路 4)多种神经递质参与脊髓水平的针刺镇痛 5)脊髓水平针刺信息抑制痛觉信号的作用特点
脊髓的分泌功能参与镇痛
1) 分泌类吗啡样物质,有利于针刺镇痛 2Hz:内吗啡肽、脑啡肽、β-内啡肽; 100Hz:强啡肽 2)分泌cck-8,对抗针刺镇痛 3)分泌P物质,双重作用:外周注射/自身产生 4)从脑干到脊髓的5-HT能和肾上腺素能下行系统可增 强镇痛作用
3、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2、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 1)适宜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 和耐痛阈提高达对照值的65%-80% 2)针刺对病理痛的镇痛效果优于非病 理痛
3、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3、针刺镇痛作用的空间作用范围 全身性镇痛;及穴位特异性 4、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 人:潜伏期20-40min,超过1h,效果 下降 动物:潜伏期一般1min 5、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急性痛和慢性痛动物模型的 针刺镇痛作用
动物模型:电刺激、k+导入、牵拉内脏 指标: 1躯体反应:甩尾、甩头;肢体回缩; 肌电变化 2自主神经反应:呼吸、血压、心率、 瞳孔等 3中枢神经系统的诱发电位和单位放电等
1、急性痛动物模型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刺镇 痛作用
实验结果: 1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痛反应,耐痛阈可以 提高1-2倍 2针效产生快,1min见效,7min达高峰 3功能存在个体差异,1/4—1/3对针刺镇痛不 敏感 4电针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3v〉2v〉1v 5最佳方案:高强度、短间隔、每周2次,每 次〈1h
第三节 针刺镇痛作用
• 针刺镇痛: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 穴位,来缓解或消除疼痛的治疗 方法,称~。
一、 正常人体的针刺镇痛作用
[正常人]没有明显病情、手术史、用药史、 不良生活习惯 1针刺能提高体表痛的痛阈和耐痛阈 2针刺能抑制深部痛和牵涉痛 3针刺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 4针刺能降低痛觉分辨率,并提高报痛标准
闸门控制说中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
3 中枢控制系统 • 外周冲动沿脊髓背索内侧丘脑束 快速上传到高级中枢,产生广泛 的下行抑制
痛机制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使细纤维兴奋,信号进 入脊髓后角,抑制了后角中的SG细胞,解除了SG对T 细胞的抑制,T细胞兴奋达一定阈值后,闸门开放, 启动作用系统的感觉分辨系统和感觉发放系统,分别 产生痛感觉和各种痛反应,同时部分信号沿脊髓背索 快速传达高级中枢,高级中枢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对痛 产生的各级中枢,产生广泛的下行抑制作用,保证机 体痛与抗痛平衡,减少过痛对机体的伤害,也可以解 释暗示、情绪反应对痛的影响。所以痛的产生是闸门 控制系统、作用系统、中枢控制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痛觉产生的闸门控制学说
• 疼痛产生的全过程:伤害性刺激;经由 细的传入纤维;脊髓后角的两个重要细 胞;闸门开放;启动作用系统的感觉分 辨和反应发放系统;快速启动中枢控制 系统,监督整个疼痛产生过程
闸门控制说:中心思想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传入信 息进入脊髓后,被分别引入三个系统: 闸门控制系统、作用系统、中枢控制 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 长生一系列复杂的痛感觉、痛反应
1、急性痛动物模型的针刺镇 痛作用
反复电针动物实验结果:3种反应 1)2次/周,每次〈1h,针效逐渐升高 2)每次〉4h,每次电针30min,连续4天, 针效逐渐下降(产生cck—8致痛) 3)每周1次,每次30min,针效不变 结果:每次应〈1h,每周2次效果最佳
2、慢性痛动物模型的针刺镇 痛作用
体内存在两类对针刺镇痛有不 同作用的神经肽
针刺镇痛: 内阿片肽系统 非阿片肽系统:如催产素、加压素、神经 降压素和生长抑素; 对抗针刺镇痛: 八肽胆囊收缩素、血管紧张素Ⅱ、促甲 状腺素释放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闸门控制说的依据
1、脊髓后角中确实存在相当于T细胞的神经 元,接受粗、细纤维的聚合投射 2、刺激粗纤维可发生负的背根电位,反映传 入纤维末梢出现去极化,结果则引起突触前 抑制,抑制T细胞 3、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亦可产生负的背根电 位,说明高级中枢的控制系统亦能控制脊髓 的感觉传导
三 痛觉的调制
• 1传入调制: 阻断疼痛的传入通路 脊髓伤害性信息的阶段调制系统 • 2下行调制 下行抑制 下行易化系统
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同神经干机制)
1针感感受器的兴奋:小神经束、神经支、 游离的神经末稍、各种压力等感受器 (深部组织) 2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神经:中等粗细的 ⅡⅢ类神经纤维
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
中心思想:当针刺信号与痛信号的 传入神经属于同一根神经时,针信 号阻止了痛信号的传递而达到针刺 镇痛作用
5、治疗方案 急性痛:强刺激、短间隔 ; 〉1次/周,每次〈1h 慢性痛:弱刺激、长间隔; 1次/周 每次〈30min
3、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1、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 1)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 2)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 深部痛和牵涉痛; 3)既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又能减低疼 痛的情绪反应; 4)即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 标准
针刺镇痛的途径(四条)
1 抑制外周传入纤维的兴奋性,抑制通 信号上传 2 抑制痛闸门开放 3 在中枢神经系统各层面上,针刺信号 抑制痛信号 4 兴奋皮层,加强了皮层固有的广泛的 下行抑制作用
针刺镇痛机理的特点:5个多
• 多水平:外周、脊髓、脊髓以上 • 多层次:脊髓、脑干、外缘系统、基底节、 丘脑、大脑 • 多成分:神经纤维、神经核团、神经递质、 神经肽内分泌激素 • 多功能:参与针刺镇痛、对抗针刺镇痛 • 多身份:同一物质在中枢不同部位作用相反
第三章
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第一节 痛觉和痛觉的测定
一 痛觉的含义 疼痛时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 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感觉:指人对疼痛的感觉。 痛反应: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 的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甚至个体的 主动躲避或逃跑等复杂动作。
●痛感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 的痛感觉 • 痛反应: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 情绪反应:痛苦、焦虑、紧张、恐惧 • 躯体反应:骨骼肌运动增强、抖动、筋挛、 逃跑、攻击行为 • 内脏反应: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 快、排尿排便反射、休克—血压下降 • 植物神经反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瞳 孔散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