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

——走向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人居环境

前言

城市是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的人居环境类型,而对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状,环境友好的压力就更为严峻。本文研究将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来理解,并展开研究,将环境友好视为本研究的基本导向,分析环境友好理念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起点。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历程(结合PPT展示),总结了国内外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了面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提出了包含实体物质环境子系统、社会文化环境子系统和基础设施支撑子系统等的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结构,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本质特征。

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公众选择理论。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城市人居环境特征的理论创新,本文提出了人居环境区位论,作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础理论支撑。

现代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现代生态文明分为四个层次: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产业文明。论文对于生态意思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进行了专门阐述,而将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产业文明的原则和精髓运用到后续的相关研究之中。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是环境友好型城市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论文对于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政策体系的重点领域如城市发展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城市环境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和城市福利政策分别进行了阐述,而对于作为特俗政策形式的法律体系进行了专门研究。

论文对于城市人居环境三个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创新的研究源于特征,各有侧重。对于实体物质环境子系统的研究重规划体系的创新与整合: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入手,提出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远期目标和近期设想,对于环境友好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创新作了重点论述,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的转型,以及环境友好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等。对于社会文化环境子系统的研究从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入手,从城市文化的复杂性结构出发,分别研究了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文化伦理构建、大众文化引导、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而对于基础设施支撑子系统的研究,基于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管理

研究背景

(1)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恶化

2007年的5月23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我们这个星球而言,却并非普通,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佐治亚大学的专家们统计发现,这一天,世界城市人口为33亿399万2253人,农村为33亿386万6404人。他们将这一天作为“分水岭”:世界城市人口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势必推动城市的扩展。城市的扩展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城市物质要素的集聚,包括人口密度的增加、产业的高度集中、建筑物容积率的提高、人居环境的完善、旧城区的改造等等,此属于城市的内涵型扩展;二是城市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扩散,也就是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加,城市沿着边缘区向外扩张或跳跃式的扩张,如卫星城镇的建设,此属于外延性扩展。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得我国的城市扩展非常快,城市内部改造加强,各类物质要素向城市中心集中,同时城市向外膨胀加剧,经济密度增加。但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在城市扩展过程中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和城市大规模的发展不相称,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并不一定是人类的最佳住地,发达国家每一次评选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大多是5万、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没有一个特大城市能被列入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名单;另一方面,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扩展的基础是产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这必然导致排污量的增加,继而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再者,城市建筑物的拥挤不堪、人口密度的加大,本身就使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问题,是迫切要研究的问题。

(2)体制改革的动向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可能和要求

在2008年3月11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新组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职能包括: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规范村镇建设、指导全国村镇建设、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等等。

而这次改革中,环境保护部作为唯一由局升为部的机构,更受各方关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宗旨之一就是改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的组建体现了国家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决心。环境保护部的组建不在于环保部门得到了一次壮大队伍的机会,而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环保瓶颈,使环保工作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环境保护部的建立,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在人员编制、机构、职能等方面都会有所加强,这必将使得环境保护部门有更大的能力吸引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建设令大家满意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而加强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的

体制创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下一步的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支撑。

(3)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确立为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年10月11日,第十六届五种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名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城市。一方面,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确立,必将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体制创新又将极大的丰富环境友好理念的内容,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研究目的

(1)从规划与管理的角度界定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将从规划与管理的角度准备界定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的系统结构和属性特征,使得城市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拥有一个可操作的语境平台和思维层次。

(2)分析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征

基于我国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状况和社会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对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3)将环境友好理念应用于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城市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正在成为人类的最主要聚居地,城市也正是实现环境友好理念的重点。而城市又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域类型,所以城市又实现环境友好理念的重点。而城市又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域类型,所以城市又实现环境友好理念的难点。而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环境友好理念应用于城市研究领域的意义就更为突出。

(4)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规划管理的体制改革提供创新思路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严峻形式的形成,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两个,自然条件的改变必须因应自然规律的进程,非短期可为,而我们可以施加外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管理体制的桎梏,本研究将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基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系统结构和属性特征,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居环境的体制改革创新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