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语义区分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s)
(2)间接测量
1)投射技术
2)生理指标测量
3)反应时测量
想一想,试一试: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本章复习题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1.什么是态度?它包含哪些心理成分? 2.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3.Heider的平衡理论和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是怎样解释态度改变的?
第三节
Part 03
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3.1 态度的形成
• 学习理论:人的态度和其他行为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
• 态度的学习机制有3种: (1)联结:即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2)强化:指受到奖励也有助于态度的形成; (3)模仿: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
拉塔奈和达利的决策树(1970) 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之前,要经过五个决策步骤。决策树上只有一条路能导致帮助行 为。在每一个分叉处,在场的他人都会使人走向不帮助的分支。
3.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WHEN WILL WE HELP?
情境因素
助人者特点
求助者特点
(1)他人的存在;(2)环境:乡村与城市;(3)时间压力;(4)亲社会模范; (5)文化;(6)性别;(7)心境;(8)宗教信仰;(9)利他人格;(10)外 表吸引力;(11)相似性;(12)关系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13)归因;
提出的态度改变理论。该理论强调联想、强化和模仿在态度转变 中的作用。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3.2 态度的改变
(2)Heider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
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 Heider用P-O-X模型来说明这一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人
01.什么是态度?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第二节
Part 02
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Richard LaPiere(1934) 30年代初,绝大部分美国人对亚洲人持有深度的负性种族偏见。为了研究这 种偏见的影响,LaPiere邀请了一对来自亚洲的年轻夫妇驾车做环美旅行。 结果发现他们经过的66家旅馆只有1家拒绝让他们住宿,而184家饭店没有一 家拒绝让他们用餐。后来,Lapiere写信给他们拜访过的所有地方,问那些地 方的主人,他们是否愿意为“亚洲人”服务。结果128封回信中,90%说他们 不愿意。这个比例与Lapiere在旅行期间观察到的非常不一致。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态度指向一般群体还是特殊个体。 研究者发现,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预测行为越准确。
(2)时间因素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一般来说,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偶然事件改变 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02
内疚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guilt and Concern for self-image)
03
利他主义的社会化(Socializing Altruism)
04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positive psychology & pro-social behavior)
第七章
态度和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亲社会行为
Prosocial behavior
1.亲社会行为概述 2.我们为什么帮助别人?
3.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4.如何增加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概述
Prosocial behavior
•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 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 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金盛华)
3.1 态度的形成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 (3)家庭 (5)文化
(2)知识 (4)群体参照 (6)遗传与性别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3.2 态度的改变
(1)强化理论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霍夫兰德等在1953年根据行为主义观点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5)态度的可接近性
态度的可接近性是指态度被意识到的程度,越容易被意识到的态度,对 我们来说它的可接近性越大。可接近性高的态度更有可能预测人的行为, 因为当人们要求有所行动时,他们能快速地想到自己的态度。
(6)情境的作用
当有强烈的外部限制因素,如社会压力和知觉难度,态度对行为的预 测效果会明显地降低。
(3)态度强度
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Petty,1982)。
(4)自我意识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 有较高的效度;而公众自我意识较高的人比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难 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加以预测。 (Froming,1982) 对体罚的态度(挑选反对者);电击实验 条件1:被试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提高自我认同) 条件2:被试面前有少量观众 条件3:控制组(既无镜子也无观众)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3)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7)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
的不舒服的感觉。 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并且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找出
外部理由时,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 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 认知失调。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3)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7) 例如: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
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你抽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 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解决办法: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 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2.我们为什么帮助别人
Prosocial behavior
2.我们为什么帮助别人?
• (1)生物进化学解释(亲缘保护) • (2)社会规范理论观点(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 • (3)社会交换论观点(外部回报、内部回报) • (4)移情-利他主义观点
3.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WHEN WILL WE HELP?
4.如何增加亲社会行为
根据Darley等人对旁观者效应的研究,有两件事可能是有效的(1)明确你的需要,如
“我的脚踝扭伤了,我不能行走了;我需要帮助;” (2)选择特定的人,如“那边那
位,你能帮帮我吗”。
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Reduce
01
Ambiguity, Increase Responsibility)
3.3 态度转变的方法
(1)参与活动法 (2)登门槛技术 (3)群体规定论 (4)全面宣传法 (5)沟通信息法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第四节
Part 04
4.态度的测量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4.态度的测量
(1)直接测量
1)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 2)瑟斯通量表(Thurstone scales)
(如张三),O代表另一个人(如他的女友),X代表一件事物 (一部电影)。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按照Herder的观点,与自己喜欢的态度一致,或者与自己不喜欢的 人态度不一致,我们的生活关系就是一个平衡系统。
因为喜欢某个人而产生不平衡,此时趋向平衡的压力大;如果是因为 不喜欢某个人而产生不平衡,则其压力较小。Newcomb把后一种现象叫 做非平衡(nonbalance),而不是不平衡(inbalance)。在他看来,人 们并不在意和一个不喜欢的人意见是否一致。
目录 contents
什么是态度
态度的测量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一节
Part 01
1.什么是态度?
01.什么是态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态 度 ( attitude ) : 包 括 情 感 (affect)、认知(cognition) 和 行 为 倾 向 ( behavior tendency)三个成分,是对一个 事物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在下述情况下,我们的态度能预测我们的行为:
(1)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2)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 (3)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候。
态度与行为
Attitude and behavior
2.2 什么时候行为决定态度
(1)角色扮演 (2)登门槛现象 (3)邪恶的行为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