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诊断学
一、心电图定义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
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
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
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大写: 振幅(电压) ≥Q R S Q’ R’ S’
小写: 振幅(电压) <q r s q’ r’ s’
※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二、平均心电轴
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
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4)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 ℃之间;电轴位于-30 ℃—-90 ℃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 ℃—+180 ℃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 ℃—-180 ℃范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近年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indeteminate axis)(图4-1-15)。
心电轴的偏移: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右心室肥大、左后
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㈠ P 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⒈形态和方向:圆钝平滑,Ⅰ、Ⅱ、 aVF 、 V4~V6 直立, aVR 倒置
⒉时间:小于秒
⒊电压:肢导小于毫伏,胸导小于毫伏
⒋意义: P 波时限超过正常,见于左房大,电压超过正常,见于右房大。
㈡ P — 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人为 ~ 秒,老年人不超过秒。 P — R 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㈢ QRS 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时间为 ~ 秒,最宽不超过秒。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R 波加 S 波的绝对值均小于毫伏,称肢体导联低电压,可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等。
㈣ S —T 段:自 QRS 波的终点至 T 波起始点间的线段。正常为 S —T 段为一等电位线。ST 段下移任何导联不应超过毫伏。 ST 段抬高, V1 及 V2 不大于毫伏, V3 不大于毫伏, V4~V6 导联不大于毫伏。意义: ST 段下移超过正常,是心肌损伤,心肌缺血的
象征。 ST 段上抬呈弓背向上,见于急性心梗。
㈤ T 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 T 波方向一般和 QRS 波群方向一致,Ⅰ、Ⅱ、 V4~V6 导联 T 波直立,在 R 波为主的导联中, T 波的振幅不小于同导 R 波的 1/10 。T 波显着升高,见于心梗早期与高血钾。 T 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
血钾。
㈥ u波:代表心室的后继电位,位于T波之后,振幅很低小的波。明显U波见于低血钾(七) QT 间期:从 QRS 波的起点至 T 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正常为 ~ 秒。
第三讲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㈠右房肥大: P 波高尖,肢导电压≥毫伏,胸导≥毫伏, P 波时间正常。常见于慢性
肺心病,故称“肺性 P 波”(※)。
㈡左心房肥大: P 波增宽大于秒, P 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型,峰间隔≥秒。
V1 导联的 P 波双向(先正后负),负向部分称 P 波的终末电势, PV 1 终末部的负向波
变深变宽,致 PtfV 1 超过—。左房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 P 波”
(※)。
二、心室肥大
心室扩大或/和肥厚系由心室舒张期或/和收缩负荷过重所引起,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常见后
果,当心室肥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心电图发生变化。一般认为其心电的改变与下列因素
有关:
1、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心肌除极产生的电压增高。
2、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大以及由心肌细胞变性所致传导功能低下,使心肌激动的总时程
延长。
3、心室壁肥厚,劳损以及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复极顺序发生改变。
左、右心室肥大的机制及心电图表现
㈠左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电压增高,常用的左室肥大电压标准如下:
胸导联:RV5或RV6> ; RV5+SV1>(男性)或>(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