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_清代学术概论_理论创构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年第 3期 NO. 3. 200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理论创构探析 3

陆信礼刘付霞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 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 :《清代学术概论》是清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 。在这部著作中 , 梁启超提出了三个有创造性的理论学说 , 即:“ 论, “ 说 ,

构既加深了梁氏著作的理论内涵 , 。关键词 :梁启超 ; 《清代学术概论》; “ 时代思潮” ;

中图分类号 :B259.1 (2006 0320088203

著作。 , 也是他后期治学的代表作。 :梁启超“ 后期的著述更谨慎、细致 , 注重系统性与科学化 , 摆脱了乾嘉考据学派细碎、繁琐的狭小格局 , 而代之以成型的理论框架结构材料。从定义入手 , 经过论证 , 做出判断 , 从而使学术研究进一步规范化。” [1]《清代学术概论》一书最能体现梁启超后期的治学特点 , 因为它就是在梁氏所做理论创构的基础上加以研究的 , 现将其分别做如下评析。

创构之一:“ 时代思潮” 论

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起始 , 梁启超便专辟一节 , 从理论的高度对“ 时代思潮” 加以概括。他指出:“ 今之恒言 , 曰‘ 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 , 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 因环境之变迁 , 与夫心理之感召 , 不期而思想之进路 , 同趋于一方向 , 于是相与呼应汹涌 , 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 , 几莫之觉 ; 寖

假而涨———涨——— , 而达于满度 ; 过时焉则落 , 以渐至于衰熄。” 又

说:“ 凡时代思潮 , 无不由‘ 继续的群众运动’ 而成。所谓运动者 , 非必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 , 不能分为谁主动、谁被动。其参加运动之人员 , 每各不相谋 , 各不相知。其从事运动时所任之职役 , 各各不同。所采之手段亦互异。于同一运动之下 , 往往分无数小支派 , 甚且相嫉视相排击。虽然 , 其中必有一种或数种之共通观念焉。同根据之思想之出发点。此种观念之势力 , 初时本甚微弱 , 愈运动则愈扩大 , 久之则成为一种权威。此观

念者 , 在其时代中 , 俨然现‘宗教之色彩’ 。一部分人 , 以宣传捍卫为己任 , 常以极纯洁之牺牲精神赴之。及其权威渐立 , 则在社会上成为一种共公之好尚 , 忘其所以然 , 而共以此为嗜 , 若此者 , 今之译语 , 谓之‘ 流行’ ; 古之成语 , 则曰‘风气’ 。风气者 , 一时之信仰也 , 人鲜敢婴之 , 亦不乐婴之 , 其性质几必宗教矣。一思潮播为风气 , 则其成熟之时也。” [2](P1-2 根据梁启超这两段的陈述 , 可知时代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所共有的思想而成为风气。后来 , 贺麟先生做出更为明确的概括 , 他说:“ 至于‘思潮’ 也与个人的‘思想’ 不同 , 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段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气 , 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 , 所以凡称思潮的思想 , 便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 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想 , 而是社会共有的思想。” [3](P62-63

在梁启超看来 , 时代思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 , 思想本身必须有价值且又适合时代需要 , 即如梁启超所言:“ 凡‘思’ 非皆能成‘潮’ ; 能成‘ 潮’ 者 , 则其‘ 思’ 必有相当之价值 , 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2](P1 其二 , 所产生时代必须是文化进步之时代。即“ 凡‘ 时代’ 非皆有‘ 思潮’ ; 有思潮之时代 , 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2](P1 在梁启超看来 , 中国自秦朝以后能称得上时代思潮的只有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考证学四种。

梁启超还认为 , 任何一种思潮都有其发生、发展直至衰亡的过程。他借助佛教名相 , 指出:“ 佛说一切流转相 , 例分四期 , 曰 :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

88 3收稿日期 :2006201206

作者简介 :陆信礼 (19752 , 男 , 山东济宁人 ,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 ,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

正然 , 例分四期 :一、启蒙期 (生 , 二、全盛期 (住 , 三、蜕分期 (异 , 四、衰落期 (灭。” [2](P2 在他看来 , 任何国家任何思潮皆不能违背这一公例。梁氏所谓的“ 启蒙期” , 是对旧思潮起反动的时期 , 这时期学者的精力主要用于破坏 , 但是建设的精神已经开始孕育了 , 多体现为一种元气淋漓的景象 ; 所谓“ 全盛期” , 是新思潮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 , 一世才智之士皆从风而靡 ; 所谓“ 蜕分期” , 是指思潮内部产生别派与正统相对峙的时期 ; 所谓“ 衰落期” , 是指一思潮缺点充分暴露的时期 , 此思潮又成为新思潮破坏的目标。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就是在“ 时代思潮” 论基础上加以展开的。事实上 , 在此前梁启超已经有关于“ 时代思潮” 论的研究实践了。梁氏早期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

国学术思想史的力作。梁在该书中指出:“

:,

前是也 ;

时代 , , 晋是也 ; 五佛学时代 , 南北朝、 , 宋、元、明是也 ; 七衰落时代 , 近二百五十年是也 ; 八复兴时代 , 今日是也。” [4](P3 他这种学术分期标准就是“ 时代思潮” 。梁启超关于“时代思潮” 的理论和实践 , 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 它对当时及后来的研究者做出很好的示范。在梁启超的影响下 , 学术界产生一大批从时代

思潮角度研究哲学史及思想史的力作 , 比如贺麟的《当代中国哲学》 , 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等。对此 , 梁氏有开山之功。

创构之二:“ 反动” 说

清代学术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 , 按照余英时先生的概括 , 大致有这样三种 :一是章太炎的“ 反满说” , 认为清代的思想或学术史产生于士人的“ 反满” 意识 ; 二是梁启超的“反理学” 说 , 认为清代学术是对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 ; 三是侯外庐等人的“市民阶级” 说 , 认为清代学术思想是一种代表市民阶级的思想。应当说 , 余先生将梁启超的观点称为“反理学说” 是合理的 , 因为梁氏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明确指出:“ ‘ 清代思潮’ 果何物耶 ? 简单言之 :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 。 [2](P3 然而 , 笔者却更愿称其观点为“反动” 说 , 这是因为梁启超对任何思潮产生皆持此观点 , 在他看来 , 这是学术发展的公例。

他曾指出:“ 学派上‘主智’ 与‘ 主意’ , ‘ 唯物’ 与‘ 唯心’ , ‘实验’ 与‘ 冥证’ , 每迭为循环。大抵甲派至全盛时必有流弊 , 有流弊斯有反动 , 而乙派与之代兴。乙派之由盛而弊 , 反反动亦然。然每经一度之反动再兴 , 则其派之内容 , 必革新焉而有以异乎其前。人类德慧智术之所以进化 , 胥恃此也。此在欧洲三千年学术中 , 其大势最著明。我国亦不能违此公例 , 而明清之交 , 则其嬗代之迹尤易见者也。”

[2](P6 又说:“ 启蒙期者 , 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 , 如果之极熟而致烂 , 如血之凝固而成瘀 , 则反动不得不起。反动者 , 凡以求建设新思潮也。然建设必先破坏。” [2](P2 可见 , 梁氏所谓“ 反动” , 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 , 而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力量 , 带有进步的涵义

根据“反动” , 在他的《论中。在解释

。他讲:“ 汉季学者 , 守师, ‘碎义逃难 , 便辞巧说, …… 说五字 , 至于二三万言。…… 幼童而守一艺 , 白首而不能通’ 。学问之汩没性灵 , 至是已极。物极必反 , 矫枉过直 , 故降及魏晋 , 人心厌倦 , 有提倡虚无者起 , 则群率而趋之 , 举一切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