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诊断要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心律
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 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
(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
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
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二.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
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右。
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
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波频率160~220次/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180次/分,婴幼儿超过230次/分;
3.P波与R波之比例可为1:1,也可能为2:1,3:!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
4.PR间期>0.12秒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有突然发作与突然停止的历史;
6.既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
7.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或无效。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1.P波形态不一,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2.PP间期不整,PR间期变不一致;
3.P波频率一般>100次/分;
4.每一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5.多见于冠心病与肺心病患者,罕见于健康人。
心房颤动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f波的频率450~600次/分;
3.RR间期绝对不整;
4.心室率一般增快,但通常<160次/分,应用洋地黄之后或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可变慢;
5.长期的房颤,因心房肌肌肉纤维数量减少,f波可变得纤细面不易辨认;
6.心房纤颤的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但因心室周期波动较大,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7.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过量时,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70~100次/分,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的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扑动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3.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小儿常在300次/分以上;
4.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
5.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并行心律
1.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
2.P波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常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的QRS波群;
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上;
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小儿逸搏周期较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