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魂---千利休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利休时代茶道盛行的原因

16世纪中叶,茶道在日本发展迅速,空前 兴盛,究其原因有 :
其一,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期,群雄争霸, 以下犯上的风潮四起,使得市民文化得以 发展。融艺术、娱乐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 空前瞩目。 其二,对于日日征战、不知明日倒在何方 的武士来说,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他们的 心灵,使他们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 生死的烦恼。静下心来点一碗茶便成了武 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其三,商人想通过茶道来抬高茶硬茶道道 具的价格

第一部分
千利休简介
千利休(1522~1591)简介

利休侍奉秀吉的10年,是他茶道境 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 黄金时期。他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 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茶道本身就是 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 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 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 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 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 个方面,人们把利休喜爱的、体现 了他的审美观的东西以他的名 字命 名,这样的例子就有"利休栅栏"、" 利休色"、"利休豆馅"、"利休馒头"、 "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头 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 休缎子"等等许多,可以说,在整 部 日本的历史上,迄今为止,对其 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非 利休莫属。茶道从珠光开始有了"
二: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 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 记》。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 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 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 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荣西渡宋回国 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 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 增加。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 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
日本茶魂---千利休
千利休(1522~1591)生平

千利休出身于商人家庭,幼年开始 学习茶道,18岁拜武野绍鸥为师 。绍鸥是珠光的再传弟子,茶道史 上承前启后的伟大茶匠。珠光茶道 的内容和形式仍然有中国茶的明显 印记,禅宗思想 来自于中国,茶 道具也以中国的古物("唐物")为 主。绍鸥则通过把连歌道这一日本 民族传统艺术引入茶道,完成了茶 道的民族化(他本是一位有名的连 歌师)。茶道的许多内容,都是由 珠光开创,并由绍鸥加以完善的。 然而,绍鸥最重要的贡献,还是他 对大弟子利休的培养,利休正是站 在绍鸥的肩膀上,完成了对茶道的 全面革新。

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 系统则有西大寺的叡尊、极乐寺的忍性。饮茶活动以寺院 为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 的主流。 ②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 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 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 流。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将禅宗思 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珠光通过禅的思想, 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 一种宗教。他提出‚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

作为日本茶道的‚鼻 祖‛和集大成者,千 利休的‚和、敬、清、 寂‛的茶道思想对日 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 其深远。千利休是茶 事界的一个传奇,对 侍茶的美感的追求其 实已经与茶本身无关, 是真正上升到了一种 艺术哲学的高度!
千利休对于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
日本茶道发展的四个时代
一:奈良、平安时代
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 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这一时期,日 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 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 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 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 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 《茶经》。
茶道的创制与发展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 入座后,由主持仪式 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 炭火、煮开水、冲茶 或抹茶,然后依次献 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 地双手接茶,先致谢, 尔后三转茶碗,轻品、 慢饮、奉还。点茶、 煮茶、冲茶、献茶, 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 分,需要专门的技术 和训练。
茶道的创制与发展



③安土、桃山时代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时便热心茶道, 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经北向 道陈介绍拜武野绍鸥为师学习草庵茶。他 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础上,使 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摆脱了物 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 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 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他对日本文化艺 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他提出了‚和敬 清寂‛的茶道思想
茶道的创制与发展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 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 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 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 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 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茶道的创制与发展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 茶叶要碾得精细,茶 具要擦得干净,主持 人的动作要规范,既 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 和飘逸感,又要准确 到位。茶道品茶很讲 究场所,一般均在茶 室中进行。
日本茶道的禅意

日本茶道,是用一种 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 思想,正如参禅需要 顿悟一样,其中蕴涵 的那些人生的经验, 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 一段时光来领悟。
第三部分
千利休与日本文化
千利休与日本文化

千利休是日本历史上 的文化巨人,他的重 要贡献之一是将日本 茶道从草创导入到完 成和全盛时期
千利休与日本文化

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拂 拭内心,才能最终令 尘埃无可染之处。所 以茶道里禅的是通过 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 心,当这些定规不再 令饮茶者厌烦,当饮 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 茶道礼法时,才算领 会了茶的真谛,才能 喝到一杯好茶.
日本茶道的禅意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 为了使人超然物外, 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 人生,别出心裁的插 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 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 命力,棒喝的偈语告 诉人处处是真理。
三:江户时代
千利休被迫自杀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复兴利休的茶道。少 庵之子千宗旦继承其父,终生不仕,专心茶道。宗旦去世后, 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袭了他的茶室不审庵,开辟了表千家 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袭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 开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 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 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
日本茶道的禅意

佛讲轮回,基督讲末 日审判,阴阳家讲长 生登仙,马克思讲共 产主义。儒家的解决 办法是薪尽火传,也 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 经验制定规则,后人 通过遵循这些规则, 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 起点,去领悟人生, 从而更加接近真理。
日本茶道的禅意

孔子也说,自己到了 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 不越矩。儒家在此与 禅汇合,人必须先遵 循一些规矩,修炼自 己的本质,遏制欲望 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 遏制,当人达到随心 所欲而不越矩时,规 矩就不存在了。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 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 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茶在 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 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上个世纪 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 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2001年 4月,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秘书长藤井真 纪子等一行到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 茶文化交流。
第二部分 茶
千利休与
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道分两种:一是抹茶道,一是煎茶 道。

抹茶道是日本茶道主流,是通常说的日本 茶道。抹茶道是在消化宋元文化,尤其是 禅宗思想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讲究‚茶禅 一味‛的‚美的宗教‛。煎茶道,是日本 在引入明清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之 形成于17世纪以前的日本传统艺术来说, 煎茶道中更多地保存了中国文化的原汁原 味‛



千利休的茶道思想

①在继承先师村田珠光、武野绍鸥茶道思想的基础上,对 草庵茶进行了简化改良:把绍鸥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缩减 为三张、两张甚至一张半,并将茶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少 限度。凶此,使茶道的精神世界一举摆脱了物质凶素的束 缚,清算了拜物主义的风气。并将各持己见、千姿百态的 日本中世纪茶道归结在禅宗的‚本来无一物‛的美学观念 里。
千利休的死因分析

人们常说,技能臻于极致就是"道",达于"道"者,一举一动无不是技艺之巅,利休就达到了这样的境 界,他越到晚年越趋于古拙稚朴。未曾料到,这却给他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相当于日本 的陆羽。他活着的时候,就地位显赫,周旋于权贵之间,很像茶道仪式的官方总‚司仪‛。但令人 不解的是,这位茶圣死于切腹自杀。






千利休的绝世词

利休切腹前的绝笔便是: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

(意为‚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 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祖佛共杀,是《临济录》中的名言。‚杀‛,意味着‚死‛,但这 个‚死‛,是一种‚脱落‛。 ‚祖佛共杀‛,指‚身心脱落‛, 甚至脱落到连祖佛也不见了; ‚身心脱落‛了,便圆‚寂‛了。 可以说,利休的切腹,有‚寻死‛成分。
茶道之茶称为‚侘 茶‛,‚侘‛有‚幽 寂‛、‚闲寂‛的含 义。邀来几个朋友, 坐在幽寂的茶室里, 边品茶边闲谈,不问 世事,无牵无挂,无 忧无虑,修身养性, 心灵净化,别有一番 美的意境。千利休的 ‚茶禅一味‛、‚茶 即禅‛观点,可以视 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日本茶道的禅意

其实禅具有中国文化 的背景,比之佛教, 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更深。世界本来也许 是有一个终极真理的, 如果人能够完全理解 这个真理,那么人世 就是天堂。可惜人寿 有限,我们短暂的一 生不足以完全领悟所 有的道,这个矛盾是 人类所有哲学的根源 问题。
《维基百科》关于利休死因的综述挺全面: ‚利休触怒秀吉(注:秀吉是世之枭雄,利休相当于他的门客)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说是‘大德寺 三门(金毛阁)改修之际的增上慢,在楼门的二阶设置自身的木像,让秀吉从下方通过’,但是也 有以下各种说法,原因仍不明。 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蛰居,无意判处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释、谢罪,更加怒触怒秀吉,所 以被命令切腹之说。 低价茶器类以高额卖出,有中饱私囊(卖僧行为)之嫌。 擅自携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鉢、庭石等。 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对立。秀吉希望纳利休女儿为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认为是靠女儿出世’ 而拒绝,秀吉因此事怀恨。 秀吉企图独占交易,利休想保护堺的权益,因此被厌恶。 被卷入丰臣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 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 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 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1502—1555年) 承先启后。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 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 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 了巨大贡献。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 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②将茶道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日上,主张大大简化 规定动作,并有言:‚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利休的茶道不拘于世间公认的规定动作、规定形式,像弹 者随处做主(即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以自己纯净的佛心 为主,不受外界干扰)一样,随时随地创造新的‚形式‛, 新的茶趣。由于利休以‚无‛的心境平等地对待身旁的每 一件事物,所以他发现、创造了无数美的茶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