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时政材料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时政材料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时政材料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时政材料的运用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历史与社会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体现“生活化”,要求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时政材料,辅助教学,做到课本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时政材料;措施;效果一、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

1.贯彻新课程标准生活化的要求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大量调查显示一个共同的结果:普遍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不感兴趣,觉得其枯燥、无趣,学了没有用。导致这一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时政材料这一载体。运用时政材料填充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实际意义,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将知识运用于现实中,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适应中考考核目标

中考不回避热点。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常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训练中,重视时政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能力,为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巧用当前时政热点 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巧用当前时政热点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7-07-24 02:35:18 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13期 王谦峰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初中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国内外信息。在寄宿环境、学校硬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欠缺、理论知识贫乏,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理解常常流于片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而将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就会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的大背景下,教师巧用时政热点,能有效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的作用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探索,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点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教师要注意收集重大时事热点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能印证教材核心知识,充实教材案例数据,又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代性。因此,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对于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必要。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又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形成优秀品质,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最大化。 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经验,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有五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引导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能让学生养成自觉关注时政热点,思考身边重大社会现象的良好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真伪、正确解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媒介素养,发展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第三,能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思维的能力。第四,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即把时政热点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五,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危机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

浅谈如何打造有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有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发表时间:2013-05-29T17:45:36.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作者:吴光旭 [导读] 可利用某个历史纪念日,如端午节、“九·一八”等,布置学生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吴光旭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325200 有效教学的研究表明,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关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因此,这次课改中教师必须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树立与新课标理念相一致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 一、明确课标,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教学有效性的着眼点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因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将三维目标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体系和特点充分地结合起来,真正地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角度去阐释这三维目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充分的保证。 二、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历史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只能是无效的,至少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但我们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要理清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第三,对教学要采取“弹性设计”的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的理念,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在制定开放性学习目标时,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有位教师在教授“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时,刚分析完革命的背景,就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讨论:与法国大革命背景有相似之处。一部分同学也把眼光转向了这几位同学。他灵机一动,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同时期同在欧洲的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又是如何呢?并索性打破原先的教学预设,让同学们自己去比较探究英、法两个国家两场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探究过程一直延续到下课。显然,教师在预设教案时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会联系法国大革命,但他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方案所束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变预设中对未知的探索为对猜想的验证,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欲望,激活了课堂教学。 三、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今,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如我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时调整了教学顺序,上课时我先把“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一环节提前,让学生谈谈从影视中获得的对皇帝的认识,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入手,我设计了一幕历史剧:有一布商,到楚国买布匹,到秦国贩卖,买卖方再加上解说人共四位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涉及到战国时楚、秦两国不同的度、货币和文字。这幕剧既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经济交往的情况,也说明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的意义。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才能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四、调控课堂,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着重点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为此,教师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教师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要及时进行捕捉与筛选,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及时调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1. 备课:由“预设”走向“生成” 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进预设,把新课程的理念预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做到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在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的四大备课要素中,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方法选择、媒体使用是可以预设的,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过去,我们备课过多的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课堂的环节一环紧扣一节,显得非常严密。而实施新课程,备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时代精神和学生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可能地多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同时要将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

2019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

热点12018国际智能无人系统大会 材料2018国际智能无人系统大会2018年10月14日,2018国际智能无人系统大会在西安开幕。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发表重要讲话: ◆当前智能无人系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希望紧紧抓住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加速融合应用的机遇,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西安拥有学科齐全的高等教育院校、实力雄厚的硬科技资源和装备精良的制造产业体系,是军民融合产业和无人系统发展的高地,科技创新已成为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王永康就共享共建,携手打造“空天地海网”未来之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做实“创新链”,丰富“军、地、校、研、企”合作模式,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推动西安成为智能无人系统研发的“最强大脑”。 二是做强“产业链”,面向“一带一路”,加速“军转民”“民参军”步伐,推动产业化、市场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无人系统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三是做大“价值链”,发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各方力量,畅通科技、人才、创新等要素通道,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1.“科技创新已成为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除“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加速融合应用的机遇”外,西安科技发展还有哪些有利条件? (1)西安是高等院校的聚集地,学科齐全、人才众多,为科技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2)西安市有众多科技产业园区,硬科技资源丰富,制造产业体系完善。 (3)西安市政府重视科技发展,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3.推动西安成为智能无人系统研发的“最强大脑”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为我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

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www.)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本期我继续担任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实验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同时我接任了32班的历史教学,该班成绩较好,但不及格的现象还存在。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如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如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近年来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越来越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如何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复习课的关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考专题复习课为例,从中考复习课的特点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出发分析如何上好中考专题复习课,提高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成绩。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课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时空观念”“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四大要素构成。怎样上好中考复习课,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文章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考专题复习课为例来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时空观念的建构、历史意识的确立、综合思维的分析等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的建构 时空观念是指利用时间和空间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包括时间感受和空间感受,在时间感受上最好用的工具就

是年代尺。课前布置学生制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年代尺,要求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段界定的时间和事件。通过年代尺的制作让学生来体验历史事件的时间感受,清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脉络和各个阶段,一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7年蒋介石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为国民革命时期;三是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抗日战争时期;五是1946年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到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为解放战争时期。年代尺的应用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脉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也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在空间感受上,提问“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空间)出现怎样的转移?转移的原因?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 政党?”利用分析1927年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自我探究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得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工作重心(空间)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随着解放军对城市接管,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将工作重心(空间)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给学生一个轻松有趣的四十五分钟──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艺术

给学生一个轻松有趣的四十五分钟──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艺术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中学洪畏芳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发实施和新编教材的使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读新课程标准,会发现无论是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内容标准,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和教师都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而焕发出新的生命。那么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成了历史与社会课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极为紧迫的任务。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它不仅占去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地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加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充满趣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每一单元和每一篇首,都有一段简短的篇章页和课前语,其主要作用是介绍本单元或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教师可以此导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重新创设情景。 例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中外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教材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外国的一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材介绍了从中国的湖、海到意大利的水上都市──威尼斯,知识的扩展必须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主动参与。因此,

2021年如何利用时事政治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利用时政进行有效教学 欧阳光明(2021.03.07) 陈煜 近年来各科的中考试题,纷纷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思想品德更是首当其冲。纵观近几年我省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难发现,关注社会热点,迎着时政热点问题出题,考查学生根据现实社会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早已成为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命题趋向。因此,在中考复习中,高度关注社会热点,也已成为广大九年级教师的共识。而其他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师,则往往认为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除了上公开课或观摩课,平时很少把时政热点运用于课堂。其实,如果将时政热点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乐趣,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能弥补思想品德教材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发展中相对稳定,但实践、形势总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承认,思想品德教材存在滞后性。而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又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照本宣科只能引起课堂的枯燥和学生的厌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就应在授课时用崭新的时政材料代替过时的事例,以增强新鲜感和时代感,利用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的

心理,在对时政热点的分析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锻炼和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其次,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思想品德非常注重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记忆理论,而是用来为实践服务。教师教学时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时政热点所反映的思想品德观点和理论,以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自身的实践,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不能及时多渠道获得新的社会信息,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不清楚,想问题比较简单偏激,而且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分析,在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和评价中,了解我国法律、社会主义道德以及社会发展对个人的要求,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身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政热点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做过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先进 事迹材料 许万春,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阜宁县实验初中。自1988年工作以来,他好学上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受到领导、老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许万春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教学园地上,备课一丝不苟,上课精心设计,辅导一着不让。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博采众长,摸索出英语教学的一些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见解,重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重语言交流、重小组互动学习、重技能训练。 他的英语课以“一切为了交流”为宗旨。教学中,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大量真实可感的英语语言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始终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情境教学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始终坚持向45分钟要效益,向有效课堂要质量,每个教学环节都以“有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前强调有效预习,课堂

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课后强调有效复习。他关 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讲究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课堂活而不乱,妙趣横生。 因此,他所任教的班级在校、县、市组织历次调研考试中均名列 前茅。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被教育局、县政府嘉奖。 他始终坚持向教研要质量,全力以赴进行新课程改革,努力 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科学的总结。他学理论、搞教研、写论文,更新观念,钻研教法,让教师和学 生都感到教和学的轻松与快乐。为此,他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敏感地捕捉英语学科教改信息,不倦地撰写着一篇篇教育教学论文,用实际行动印证着自己的观点。他的《听、说领先质疑》、《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获省级奖项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他每年都在县、市内上示范课并多次获奖。 对学生的爱,让许万春老师在英语教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 探索前行,他坚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执着是前进的动力!事 业是永恒的追求!他愿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的大潮中, 为阜宁教育的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浅谈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

浅谈《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首次参加考试,又是一门综合课程,每个从教的老师可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道考什么,也不知考察的形式。 下面,就我校的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复习的基本对策。 一、熟悉课标,用活教材。 考试的核心是依据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和目标。因此,要明确考试的重点和方向,就必须参阅课程标准。建议复习之前依照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解读要求,逐一回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复习时以课本为本,对课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适当的拓展,尽量尝试对每章节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只有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做到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课程标准解读〉〉网上可以查询。) 二、读记结合,熟悉教材 要引导学生努力熟悉教材。考试时间较少,不可能让学生慢慢思考,慢慢查寻教材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记笔记,熟悉教材。 “读”是基础。要强调学生反复读,多次重复,提高课本利用率。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首先,从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子目到文字、图像,都要求学生逐一阅读。其次,照书本读,原词原句读,划框框,圈点点,分层次读;做笔记,列表格,画图来读。再次,读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去读;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学会左右逢源;联想拓展记忆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这里的记,指的是记笔记。开卷考试,要学会做笔记。我要求学生上课准备多种颜色的笔,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要抄写的内容,都分不同颜色的笔记好。这样,考试看书时,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还可以节约时间。 三、引导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不同地理分界线时,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将它们都归纳出来。再比如,学习母亲河黄河、长江时,可引

浅谈初中时事政治教学

浅谈初中时事政治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施行,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政治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将时事政治渗透在政治课堂内容中,使其与政治课程深入融合在一起,活跃政治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展开阐述,并提出相对可行的应用对策,希望对广大教师同仁教学有所帮助。 标签:时事政治;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初中政治在高考中更注重于对时事政治的考查,因此,初中政治教学工作者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不断的革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时事政治教学能有效且高效地开展。当然在时事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也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适当的引入政治理论,从而将实际与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使其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意义 由于教育改革的实施,我国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要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其尽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且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注重革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丰富初中教材内容 传统的政治教材都是以理论基础为主要内容,致使实践教学内容极其缺乏,由于课程的改革,政治教材的编排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是翻新了教材案例。然而,对于近年的高考形势,政治考试的案例主要以时事政治为主,如果政治教学工作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对时事政治的讲解,那么学生将很难在高考中拔得头筹。另外,传统的政治教材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工作者也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并且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时事政治,将现实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工作者的角色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主导着整个课堂,学生只能机械的学习,被动的接受新知。有些教学工作者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极度缺乏学习兴趣,总是心不在焉,因此课堂变得死板且没有任何活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实施,政治教学工作者不断的将时事政治引入了课堂,而且也不断的革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学生便在

初中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初中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加强教学管理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来,**中学紧紧围绕“质量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以“课堂高效化,管理规范化,校园和谐化,质量先进化”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努力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学生素质的优良化,营造优雅、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构建充满书香气息和儒雅氛围的学习化校园,促进师生充分、自主、全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荣获即墨市初中教育教学优胜学校、即墨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和即墨市第一届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新异奖”二等奖。现将我校加强教学管理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关键。我校非常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1.加强师德建设,创建优秀教育品牌。学校以“师德教育活动月”为平台,以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市局颁布的“十大禁令”为主要内容,以维护教育、维护学校荣誉、维护教师良好形象为话题,通过师德讲座和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差距,弥不足。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强师德、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掀起比师德,比业务,比奉献的热潮。坚决制止诋毁教育,

诋毁教师的不良行为,大力营造良好的教育和谐氛围。各级部加强对办公室的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办公室”,并实施挂牌表彰制度。工会、妇委会积极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针对存在的的问题,开展主题讲座,推出了一批“最受欢迎或敬重的教师”典范,德育组、教导处将师德的教育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师德监督管理和考核约束机制,创建优质教育品牌,维护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良好的环境。 2.改革教师考评方案,以评比促发展。学校在充分听取和尊重教师意见的前提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评方案》,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审、晋级、评优选模、利益分配等直接或间接的挂钩,最大限度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尽管评价的准确性仍然是相对的,但避免学校管理者的主管随意性,很受教师的欢迎。同时,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管理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和“控”,而是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努力为每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在工作中有新的发展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以读书促发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6年开始,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以“品书香,润情操”为主题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设立“校园读书沙龙”,大力开展“人人读书,人人讲书”系列读书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通过广泛阅读使教师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为人师表的真谛。语文教研组还将“创建书香校园”作为研究课题,从领导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doc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与背景 当曲初屮思想品德教学在M试教育观念和氛则的影响下,存在着课堂设置单一、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学模式与手段相对落后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堂失去了兴趣,许多学生不爱上思品课。而初屮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日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牛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初屮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兴趣和情感的激发是支撑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丿应当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和政治法律知识的特点,创设最佳思品课堂教学情景,令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Z下,初小思想品徳这一-学科应史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教学情景创设将更注重在思政教学屮的运用,在新改过程小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屮,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右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牛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木次案例研究,旨在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表现方式,并能从屮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思品教学更加有效、生动。 在案例研究过程屮,以多位教师集体备课和听课的硏究方式,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品教学小的作用和情景创设法的肓效表现形式,力求在今后教学过程川将情景创设法应用到平时教学当中去,提高思品教学的高效,展现灵动的课堂效果。 二、案例描述 经过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与隐私权》课堂实录如下: 课前小游戏:真心话人冒险(师生之间相互问任何问题,必须如实冋答,拒绝冋答要接受惩罚)教师先让学生主动举手向老师提问,学生受约束不敢提问,教师请一位学生冋答。师:你身高是多少? 学生1: 167厘米,那老师你体重多少呢? 师:最近一次是92斤,不知道长胖了没有。 (此时学生主动举手人数开始多起來,游戏继续。)学生2: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 师:这个我保密,你爸爸的T作是什么?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力不是天生所具有的,它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教师作为教育者和课程的实施者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在教改的实践中,我着重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综合素质合作创新读图阅读质疑实践能力 社会在不断改革,课程改革也已与时俱进。《历史与社会》正是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之一。在课程改革中,新教材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大量地理名词,增加了相当分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继承了减少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内容的综合性。教材这样的化难为易的编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强化了对学生方法的训练,提供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上收集资料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视野的扩大。再说课程改革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要求社会课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强调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重视实践活动和获得社会经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经过两年的教改实践,我深有感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与社会》将历史、地理和社会知识综合起来,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突破了学科界限,又更好地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久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而且贴近现实,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识别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每一课题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想到很多与此相关的课外内容。针对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特点,在授新课前,我让学生讲些与历史、地理、时事相关的内容。有的同学讲《地理百谜》,有的讲《历史故事》,有的讲《东方世界》栏目,有的讲《科学时空》。这样不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地进行整合,并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的能力。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教学格局。我在社会课承认差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例如,调动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发挥特长生的特长,注重给胆小的同学“发言”的机会,为“淘气”学生提供他们活动的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再如,社会课中经常开展一些调查,如“到社区调查”社区如何为居民创造方便的生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定调查计划:时间、地点、调查路线、调查对象、调查报告的提纲撰写等。完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教师只是提供一些供他们参考的意见。尽管开始学生的调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每个组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后,他们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以后的调查积累了经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每一位学生的观察、组织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作用(3篇)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作用(3篇)第一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教师要巧妙运用时政材料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将时政材料与高中政治教学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多种形式运用时政材料为高中政治学习服务。 关键词: 时政材料;高中政治教;教学应用 时政是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事政治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近期发生的国家大事,还能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目前发生的时事事件,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巧妙运用时政材料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高中政治教学的性质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相关的经济政治 生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在传统教材中运用的实践材料过于滞后,如果单凭教材中的材 料诠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难免让学生无法将时事与理论知识结合 起来,而使用时政材料,不仅能够弥补教材上材料的不足,而且可以 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时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 生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讲授哲学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作用,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单凭教材中的材 料就会觉得肤浅。如果能将目前发生的国际事件、国家重大事件与理 论内容结合在一起,效果就会好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 时政材料与学校组织的与政治学习相关的活动进行整合。如教师利用 班级的黑板报进行时政材料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时事园地了解最近发 生的国内外要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 利用时事演讲比赛将时政材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接受 时政材料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开发 研究。 二、将时政材料与高中政治教学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 中政治的兴趣

初中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0年

第一篇 xx,女,回族,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0参加工作,是隆德县杨河中学的一名教师。因为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对教育事业更有着一份执着的热爱,依然放弃了工会工作,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0来到杨河中学工作至今。的农村教学工作,使她更加喜欢和学生们呆在一起,不断钻研业务,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师德高尚,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教师,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始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尽快成长起来 0参加教师工作以来,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热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做好教师工作,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学习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并且总结经验教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年月日参加由宁夏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时间为三个月,包括第一个月的集中研修理论培训、第二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和第三个月的课题研究。本次培训深刻的影响了她,给她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让她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知之处,通过一个月的听课,让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终于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实战英语课堂,总结出自己的英语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英语教学风格。 年月日至日在平凉参加由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讲的讲座,使她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为什么越来越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呢?——守住平常心看得开、想得透、放得下。魏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讲解,值得她学习和深思,让她改变态度,不断创新教学,取得很大进步。 参加隆德县组织关于高校课堂培训。高效课堂对于她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已经渗透到她们的课堂教学,进过参加培训,使她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通过培训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高校课堂融入到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无止境,终身学习还在继续,身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在学习中、在教学中反思自己,她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扎实基础,不断磨练自己 她深知如果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经过三年的七、八年级教学磨练,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师生、生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互动,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示范课。她每天都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她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每天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每天都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每个学期都完成教研活动,按时听课、及时评课,注重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