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模式和新课改下的教育模式对待作业设计的差异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教育模式和新课改下的教育模式对待作业设计的差异及其特点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1、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在传统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了对学

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很难想象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开放性作业传统作业为了应付考试,主要是以试卷的题目为标杆,诸如抄词语、背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后问题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禁锢在封闭狭窄的课本和课堂。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增进与社会的亲密接触,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如学习《蛇与庄稼》后,要求学生到野外、田间去观察、了解自然界一些动植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获得的知识写成书面作业,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更贴近自然和生活。

自主性作业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

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来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合作性作业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而现有的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合作学习才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布置作业时,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个别性作业为合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原文为蓝本,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合作,在圆满完成作业任务的同时,既能培养亲密、融洽的伙伴关系,还能亲身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感情。

探究性作业《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而机械呆板的作业练习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精心设计一些恰到好处的探究性作业,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思考,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有帮助的。如学习《挑山工》后,让学生围绕“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进行探究,并根据理解画下挑山工登山路线示意图。学习《秋天的怀念》后,老师可设计一道题目:母亲已病入膏肓,为什么还央求着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呢?设

想一下母亲当时的心境如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