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灌肠复位法:
婴儿急性肠套迭,早期可应用空气或氧气及钡剂灌肠法促使已套迭
的肠管复位。开始用低压灌肠法,灌肠筒内钡剂液平面一般放在高出于 体位水平线80~90厘米,缓缓注入,注入压力最高不应超过130厘米水柱。 发病已超过48小时,疑有肠坏死者或一般情况较差的病儿,不宜采 用此法。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 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辅助检查
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脂肪环绕 的靶样分层肿块。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 层状结构:外筒在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 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 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 中筒薄。
辅助检查
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 盲部,而且在回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
辅助检查
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 盈缺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 有疾病,一岁以内多件,占60%— 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 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 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 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 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 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突然发生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阵法剧烈哭闹,尖叫 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有些病儿并不啼哭,表 现烦躁不安,持续数分钟而突然安静,玩喜如常,但不久后 上述情况又重复出现。
呕吐: 腹痛发作以后即出现,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 物多为胃内容物。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到后期如发展为 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分 型
小肠型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回盲型
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 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此型最常见,约占总数的50%—60%
回肠从具回盲瓣几厘米处起 ,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 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
回结型
分型
结肠型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套叠构成
外筒: 外层为鞘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筒: 中层为套叠肠 段的折入部
内筒: 最内层为套叠 肠段的返回部
套入部的前端称为头部,套叠肠段的入口处称为颈部
系膜附着于肠壁的一侧,随套人肠段进人中筒与内筒之间
分 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 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 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 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 儿肠套叠的0.8%。
病 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 4—10 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 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01
F O R E W O R D
目录
定 义 分 类 病 因 分 型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
02
03 04 05
06
7
护理措施
定 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 之中,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常套叠 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 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 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 例数的10%。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病理改变
时间 ↑
鞘部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套入部 肠管充 血水肿
发黑 坏死
小动脉 受 压
鞘部肠管 呈小块缺 血性坏死
穿孔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2岁以内)
儿童肠套叠
婴儿肠套叠症状
急性阵发性腹痛: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THANKS
感谢观看 一起奋斗吧!
儿肠套叠症状
与婴儿肠套叠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 梗阻,起病缓慢。
诊断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急性阵发性腹痛
呕吐
便血
腹部包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辅助检查
B超
CT表现
钡餐造影
空气灌肠
钡灌肠
辅助检查
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 外圆为均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 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而在纵断 面上侧呈“假肾征”
体混和 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 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辅助检查
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
口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
位率达90%以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