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服饰的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服饰的演化

一、日本的民族及溯源

日本(日文:日本国,前660年2月11日—)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是大和民族,又自称大和族或和族,约占日本人口总数的99.9%(其余为阿努伊族与台湾人)。和族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在朝鲜半岛、台湾、中国东北部有少量分布。

古代日本人被称为倭人(即“山下”“山麓”之人),在日本天平宝字元年(757 年),日本圣德天子取《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之“和”,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先人来自于何方,早已不可追寻。有传说秦始皇曾派遣术士徐寿摔3000童男童女,携带大量兵器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徐寿出海后却一去不复返。有人推测,数千年前就是徐寿登上了日本,击败了当地的土著居民,自称天照大神后裔,自立为神武天皇。当然这只是传说和人们的臆测,而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个时间,其他地域的居民就开始了向日本的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完全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这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确定为远不止边陲南疆的中国人。

二、日本的民族精神

欲问大和魂

朝阳底下看山樱

——本居宜长

本居宜长的这一首和歌很大程度上恰如其分地归结了日本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应该果断离去。

而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其盛开时,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极其绚烂夺目,凋落时,也团结在同一时刻,千树万树落英缤纷,不污不染,干脆利落,被尊为日本精神。

经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向地研究,以及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横向地剖析,笔者认为可以将日本的民族精神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集体本位主义精神

•“恩情债”——忠孝精神

•武士道精神

•生于忧患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与更上一层楼的改革和创新意识

•对历史和文化习俗的传承

以下,本文就上述几点展开叙述和分析。

1、集体本位主义精神

集体本位主义精神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

“集体本位主义”是日本立国之本民族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

这种精神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在日本古代,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人只有通过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才能得以生存,这也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

古代日本由倭人、诸少数民族和大陆移民三部分人构成,长期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政治、社会、文化等的质化过程中,使之变成了单一民族。这种单一民族共享统一文化,具有同质的民族心理。在正规场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级关系,给人以地位十分悬殊的印象,下级对上级总是鞠躬顶礼,但在非正式场合的相互关系中,下级会感到同上级亲如一家,社会没有阶层化,杜绝了阶层亚文化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日本文化的同质性。

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非常可敬也是非常可拍的。

在二战中,奋不顾身的海员们明知必死无疑,还要争先恐后地要求驾驶鱼雷艇,而神风特攻队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们则不惜撞向敌机同归于尽,这种奋不顾身的团结意识是其集体本位主义的体现。为了国家、民族和天皇的利益,一个充满激情的日本人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一切,上至东条英机首相这样的高官,下至街头田边的平民,无一例外。

2、“恩情债”——忠孝精神

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人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而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

世人皆知的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而日本人的“忠”、“孝”是非常固执的,他们一旦认定了“忠”的对象就会一路走到黑。

3、武士道精神

“武道每晨习死,对彼对此皆以死视之”

日本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会立即毫不迟疑选择死亡,但凡未贯彻职务而死者,皆为“犬死”,死也无益。

在这个情况下,武士道又被推向了另一个层面,即为“负责”。负责的精神为武士道最重要的精神,不管多微小低贱的事也要严肃看待。而负责任的延伸即为另外一个武士道的重要精神――“耻”,知耻近乎勇。推卸责任为武士之大耻,此人必将为国家社会所唾弃。

总而言之,武士道精神就是不怕死,负责任。这种精神在中世纪以后被彻底发扬光大,广泛地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可以说武士道精神尽管发扬于武士阶层,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代表日本的日本精神。

在日本,其武士道精神又衍生出了一种名族特征——高度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是责任感和“忠”“孝”意识的一种体现,

4、生于忧患的坚韧与乐观精神(空间利用、地震海啸)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是一个岛国.相比于中国,他们没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自豪感,反而经常地震海啸。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日本人养成了一种生于忧患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日本民族具有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始终相信信自己,依靠自己的顽强精神. 同时,面对挫折和困境,他们依然乐观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