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用句子完成法,即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 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 看法是真的。
•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 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及反应(如拒绝)
• 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用的社会比 较方式也不同。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但在大多时候,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内部线索,如 想法、感受来了解自己
4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Festinger 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
• 他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此,在缺 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 Wood(1989)
• 社会比较的动机
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 意。
认识集合。
• 正负性更明显些
• 基础
• 也有一些学者把自尊当作自 我概念中的一个具有评价性
质的成分
二、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结构
• 詹姆斯(1898)、米德(1934) • 主我(I)------- 客我(me)
• 詹姆斯把客我具体分为: • 身体自我(bodily self) • 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 • 社会自我(social self) • 精神(心理)自我 (spiritual self)
社会比较的方式
• 准确的自我评价、
向上比较(upward comparison
• 自我美化( self-enhancement) 相似比较(similar comparison) • 自我保护(self-protection) 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
• 自我提高(self – improvement )
• 人们对两者之一会有一种稳定的偏好。至于偏好于哪一种, 要据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水平而定。
•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 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Snyder,1974)。
• 高:常根据当前所处的情境及观众的需要而采取相应的行 为,呈现出相应的形象;
• 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自己与成功的人的距离拉大,相似性降低。 • 青春万岁
3 自己的内部标准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 理想的自我(the ideal self):我们想成为的人
•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 人
•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所以, 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 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事。 •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行为。 •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第四章 自我知觉
self perception
一、自我知觉定义: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 自尊(self-esteem)
• 自我认识 (self–knowledge) •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 自我图式(self schema) • 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
• 11、我和别人一起看喜剧时,比一个人看时笑得多。 • 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为注意的中心。 • 13、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常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变了个人
似的。
• 14、我不是特别善于让人喜欢我。 • 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装做玩得很愉快。 • 16、我并不总是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 17、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观点或行为方式。 • 18、我曾经考虑过当一名演员。 • 19、为了与人相处并让人喜欢,如何符合别人的期望往往是我首先考
•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
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
失望、焦虑 内疚、不安
•
自尊的降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大于15分,高SM; • 小于9分, 低
三、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
•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Davis)
•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我们无法选择跟谁比。Morse 与Gergen(1970) 曾做了一项有关社会比较如何影响自尊的研究。
• 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他们常倾向于做向下的比较,以 维护自尊。
虑的问题。
• 20、我从来不善于玩即兴表演这类游艺活动。
• 21、我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合不同的人与场合。 • 22、在晚会上,说笑话、讲故事一般都是别人的事。 • 23、与别人在一起我有点不知所措,不能自然地表现自己。 • 24、我能面不改色地说假话(如果目的正当)。 • 25、对于不喜欢的人,我也能装得很友好。
• 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进入能允许 他 按 与 自 我 概 念 一 致 的 方 式 行 动 的 社 会 情 境 ( Snyder & Gangestad, 1982)。(十一)
• 对自己认为的真我的反映
使他人对我们形成准确的印象
使他们按我们的意愿来对待我们。
2、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性行为:为了获 得资源、赞许等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行为。
来了解自己。
•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 象。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法、 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据自己的 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 看法是真的。
•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 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及反应(如拒绝)
• 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用的社会比 较方式也不同。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但在大多时候,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内部线索,如 想法、感受来了解自己
4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Festinger 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
• 他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此,在缺 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 Wood(1989)
• 社会比较的动机
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 意。
认识集合。
• 正负性更明显些
• 基础
• 也有一些学者把自尊当作自 我概念中的一个具有评价性
质的成分
二、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结构
• 詹姆斯(1898)、米德(1934) • 主我(I)------- 客我(me)
• 詹姆斯把客我具体分为: • 身体自我(bodily self) • 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 • 社会自我(social self) • 精神(心理)自我 (spiritual self)
社会比较的方式
• 准确的自我评价、
向上比较(upward comparison
• 自我美化( self-enhancement) 相似比较(similar comparison) • 自我保护(self-protection) 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
• 自我提高(self – improvement )
• 人们对两者之一会有一种稳定的偏好。至于偏好于哪一种, 要据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水平而定。
•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 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Snyder,1974)。
• 高:常根据当前所处的情境及观众的需要而采取相应的行 为,呈现出相应的形象;
• 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自己与成功的人的距离拉大,相似性降低。 • 青春万岁
3 自己的内部标准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 理想的自我(the ideal self):我们想成为的人
•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 人
•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所以, 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 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事。 •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行为。 •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第四章 自我知觉
self perception
一、自我知觉定义: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 自尊(self-esteem)
• 自我认识 (self–knowledge) •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 自我图式(self schema) • 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
• 11、我和别人一起看喜剧时,比一个人看时笑得多。 • 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为注意的中心。 • 13、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常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变了个人
似的。
• 14、我不是特别善于让人喜欢我。 • 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装做玩得很愉快。 • 16、我并不总是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 17、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观点或行为方式。 • 18、我曾经考虑过当一名演员。 • 19、为了与人相处并让人喜欢,如何符合别人的期望往往是我首先考
•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
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
失望、焦虑 内疚、不安
•
自尊的降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大于15分,高SM; • 小于9分, 低
三、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
•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Davis)
•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我们无法选择跟谁比。Morse 与Gergen(1970) 曾做了一项有关社会比较如何影响自尊的研究。
• 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他们常倾向于做向下的比较,以 维护自尊。
虑的问题。
• 20、我从来不善于玩即兴表演这类游艺活动。
• 21、我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合不同的人与场合。 • 22、在晚会上,说笑话、讲故事一般都是别人的事。 • 23、与别人在一起我有点不知所措,不能自然地表现自己。 • 24、我能面不改色地说假话(如果目的正当)。 • 25、对于不喜欢的人,我也能装得很友好。
• 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进入能允许 他 按 与 自 我 概 念 一 致 的 方 式 行 动 的 社 会 情 境 ( Snyder & Gangestad, 1982)。(十一)
• 对自己认为的真我的反映
使他人对我们形成准确的印象
使他们按我们的意愿来对待我们。
2、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性行为:为了获 得资源、赞许等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行为。
来了解自己。
•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 象。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法、 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据自己的 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