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教育阶段是中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是清末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延续时间最长、最艰难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洋务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思潮的核心1、“中道西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传统教育以培养儒学知识分子为主。“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是传统教育对人才的基本要求。【5】技艺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是被鄙视的,没有地位的。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充分的领教。现实是他们认识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中”,而传统教育所培养的士大夫又根本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形势。要摆脱西方的威胁,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方今万国盟聘,事变多日,洋务最为当今之急”。【6】由此,洋务学堂确立了迥然不同与传统教育的技艺人才培养目标。如外国语学堂培养的是懂得西语、熟悉国际公法和各国政情的人才;技术学堂则培养工程制造、矿冶、交通、电讯等方面的人才。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2 、短期应急的教育价值追求

洋务学堂是以巩固传统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以求强御侮为现实价值目标的。因此,它在办学的具体举措上是短期应急的。

其一,学堂种类主要集中在解决紧迫问题的语言学堂和军事学堂。洋务学堂就仅被当做一种临时性的举措,对外交往的急迫需要,催生了一批语言学堂;保卫国防的需要,促成了福建船政学堂和一批水师学堂。学堂的开办全依据各地洋务运动的需求和办学者的主观意志,缺乏全局的安排和长远的计划。

其二,从学堂的管理看,在洋务学堂办学的30多年间,清政府始终没有设置全国性的教育管理机构。学堂实际上总理衙门等新设的洋务机构或举办洋务的地方督抚管辖。

其三,从学习内容看,对西学的学习仅限于器物的表层。由于强调短期效应,强调实用,重视操作,所以洋务学堂不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3 、办学的基本要素向现代教育转换

布新不除旧,新旧并存是洋务学堂的又一办学特点。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如德行与技艺的双重培养目标;儒学士大夫与洋教习并存;传统的官学管理与西方现代学校管理方法同时实行等。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随着西学引进的深入,洋务学堂办学的基本要素逐步由传统的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换。

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二)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了留学生,开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之先

河。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形成了一些比较粗糙的有关留学生的选拔制度、学生流向、管理制度、经费制度、录用和奖励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此制度的封建属性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观上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和腐朽落后的顽固守旧势力,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生派遣教育之先河,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培养了中国近代工业大批实业和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李鸿章在1872年一份关于《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中认为,设立学校和派出留学生两项措施可以收“远大之效也”,同时,李鸿章还认为:“此率为造就人才,渡图自强之至计,关系甚大。”所以,他建议选派幼童出国之留学。实践证明,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一批海军人才和一批文教人才和外交大臣。(三)翻译西书及其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企业的兴办和外交活动的展开,迫切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国际法律知识。洋务派从1862年起开办的三十多所新式学堂,又急切需要从国外引进教科书。于是,翻译西书便成了洋务运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少洋务企业、新式学堂都设置了翻译机构,像北京同文馆、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开平矿务局、金陵机器局、北京海关税务司等都集中人力,设法译书。但成效最大的是北京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究竟翻译了多少种图书,现已无法精确统计。但从有关资料分析,不会超过一千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引进了不少新型学科,尤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7】三、洋务教育“中体西用”的当代思考

从洋务派“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确立及其指导下的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些深入的思考:

( 1 )新时期如何更加卓有成效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留学教育发展留学教育既可以利用外国教育资源,真正体验并领悟外国先进的教育念,又可以在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加深中外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有助于我们从世界教育的大潮中看到差距、明确定位,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8】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大家深思:留学早期化浪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家对国内教育现状和教育质量不满,宁愿花高昂的学费送孩子出国学习。如果说能学有所成,这钱花得值问题是到了国外以后,真的就学到了“真经”?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出国学习实在是为时过早。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语言障碍、民族心理弱化、亲情淡漠、管理失等。而且,就去美国而言,多数中国孩子就读的为公立学校,这样的学校教育质量差,校园暴力、酗酒、吸毒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还是大学毕业至少是高中毕业后出国较好. (2)如何继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留学教育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外流,并使留学归国人员归国后能够真正有其“英雄用武”之地? 还有,如何建立起一种能够吸引外国优秀人才的开放的教育机制,使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在晚清,由于中国缺乏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非常落后,派出去的学生学成归来却在国内派不上用场或不能得到重用,有很多人只能到外国在中国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直接为外国人服务,浪费了国家的人力物力。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这是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处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才的国际流动已是大势所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今天,我们的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 ( 3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对此,我们再也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历经15年的艰难历程,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我们要树立持恒的民族自信心和耐心,勇敢地迎接这一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痛苦与震荡。我们既不能把优良的传统抛弃,走“全盘西化”之路,也不能把国外的东西拿来加以装饰,走“中体西用”之路,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把文化教育真正引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