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灾害机理及数值模拟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灾害机理及数值模拟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灾害机理及数值模拟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灾害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

关键词:基坑降水;影响因素;地面沉降;预测方法;数值模拟

摘要:由于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土体应力的重新调整,造成基坑相邻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严重则造成相邻建筑物破坏,因此对不均匀沉降量的分析预测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传统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概念,对于预测基坑降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

Key Words:Foundation pit precipi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La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Abstract:Due to the foundation pit precipitation caused soil stress around the readjustment, resulting in th- e foundation pit adjacent building foundation uneven settlement, it would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the adja- cent buildings, so the analysis of the uneven settlement predictio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f- undation pit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of surface subsidence caused by a lot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1.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支护与降水是保证基坑稳定的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开挖基坑,基坑降水必不可少,降水成为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降水给基坑施工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同时基坑的深井、群井抽水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降水基坑周围建筑物带来了不良影响,长时间的抽水降低地下水位,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基础与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范围由基坑边缘逐渐向外扩展。一般来讲,距基坑较近的基础或地面沉降较大,距基坑较远的建筑物基础或地面沉降较小。对于设计与施工人员来说,在基坑开挖前通过基坑降水井的合理布设,预测降水开始后不同时间段基坑周围地面沉降量,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基坑抽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意义。

2.研究现状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一般而言,主要是不合理开采地下流体(地下水、天然气和石油等)所致。它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是一种对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很早就为人们发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日本新泻、美国圣可塞及我国上海就发现了地面沉降现象。直到1936年,墨西哥J.A.GuevaS发表了《墨西哥城的地面沉降问题》一文后,才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对地下水等流体资源不合理开发加强,地面沉降日趋明显。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墨西哥和意大利等。我国已有50多座城市发生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有上海、天津、台北、西安、宁波和苏州等。自本世纪中期开始,地面沉降研究工作受到普遍重视。1965年联合国提出的国际水文十年调研项目就包括该专题,1975年又继续作为联合国国际水文计划项目《由于过度开发产生的地面沉降—地下水评估和环境效应研究》进一步研究。为加强各国对地面沉降研究的学术交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等团体发起,曾分别于1969、1976、1984、1991年在日本的东京、美国的阿纳海姆、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美国的休斯敦召开了第一、二、三、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我国曾分别于1964、1980、1988和1990年在上海和天津召开了4次全国性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交流了成果,总结了经验,推动了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发展。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实施控沉治理,主要措施是:“专业部门查明沉降原因和沉降部位,确定地下水的合理开采量,制定压缩开采地下水方案;市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进行综合治理。

3.地面沉降机理

地面沉降是土层中空隙水承担的空隙水压力和土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发生变化的结果。处于平衡状态的含水系统,当地下水被抽出后,空隙水压力减小,原先的土,水平衡状态被破坏,有效应力发送变化,从而导致土体产生变形。

抽取地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某一时段内,其量值相对微小,它

不足以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抽水期间的地面沉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含水层的压缩变形。由于含水层中砂粒自身强度较高,加之颗粒周围存在带压的水,当水位降深较小时,砂粒之间的位置难以得到调整,宏观上表现出的压缩量极小,且很快趋于稳定;二是上部粘性土层的释水压密,符合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在降水期间,由于抽水时间有限(一般2~4个月),在这段时间内,粘性土的固结度一般在0.2左右,释水压密的压缩模量一般在1.0~1.6cm 之间

在抽水过程中,因排水会使承压含水层的孔水压力降低,如果水位降深为ΔH,则孔压改变量为γw ·ΔH,在总应力不变的条件下,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减小的孔隙水压力会转换成有效应力增量,也就是这个有效应力增量使含水层压密。即承压水水头每降低1m,有效应力增量为10kPa 。随着抽水过程的延续,承压含水层的压密逐渐稳定,随之,上部隔水层开始释水压密。由于粘性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极低,释水压密遵从渗透固结规律缓缓发展。即使水位恢复到原有状态,这种现象仍将滞后一段时间才逐渐停止。可见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既发生在含水层中,同时也发生在粘性土中,只是不同阶段,各自主次不同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3.1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很复杂,决定沉降有三个主要因素,一个含水层的水位下降后,原水位以下土层的有效应力增加、土层厚度、土层的压缩模量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因素。含水层的致沉作用是各个含水层的独立行为,在基坑开挖工程中采取降水措施,若降低一个含水层的水位就能达到目的时,就不要触动另一个含水层,这样就可以减少地面沉降量。

同时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与土方开挖过程中护坡结构的位移有着直接的明显的关系。基坑降水时,出水含砂量的多少也明显涉及到地面沉降量的大小。因降水井出砂(潜蚀作用),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甚至坍塌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抽取地下水时,对出水中的含砂量,各级标准都有严格要求。标准随情况不同而异,它呈现出降水延续时间越久,对水中含砂量要求精度越高的趋势。

3.3基本理论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由于基坑不断抽水,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在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消散的孔隙水压力转变为有效应力,土层在增加的有效应力作用下引起新的固结压缩变形。计算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理论方法主要有弹性理论、黏弹性理论等,实际运用中多根据弹性理论计算。一般采用一维固结理论,将各水头作用下所产生的每层土的变形量叠加起来即为地面沉降量。

基坑降水设计的原理是基于地下水动力学中井的渗流理论。目前,一般采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两种理论方法进行设计,要进行基坑降水地面沉降预测,必须计算出相应时间的地下水位降深,由于稳定流理论只能计算地下水最终降深,所以不能进行实时预测,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采用非稳定井流理论计算方法。

根据非稳定流理论,降水过程中基坑内外任一点、任意时刻的水位降深可按下列方法确定。承压完整井群井公式为:

()1

14m t w i

i i S Q W u KM π==∑; 潜水完整井群井公式为: ()114m

t w i i i S Q W u KM π==∑;

式中: Stw 为基坑周围某点降水 t 时刻水位降深;Qi 为第 i 井出水量;M 为承压含水层厚度;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K 为渗透系数; m 为降水井数量;W(ui)为井函数,可查表或近似计算。井函数 W(ui)

中的ui 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24i

i r S u Tt =;式中:ri 为计算点至各井点的距离;ui 为参变量;S 为贮水系数;T 为导水系数;t 为时间。

计算每一地下水位差值下地面的最终沉降量。对于粘性土的最终沉降1=n i i i i p h S E ∞=??∑降; 式中:S ∞降为某一水位差作用下引起的地面最终沉降量;n 为水位降深范围内的土层数;Ei 为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 i h ?为水位下降范围内第 i 层黏性土的厚度;i p ?为第 i 层土平均附加自重应力增量,且有:

2i i w h p γ??=,w γ为水的重度。 计算某时间、某水位降深作用下的沉降量:tn t S u S ∞=降;式中:Stn 为某时间黏性土层降水引起的地面的固结沉降量;ut 为固结度,是时间 t 的函数。

24281v T t u e ππ-=-,式中:Tv 为时间因

数,且有:()2

v v C t T H =?,式中:Cv 为固结系数,取双面排水, H 取降深范围内黏性土类土层厚度的

一半。 (1)

v wa K e C γ+=;式中:e 为土的初始孔隙比;a 为土的压缩系数。

对于碎石类砂土类一般认为,砂土类、碎石土类不存在孔隙水压力消散滞后问题,水位降深达

到稳定状态,土层固结即完成。 'w =

sj s j h h E γ???降;式中:sj h ?为水位降深范围内第 j 砂层厚度; 'h ?为地下水位变化值;Ej 为第 j 层土的压缩模量。

地面降水某时间段内总沉降量t S 为:

11n n t tn s i j S S ===+?∑∑降

4.地面沉降数学模型 地面沉降是水土相互作用,土体内部应力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它与土的变形特性和水的渗流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研究一般都包含地下水渗流模型和土体变形模型两大部分。

4.1地下水渗流模型

地下水渗流模型要求能再现地下水结构和流动特征的能力,能真实地刻画实际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地面沉降计算中采用的渗流模型常用的是主要有下列几种:

(1)二维模型。该模型一般把单一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视为二维平面流,忽略了水流垂直分量,只有水流的垂直分量较小时比较合理,当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时会引起计算误差。如Rolando Bravo 等采用的含水层水流模型。

(2)准三维模型。该模型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考虑多个二维平面流的含水层,但各个含水层之间可以考虑垂直方向的越流水力交换,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描述多个以水平流动为主、只有局部垂直越流补给的含水层渗流过程比较合适。

国外90年代做的几个主要实例模型,例如R.Bravo (美国)等做的美国休斯敦模型,A.Rivera (法国)等做的墨西哥城模型,G .Gambolati (意大利)做的意大利拉温纳区域地下水流模型,K.Daito (日本)做的日本大鳄平原的模型等等,都属于准三维流模型。 (3)真三维模型。即含水层和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均作三维渗流处理。如骆组江等建立的盐城市地下水资源数值模型。全三维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地下水系统内真实的水流状态,特别是针对粘土,

亚粘土等弱透水层因相邻含水层抽水而导致的压密释水状况。而被开采层及相邻层的压密释水恰恰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其他几种模型是无法刻画这个特征的。

4.2土体变形模型

土体是松散的多孔介质,其组成特点和结构形式决定了他具有不同于一般固体材料的特性。因此,土体变形特征不同,即应力—应变关系不同,对应的土体变形模型也就不同。根据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地面沉降计算中土体变形模型主要有线弹性模型、非线弹性模型和流变模型。

(1)线弹性模型。即认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虎克定律,土层厚度的变化与有效应力的变化成正比。这一模型主要用于含水层的变形,即将含水层的变形作为弹性的、可恢复的。另外,在考虑土层的三维变形时,将含水层和粘土、亚粘土层,几乎都看作线弹性体。

(2)非线弹性模型。即考虑到土体变形的非弹性特性,当地下水位恢复时,土体要产生回弹,但不可能完全恢复,且恢复的程度与土质条件、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另外土体的变形与土体经历的应力历史有关。因此在计算土体变形时按土体的前期固结应力的大小,需要进行分段处理。如Rolando Bravo等考虑到土体变形与应力历史的关系,提出预固水位的概念。

(3)流变模型。即认为由于在土体骨架应力作用下土体表面所吸附的水的粘滞性,土体颗粒的重新排列和骨架体的错动将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吴林高等用高压渗透固结仪进行了抽水压密、回灌膨胀的室内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抽灌水作用下土层的应力应变具粘弹性特征。DC.Helm假设饱和粘性土为理想的粘性材料得出了当上下相邻含水层孔隙水压力变化时粘土层一维固结方程解析解。冉启全等提出了考虑流变的土体水土耦合计算模型。

4.3沉降计算模型

虽然土体在沉降过程中,孔隙压力(水头)总是和土的位移分不开,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地下水流模型和土体变形模型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耦合在一起。最早研究地下水渗流—土体变形相互作用的是K.Terzaghi,他针对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渗流—变形的耦合问题,提出一维沉降固结理论,该理论至今仍是研究沉降计算的基础之一。从该理论出现到现在,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研究不断深入。

如前,根据渗流模型与土体变形模型不同的结合形式,沉降模型大体可分为3类:即两步计算模型、部分耦合模型和完全耦合模型。

(1)两步计算模型。两步计算模型最初由G.Gambolati和R.A Freeze在研究威尼斯由地下水系统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时提出。主要根据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有效应力的变化,从而计算各土层的变形量,即完全分成各自独立的两步完成,进而求出地面沉降量。而后,R.Bravo首先应用三维Modflow软件解出含水系统各土层的水头,在假设各土层总盈利不变的条件下,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计算各土层的垂向变形,地面沉降量的大小即为所有土层垂向变形量之和。中英研究人员(1998)在天津地面沉降研究中,在Modflow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虑粘土层中沉降滞后作用开发了IDP程序,并引入了前期固结水位。

(2)部分耦合模型。此类模型也就是耦合的两部模型,它一般的表现特征是水位和变形既分布计算又互相影响。而他们之间的耦合体现在参数随沉降的变化中。例如,A.Rivera等在多层含水系统中采用准三维水流模型,给出了非线性的一维垂向固结方程。顾小芸,冉启全考虑三维渗流和一维固结变形给出了非线性固结方程。

(3)完全耦合模型。完全耦合模型是基于三维Biot固结理论,它考虑土体的变形和地下水渗流的耦合作用,即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土体变形土体变形对孔隙水压力的相互影响,降土的变形模型和地下水流动模型置于时间和空间的同步,孔隙水压力和变形同时算出,且地下水流和变形都是三维的。

5.小结

自然界中的地下水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再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地下水系统的边界不仅几何形状复杂。而且具有物理性质的时空多效性;系统的源和汇既可以是点,线,面状的,又可以是其多种形式的组合。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导致了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的广泛应用,其中有些方面应用的已比较成熟。在地下水系统背景信息清晰的基础上,数值模拟对各类地下水系统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可大量减少实际抽水实验,比较精确模拟出实际系统在相应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林高. 工程降水设计施工与基坑渗流理论[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 薛禹群. 地下水动力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

[3] 钱家欢. 土力学[M].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8.

[4] 许锡金, 李东霞.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 2004, (4): 194-198.

[5]谭松林·汉口地区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8-10.

[6]刘方治.基坑开挖中的安全监测及事故防治措施[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3):62-64.

[7]刘铁铸.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城市地质专辑,1992,第12辑:13~18

[8]牛修俊.天津市治理地面沉降主要措施分析.环境地质研究,1993,第2辑:105

[9]王智济.地面沉降的工程地质研究.地球科学,1986,11(2):201~204

[10]周国云,李绍武.中国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有关问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3):28

[11]严礼川.城市地面沉降设防若干问题的探讨.城市地质专辑,1992,第12辑:8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279-24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都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控措施。 1、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对于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

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并应组织专家审查。 4、基础施工必须要有操作性强的支护方案,且必须经上级审批。 5、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必须有防护措施。 6、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7、坑槽开挖设置边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支撑要牢固不变形。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1基坑开挖边线的确定; 1.2 1.3 1.4 2 2.1 型的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挖土和运土。 考虑土壤的最初可松性系统KS=1.10,由于场地平坦而地层土质一般,挖土机的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B=0.7,土斗充盈系数KC=0.85。估计挖土机挖土时每次作业的循环延续时间为t=60S。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的斗容量为q=1.2m3。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台班产量为800m3/台班。

(1)挖土机数量 土方量Q=12000m3,挖土计划工期T=8,则需配置挖土机数量为:N=/(≈2.94(台) 考虑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按期完成挖土任务,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3台,在1#、2#、9#、10#楼基坑位置同时开挖,自卸车运土。 (2 2.2 (详见:附图 后在其上浇混凝土垫层。 开挖过程中如遇孤石,采用风炮机进行破碎石方。 3、基坑内的排水、降水 1、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且根据地区施工经验,土层透水性较差,现场根据土方开挖的情况与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分施工区设置

一定数量的集水坑间距20-25米,在地下敷设110直径的PVC排水管由各集水井连通,对开挖的承台的积水用水泵进行抽水到集水坑,再用自动水泵抽上地面水沟,经上面水沟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沟。 2、现场集水井和PVC排水管的布置:详见(附图2),○1集水井的布置;在开挖承台前首先在离基坑侧边1.0米处、距离20米做好2-3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连通,并 PVC 坏 3 下:1) 挤流, 2 3

施工排水设计说明及附图(包括降水方案场地排水)

施工排水设计说明书及附图(包括降水方案、场 地排水等) 方案一 (1)初期排水 初期排水为围堰闭气后,基坑内的积水,初期排水水位按正常高水位考虑,并考虑排水期围堰的渗水及地下渗水。基坑长约300m,考虑分段围堰后,每次基坑初期排水总量约1500m3。 初期排水按2 天内排干考虑,并考虑基坑渗水量10m3/h,排水强度为100m3/h,共选用2 台5.5kw 潜水泵向堤外排水。 在基坑水位抽排下降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围堰的边坡稳定和渗漏情况,一旦发现危及围堰安全的问题,应立即停止排水或降低水位下降速度,并对围堰进行处理。 (2)经常性排水 经常性排水主要排雨水、围堰渗水和地基渗水。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段经常性排水考虑上下游围堰之间的经常性排水,主要包括降水、围堰渗水、基坑开挖施工期施工弃水和其它来水。 由于经常性排水水量较小,考虑分段围堰后,考虑每个子基坑分别配置2台4.5kw 潜水泵抽排即可满足要求。 方案二 2.1施工排水措施 公司按招标条款的规定提交的施工措施计划,对本合同工程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作出详细规划,针对施工区域的以下范围和内容编制施工排水措施,并报送监理人审批。 (1)施工区内冲沟、山洪和地下水的引排措施; (2)永久边坡开挖的施工排水和保护措施;

(3)施工排水系统的布置; (4)施工排水设备配置计划。 2.2、基坑排水 (1)我公司负责基坑水的排除,工程建筑物施工所需的经常性排水(包括排除降雨、堰体和基坑渗漏水、地下水和施工废水等)。 (2)我公司负责提供施工排水所需的全部排水设施和设备,并负责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维修,应保证排水设备的持续运行,必要时应配置应急的备用设备和设施(包括备用电源),以避免施工场地造成积水而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2.3、边坡面排水 永久边坡面的坡脚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和道路的坡脚,均应开挖好排水沟槽和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以及时排除坡底积水,保护边坡坡角的稳定。 2.4、设置集水坑(槽)排水 对影响施工及危害永久建筑物安全的渗漏水、地下水或泉水,就近开挖集水坑和排水沟槽,并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将水排至不回流到原处的适当地点。不应将施工水池设置在开挖边坡上部,以防由于渗漏水引起边坡的滑动或坍塌。 2.5排水坑及排水设备 为了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清除场地渗水,计划隧洞进出口布设泵坑一个,采用挖掘机开挖,坑口尺寸不小于2×2×1.5m,各配套安装2台套潜水泵排水;管线部分每隔50m布设泵坑一个,采用挖掘机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1 主要任务 5.1.1了解地面沉降灾害区的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等); 5.1.2查明或基本查明地面沉降灾害的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开展航片和卫片的地面沉降解译,实地验证航片、卫片的解译情况; 5.1.3分析地面沉降灾害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形成条件及其成因机理。 5.2 调查范围 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液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地面沉降调查范围。 5.2.1对发生过如井口抬升、桥洞净空减少、房屋开裂等地面沉降现象较集中的区域展开重点调查; 5.2.2要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地扩大到已知地面沉降范围以外的区域。 5.2.3在有采矿活动、农田灌溉活动、大量抽汲地下水的地段,必须在现场通过访问、调查,查明是否曾经发生过地面沉降现象,并详细记录,标记在图上。 5.3 调查内容 5.3.1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动态调查 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水量资料;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地表水体的观测资料;重点调查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的形成特点、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5.3.2 建筑物破坏情况调查 首先查看地下水开采量强度大、地下水位降深幅度也大的地段的开采井泵房(地面、墙壁有无裂缝、井管较地面有无上升、房屋有无变形等),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查看地面建筑物有无损坏,并调查建筑物年限。 5.3.3 地下管道破裂调查 对供水管线应查看地面是否潮湿、冒水;冬季是否常年结冰;煤气管道破裂

调查用感官嗅其气味是否正常,调查居民用气量是否充足。 5.3.4 雨季淹没调查 调查淹没损失、淹没设施名称、淹没面积、淹没水深,对比分析本次降水量大小及历史同等降水量淹没情况和相应的地面变形情况(有无阻水建筑物修建)。若在相同的降水、风力、风向及排水条件下出现洼地积水,河水越堤、海水淹没码头、工厂等,应属于地面沉降所致。 5.3.5 风暴潮调查 在发生过风暴潮的地区开展风暴潮的频率、潮位和经济损失调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经济损失评估;开展河堤、桥梁等的变化调查。 5.3.6 相关调查与资料分析 调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 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承压性,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资料。 5.3.7 地面沉降灾害和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采用现场踏勘和访问的方法,对建筑设施的变形、倾斜、裂缝的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及规模程度等详细记录,同时了解被破坏建筑设施附近水源井的分布、抽水量及地面沉降的情况。 5.3.8 调查记录 每次调查均应有详细记录。 5.4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开展调查与监测的过程中应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城市1:10000或1:50000比例尺交通图和地形图、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料、市政规划现状及远景资料、沉降区内国家水准网点资料、城市测量网点资料、井、泉点的历史记录及历史水准点资料、研究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历年水资源开采情况、已有的监测情况、地面沉降类型及沉降程度。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沉降机制,估算地面沉降的速率,划分出沉降范围及沉降中心,尽可能编制出地面沉降现状图。作为监测网点布设的原则依据。 在资料相对缺乏的沉降区,可布置适当的调查与勘查工作量,以达到布设监测网络的要求为准则。

Peck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

8.1.4 地层变形预测与分析 通常设计阶段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测数据的统计方法—Peck 公式是其典型代表:二是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的数值方法。 采用Peck 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如下式;其沉陷槽横向分布见图。 exp(max )(S x S -22 2i x )

? ?? ? ? Φ-?= 2452tg Z i π 式中:V —地层损失(地表沉降容积); i —沉降槽曲线反弯点; z —隧道中心埋深 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条件和埋深等,得i=6.9m ,由此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及经验公式,沉陷槽宽度B ≈5i ,可得单个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槽宽度约为35m ,两座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曲线叠加后其沉陷槽宽度约为50m ,并且沉陷槽的主要围在隧道轴线两侧6m 围,离轴线3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60%~70%,离轴线6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25%。 地层损失V 值主要是由盾尾空隙引起的土体损失量,它与盾构机盾壳厚度、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上的土体厚度及注浆量等有关,即 V=V 尾+V 粘-V 浆 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钢板上的土体厚度约为20~40mm ,盾壳厚度为70mm ,则:V=V 尾+V 粘-V 浆=1.36+0.58α-(1.36+0.58)β α为折减系数, β为同步注浆的充填系数。 取α=0.6 β=0.5 得 V=0.73m2 由此可得地表最大沉陷值:Smax=23.4mm 最大斜率:Qmax=0.0013 以上分析值主要是在以往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铁盾构标段的实际情况,隧道埋深16m 左右情况下得出的,最大沉降量满足规和标书要求。 虽然地表沉降形态是大体相同或相似的,但其最大沉降量总是随着施工工况和地质条件的改变而千差万别,目前控制沉降的主要手段是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而注浆的环节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如缺量、过量、滞后、漏浆等等,不同的沉降情况常是施工工况和工作状态的反映,同时不同的地质条件沉降亦有所不同,如粉砂土较粘土隆降起量要少,沉降速率要快,淤泥质粘土后期固结沉降则要大点。以上这些都要求盾构施工时要加强监测工作,以随时了解地面沉降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沉降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8.2 理论分析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都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控措施。 1、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对于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并应组织专家审查。 4、基础施工必须要有操作性强的支护方案,且必须经上级审批。 5、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必须有防护措施。 6、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7、坑槽开挖设置边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支撑要牢固不变形。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8、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构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9、基坑(槽)作业时,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10、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11、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时,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爆破施工时,应防止爆破震动影响边坡稳定。 12、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基坑(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基坑(槽)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

降水及基坑内排水施工方案

降水及基坑内排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恒庆公寓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485平米,用坑内排水方法。 1.工程水文地质 场地范围内主要含水层为粉沙层粉沙层、中粗砂层、及中风化岩、中砂层。其中粉沙层粉沙层、中粗砂层富水性好,透水性中等;中风化岩、中砂层富水性中等,透水性中较弱;其余底层富水性积弱,为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埋深为0.00~2.00m,标高为4.11~6.88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有中等腐蚀性。 2.降排水设计概况 根据设计标高,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 1.5m,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为松散素填土、流塑状淤泥,局部为可塑状粉质粘土、软塑状淤泥质土,土性较差,均为弱透水层。地面设计排水系统为采用300mm×300mm的排水沟,纵向坡度1%流入集水井。基坑施工中应保持地面排水系统的完善,不得让地面水流入基坑。 二、排水设计依据 降排水方案选择依据:1)该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该场地附近成熟的工程经验;3)工程重要性等级及业主、设计对工程的要求;4)相关规范的要求。 三、排水系统设计 基坑降排水方案设计时需考虑大气降水因素对基坑排水的要求。 地面排水系统,设计采用300mm×300mm的排水沟,纵向坡度0.1%流入沉砂井,通过沉砂排水地表水或者附近市政官网,基坑施工时地面水不的流入基坑。 基坑降水设计按暴雨日最大降雨量99.9毫米考虑,坑内积水考虑当天排完,基坑日最大排水水量为:Q=7992m3。

工程降排水施工采用150QJ20-35/4潜水泵,机械小时抽水能力为40m3,施工中需要抽水机9台,考虑到抽水范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工程中共部署45台。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纵横布置,纵向排水坡度0.1%~0.3%分段流向集水井。 考虑到土方施工施工段的划分,需要在土方开挖阶段根据土方施工的进度布置排水系统,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纵横布置,并分区设置集水井。 考虑0.1%~0.3%的排水坡度通向集水井,形成排水盲沟系统。盲沟周边填细砂或碎石,内填满卵石。 在降水井内安放潜水泵(扬程35M)将水抽出,集中排放到场地四周设置的沉砂井再排到附近的市政排水管网。 挡土墙顶外侧设置300*300的排水明沟以防地表水流入地下室。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做顶宽500mm,底宽300mm,深400mm的梯形排水盲沟,沿基坑支护内布置300mm×300mm的排水明沟,排水沟按0.1%~0.3%纵向找坡流向集水井。 2.坑内设置直径1.0m的集水井,集水井在碎石排水盲沟与设计排水明沟的交汇处。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保持一定高差。 3.集水井沿地下室周边布置,集水井直径1m,深度1.0m,井壁采用标砖预制,井底铺0.3m厚的碎石,以免泥砂堵塞水泵。 4.沿水泥搅拌桩顶部外侧,设置300mm*300mm截水系统,防止地表面水流入基坑内。 5.集水井在土方回填时,应先砌筑至室外回填标高,以保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 6.施工过程中注意地下水位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技术人员,并与监理、设计商讨应对措施。 7.渗排水管在转角处和直线段设计规定处应设检查井。井底距渗排水管底应留深200~300mm的沉淀部分,井盖应封严。 五、质量控制重点

西安地面沉降分析

龙源期刊网 西安地面沉降分析 作者:兰洋孟繁钰 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1期 摘要:地面沉降是西安市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及沉降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收集资料总结西安地面沉降的特征,研究地面沉降的机理,并对西安地面沉降量进行理论计算。 关键词:西安沉降机理沉降量 1、前言 地面沉降是西安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较长,涉及范围广,并具有独特的活动特征。地面沉降的发展还加剧了西安地裂缝的活动,其灾害形式主要表现为地表建筑物随基础断裂受损,地下水及煤气地下管道被错断,井管“上升”和深部井管受损,功能失效,以及道路路面差异变形等,这些都给西安市的市政设施及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对正在进行的西安地下铁路建设也有重大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地面沉降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2、西安地面沉降原因分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西安城郊区开采承压水井数从最初的2眼增加到500多眼,开采量也从7.7×104m3/a剧增到11223×104m3/a,持续多年的超量开采,引起区域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了250km2的降落漏斗,截至1995年水位降深达80~130m,有90 km2 的地区水位降至第一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下[1],然而西安地面沉降中心与承压水降落漏斗基本 一致,由此表明西安市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所致,除此之外区域构造沉降、黄土湿陷性和地面荷载作用等对地面沉降也有一定的影响。 3、地面沉降机理分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西安市持续多年的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和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空隙水压力随之减小。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由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组成的,土的体积压缩和抗剪强度的变化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假定抽水过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初始承压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位与上部潜水含水层的水位相一致,那么孔隙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体的压缩和固结[2] [3]。 4、西安地面沉降量计算 根据西安地层情况,由抽取承压水引起的地层压缩层可分为5层,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最新地面下沉处理方案(修订版)

利保商贸中心 地下室外围地面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三层,基坑深度达16米左右,地上有3栋建筑物,最高一栋为120米。现1/3地下室已完成,已形成的地下室外墙进行了回填,其他地下室结构正在进行施工中。 二、事故原因 2018年6月8日顺德区遭受特大暴雨,且连续不停雨量之大是顺德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本工程位于顺德地区的龙江镇,周边为家具材料城,本身工地位于整个市场的最低部位,由于暴雨在短时间内雨量很大,导致周边市政管道及周边的排水河道来不及及时的排出,大量的雨水倒灌入工地。倒灌雨水的入口在工程的东南角,当时积水深度达到1.5米左右。由于大量积水灌入基坑和地下室外围回填区域,导致地下室基坑周边回填并已完成混凝土硬化临时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开裂,道路路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人货梯坡道出现倒塌的现象。经现场工程人员勘察发现确定,造成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地面、路面、人货梯坡道出现下沉、开裂、坍塌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基坑周边回填物大量的流失造成,为保证工地安全顺利的前提下是施工,根据各方的建议尽快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修复,主要是混凝土地面沉降修复面积约为800㎡,路面修复面积约为200㎡,坡道的坍塌等。故编制以下修复方案:

工艺流程 本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特点主要为混凝土地面沉降进行修复。原面层为混凝土压光地面,对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 施工方式如下: 1.操测处理范围→原混凝土地面破碎→垃圾清理外运→地 沙回填下沉部分→150~200厚钢筋砼地坪浇筑→振捣→拉毛→养护→割缝 2.先用水平仪操测,再由建设单位确定地坪修复范围, 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现场确认。 3.基层处理 3.1.地面塌陷范围确定后,用地面切缝机沿外边切割深 度不少50mm的缝,然后用大型镐机将该范围内的地面破碎后再 用挖机装车运走。 3.2.基层做300~1500厚地沙回填用打夯机夯实,并在 地坪修复范围内的水平方向满铺Φ10@150双向网片,再浇筑200 厚砼。 4.混凝土浇筑 地坪为强度等级C30砼浇筑,砼地面最薄处保证150mm厚, 最厚处以地面实际下沉深度实测为准,地面边缘接缝用1:2水泥 砂浆处理。 5.地面的切缝。 为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将其裂缝控制有规则的切

第四章 基坑排水

第四章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工作,在施工组织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它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不少工程在组织基坑排水工作时,由于对围堰和基础的防渗处理考虑不周,不仅使排水费用显著增加,而且造成基坑淹没,延误工期。 基坑排水工作,按排水时间及性质分,有基坑开挖前的初期排水和基坑开挖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性排水。按排水方法分,有明式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 第一节初期排水 一、排水量的估算 初期排水主要包括基坑积水、围堰与基坑渗水、降水等。因为初期排水是在截流戗堤合龙闭气后立即进行的,通常是在枯水期,降雨很少,所以一般不考虑降水。但现行规范规定,可按抽水时段内的多年日平均降水量计算。除了积水、渗水和降水外,有时还需考虑填方和基础中的饱和水。 1 .积水的排除 积水的排除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Q1=V / T ( 4—l )

式中Q1——积水排除的流量; v——基坑积水体积; T——初期排水时间。 基坑积水体积可按基坑水面积和积水水深计算,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排水时间T 的确定就比较复杂,主要受基坑水位下降速度的限制。基坑水位的允许下降速度视围堰种类、地基特性和基坑内水深而定。水位下降太快,围堰或基坑边坡中动水压力变化过大,容易引起坍坡;下降太慢,则影响基坑开挖时间。一般认为,土围堰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应限制在 ,0.5~0.7m/d ;木笼及板桩围堰等应小于1.0~1.5m/d 。在进行初期排水设计时,因许多资料欠缺,所以,现行规范规定,对大型基坑T 值一般可采用5~7d,中型基坑不超过3~5d 。但又指出,在具体确定基坑水位下降速度时,应考虑对不同堰型的影响。 2 .渗水的排除 渗透流量可按有关公式计算,但是,由于此时还缺乏必要的资料,初期排水时的渗流量估算往往很难符合实际。通常不单独估算渗流量Qs, ,而将其与积水排除流量合并在一起,依靠经验估算初期排水总流量Q Q=Q1+Qs=ηV/T ( 4—2 )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措施.docx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措施 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都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控措施。 1、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对于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 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并应组织专家审查。 4、基础施工必须要有操作性强的支护方案,且必须经上级审批。 5、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必须有防护措施。 6、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7、坑槽开挖设置边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支撑要牢固不变形。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8、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构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9、基坑(槽)作业时,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10、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11、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时,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时应遵循自

基坑排水降水方案

基坑排水降水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及地下水文情况 (1) (一) 编制依据 (1) (二) 地下水文情况 (2) 三、基坑地下水、边坡等监控 (3) 四、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措施 (4) (一)、基坑外截、引水 (4) (二)、基坑内排水 (6) 五、基坑内排水方案 (6) (一)明沟、集水井布置 (7) (二)、机械设备及人员的准备 (8) 1、机械设备 (8) 2、其它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员组成 (10) 表3-3 (10) 六、安全保证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拟建小区位于乌鲁木齐西山绿大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在建的园丁小区以南,104团水库西湖以东,兴业路、恒轩街以西,总建筑面积约409980㎡。。 二、编制依据及地下水文情况 (一)编制依据 《⑴《岩土工程勘察合同》 ⑵《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⑸《标准贯入实验规程》(YS5213) ⑹《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⑻《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 ⑼《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 ⑽《新疆实施国家~ (岩土工程)系列规范细则》(XJJ035- )⑾《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 ) 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法

管井施工工艺见《管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管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⑴测放井位 根据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图测放井位,当布置的井点受地面障碍物或施工条件的影响时,现场可做适当的调整。 ⑵埋设护口管 护口管应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应用粘性土封严,防止施工时管外返浆;护口管上部高出地面0.1~0.3m。 ⑶安装钻机

根据测放点位摆放钻机,钻机应摆放平稳、水平。 ⑷钻进成孔 开孔孔径为φ600mm,钻孔开孔时应保持钻进的垂直度,成孔施工采用膨润土造浆,钻进过程中的泥浆密度保持在1.1~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孔壁坍塌。 ⑸清孔换浆 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m,进行冲孔清洗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⑹下井管 井管选择φ300mm钢管,井管下部约两米过滤部分钻φ15mm滤水小孔。小孔呈梅花分布。井管外包裹10孔/cm2镀锌铁丝网两层,41孔/cm2镀锌铁丝网两层。 管子进场后,应检查过滤器的隙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井管,下管时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5cm的扶正器,以保证滤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设计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 ⑺填砾料 填砾料前在井管内下至钻杆离孔底0.3m~0.5m,井管上口应加固闷头密封后,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比重逐步调到1.05,然后开小泵量按构造设计要求填入砾料,并随填随测量砾料的高度,直至砾料下至预定位置为止。

⑻井口封闭 为防泥浆及地表污水从管外流入井内,在地表下回填4.0m厚的粘性土止水或采用水泥浆封闭。 ⑼洗井 在提出钻杆前利用井管内的钻杆接上空压机抽水,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钻杆再用活塞洗井,活塞必须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对出水量很少的井可将活塞在过滤器部位上下窜动,冲击孔壁泥皮,此时应向井内边注水边拉活塞。当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可换用空压机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至水清不含砂为止。 ⑽安泵试抽 成井施工结束后,在降水井内及时放入潜水泵与真空管、排设排水管道、电缆等,电缆与管道系统在设置时应注意避免在抽水过程中不被挖土机、吊车等碾压、碰撞损坏,应在这些设备上进行标识。抽水与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即可开始试抽水。 设计降水深度为不小于围护结构底1.0m及基坑底以下0.5m。 1.1.1.1基坑排水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中,坑内集水随开挖进度在开挖过程中设置集水井抽排。汇水沟底于基坑底面,沟深0.3m,底宽0.3m,水沟的边坡为1:1~1:1.5,或方形明沟,沟底设置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于阻塞。 汇水沟设置于基坑两侧,距围护桩2m左右,每间隔15m左右设置横向水沟一条,横向水沟随边坡开挖随时调整标高。 在两侧汇水沟位置每隔30m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截面按照0.8m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针对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影响因素方面出发,阐明地面沉降的原因,并相应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subsidence caused serious h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xpounds the caus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control the city ground settlement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受城市经济活动影响的人为地质灾害。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只要人们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危害 1.1、现状 据资料记载,1891年墨西哥最早发生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座落在高山谷地冲击平原上,现在该城市已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沉降区,城市地面大约下陷9米。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自1978年以来,地面下沉4.5米,是全美下降速度最快的地方,被称为“下陷之城”。 日本的地表沉降面积约8450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23%。其中,年下降2厘米以上的为624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以下的为1125平方公里。1898 年,在新泻发生地面沉降,是日本最早的地面沉降,至1958年地面沉降速率达530 mm/a ,1952-1956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510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措施Foundation pit support and precipita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都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控措施。 1、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对于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并应组织专家审

查。 4、基础施工必须要有操作性强的支护方案,且必须经上级审批。 5、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必须有防护措施。 6、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7、坑槽开挖设置边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支撑要牢固不变形。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8、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

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土方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在于疏干固结坑内土体,改善土方施工条件,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度。 1.基坑降水的分类 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通过水泵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走直至基坑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集水坑降水法分为明沟排水法和盲沟排水法。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层,或者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用刚性土壁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的基坑内降水,或者当采用井点降水法但仍有局部区域降水深度不足的,可用作辅助措施。 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

滤水管(井),再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直至基础工程完工为止。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质较差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项次 井点类别 K(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0.1-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0.1-50 6-12(由层数选择) 3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李 陆,王 宁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选用适当监测方法测得地面沉降的数值对地面沉降易发区和控制区的划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 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中地面沉降判定的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的水准测量、GPS 监测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InSAR技术都能很好反映一个城市地面沉降程度,但也有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GPS ;InSAR[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5-0090-01 [收稿日期]2019-03-27 [作者简介]李陆(1984-),男,山东泰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地面沉降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中国超过50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由于地面沉降是一种大面积地面高程逐渐累计下降的损失,形变缓慢,以毫米、厘米计,初始阶段难以被人们的肉眼察觉,只有采用精密测量才会发现,但往往还会因量小而难以肯定,或被忽略不计,因此能准确判断一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来分析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1地面沉降监测常用方法介绍 现地面沉降的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传统测量监测、GPS 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包括密水准测量、基岩标和分层标测量等,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开展工作;GPS 监测采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监测, 可以对大规模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是新兴起的一种卫星遥感技术,选择合理的遥感影像数据也可以敏感地监测出地面沉降的变化。 2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实例 笔者曾参与过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现对判定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各种方法作简要介绍及分析。由于该市前期未布设GPS 监测点,因此该项目主要采用了传统三角水准测量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D —InSAR技术,同时大规模收集了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等相关水文资料,为判定结果提供佐证。 2.1地下水开采及区域水位观测 根据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分析,阜阳市各市县受区域性长期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影响,区域及县市集中开采区深层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城市中深层地下水位亦呈持续下降趋势,现状已形成阜阳-太和-界首与临泉的区域深层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水位埋深大于40m ,图1),各分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50 60m 以上;阜阳城区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达60m 。 2.2水准监测 该项目通过建立阜阳市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以国家水 准点为起始点,采用二等水准联测,测定新埋设沉降点的同 时联测已收集到的所有国家三等以上的水准点,利用搜集到的6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含起算点)和249个沉降点共255个点组成共28个水准闭合环的水准路线网,总长1580km 。使用电子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利用清华三维软件进行严密平差,选定可靠点作为起算点,推算其它联测已知水准点高程,以两期水准高程差值比较说明大致情况。 测量结果对比表明,阜阳市域除南部阜南至颖上地区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量点为阜阳城市城区,累积沉降量达1289mm (1987-2017年),阜阳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及其外围地区平均沉降速率达20 43mm /a (与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于40m 的范围有较好的吻合),其次为临泉、太和、界首及其北部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5 20mm /a 。区域上中北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0 15mm /a ;南部地区一般小于10mm /a 。 图1城市中深层(FB810孔)水位变化图 2.3D —InSAR遥感解译 项目利用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技术D —InSAR方法进行工 作区地面沉降遥感解译,解译面积10118km 2 。项目充分利用了可获得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2015-2017年度144个像对的地面沉降InSAR观测,干涉效果良好,充分显示了不同时期地面变形的特征。 D —InSAR技术精确计算表明,阜阳市地面沉降遍布全区,多数地带沉降速率约5 8mm /a ,颖上北部煤矿区、阜阳市城区及其北部地带、太和县城区、临泉县城区均存在明显较快速地面沉降区块:矿区沉降速率大于50mm /a ,阜阳、太 和、临泉城市区沉降速率一般20 50 (下转第209页)0 92019年9月第41卷第5期地下水Ground water Sept.,2019Vol.41NO.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