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_陈振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

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陈振明 薛 澜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

型政府建设。这既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对公共管理理

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公共管理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的基础,其研究进展是学科成熟程度和研究规范水平的重

要标志。因此,必须根据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更具有战略性和针对

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研究,切实帮助党和政府处理与解决复杂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

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理论以及政府工具等是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

与方法近期亟待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政府改革 治理 公共政策 公共组织

作者陈振明,1959年生,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厦门 361005);薛澜, 1959年生,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084)。

公共管理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领域,而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急需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或治理的创新研究。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世界性公共部门改革浪潮的兴起,当代国内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产生了大量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立足于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加强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知识创新,以满足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实践需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恢复并展开了对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然而,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对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跟踪研究与批判分析尚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633001的资助。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研究报告》①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表明, 21%的专家认为我国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即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相脱节;同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正处于创始和形成期,存在大量的理论空白需要填补。

从实践上看,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中产生了许许多多重大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尤其是政府管理或治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必须做好的主要工作。这既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也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的基础,其研究进展是学科成熟程度和研究规范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可以为整个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开拓创新、与国际接轨积聚实力、助长后劲。这对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系统建构意义;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许多重大管理和政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可以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更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知识创新,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要求。下面,我们将对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近期亟待研究的四个重点领域———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理论、政府工具———及其主题做出前瞻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

20世纪最后的二十余年,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它的基本取向是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它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光的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即形成政府治理的新模式。此后,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各国学者开始更加关注于公共服务的结果取向、倾向公共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责任分散的治理手段来构建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政府。可以说,治理或公共治理的概念正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重视,并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模式。

一般来说,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多元、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

①该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委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澜主持的课题组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