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用于逻辑学和辩论术,以及一些 宗教、文学经典著作的解释。
2.中世纪:对《圣经》等宗教经典进行注释、说 明,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不再拘泥于宗教经典,而是扩大到对 古代文化经典的阐释。
4
二.阐释学派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施莱尔马赫:是阐释学成为一种普通的方法论。 狄尔泰:拓展了释义学的领域并将它引入哲学。 海德格尔:本体论转折。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体系。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7
四、发展了阐释学的方法,在原有的理解文本字面涵义 的语法解释法基础上,又提出了理解作者或谈话者内心 世界的心理解释法,并把前者看做辅助后者的方法;
五、深化了对解释过程的理解,认为在解释学循环中不 是纯理性的,其中直觉、体悟或灵感的东西在起作用;
六、强调必须比作者理解他自己更理解作者,因为作者 对自己无意识的思想层面没有领会,需要阐释者把它揭 示出来。
伽达默尔: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阐释学和 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 方法》。
伽达默尔在哲学阐释学中指出理解的普遍性、历史性和创 造性;
他提出了“合法的偏见”、“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的精辟理论,解释了重译、 误译的许多翻译现象。
10
四.斯坦纳与阐释学
于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 :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被视作当代西方翻译 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1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3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2
二.阐释学的划分
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阐释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阐 释学和现代阐释学。前者指的是由施莱尔马赫、狄 尔泰、E.贝蒂和E.D.赫希等人所沿用的阐释路线, 目的是达到对文本所表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种理解, 寻求所谓普遍的、有效的阐释;后者则是一种可以 追溯到尼采,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二发展起来的 另一种阐释方式,是一种所谓“否定性”的阐释学, 它设定的出发点恰恰就是普遍的、有效的阐释是靠 不住的。
在该书中,斯坦纳以海德格尔的阐释思想作为基础,提出了“理解 也是翻译”的观点,并将翻译的过程看做是阐释的运作,并把翻译 分为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他还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不论语内还是语际,人类的 交流都等同于翻译。
11
选文《阐释的步骤》
1.信赖(Trust):从一开始译者就相信文本“言 之有物”,翻译不会是空洞无用的行为。 当然信赖不是 一成不变的。当发现文中出现胡言乱语或空洞无物,不值 一译时,信赖就会动摇。
2.侵入(Aggression):每个理解行为必定 侵占其他(我们翻译的)实体。“用另一种语言书写的文 本在材料上变得更单薄,原作的光芒似乎被无遮无拦地穿 透译文语言织就的松松垮垮的帷帐。‘
西方翻译理论
阐释学派翻译观
小组成员:吴可梅,侯城城,洪问凤,申冰冰,李晴
1
概述
一.阐释学(Hermeneutics)的定义及来源
定义: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 来源: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在19世纪 形成独立的学科。基本意思是“通过说话来达意”因此它本身就具 有动态意识;用清晰的话语表达尚不清晰的意义。 Hermeneutics来源于Hermes(赫尔墨斯),他是负责解释、翻译神 旨、传达神谕的使者。
8
二.海德格尔的阐释学翻译观
海德格尔认为,“翻译”不止是字面上得改写,而是思想 的“转渡”,翻译的关键在于表达词语后面的“道说”, 而道说无法真正把握。
他把“解释”与翻译等同起来,认为每一种翻译都是解释, 而所有的翻译都是翻译。
他主张在翻译中以本意在先,审视词语的 源流,展现被遮蔽的思想。
9
三.伽达默尔与阐释学
5
代表人物
一.施莱尔马赫与阐释学翻译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柏林皇家学院的讨论
会上宣读了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从阐释学的角 度论述了翻译与理解的关系。
·他指出翻译可才去的两种途径:译者不要打扰原
作者,带读者靠近作者,或者尽量不打扰读者,是 作者靠近读者。
6
贡献
一、把阐释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一般的文本阐释; 二、扩大了文本阐释的范围,把它从文字作品扩展到讲 话乃至讲话人或者作者的个性; 三、他认为阐释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理解文本的 字面涵义,更在于透过字面涵义领会作者或 谈话者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