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趣味训练_提高口算能力_唐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2014·2
(总第267期)
有效趣味训练,
提高口算能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唐华
当前学生的口算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未看清题就答、
口算不细心、做完后不检查等,导致口算出错,错误率较高,速度较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口算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训练过程。如何有效抓好口算训练?我从有效趣味训练方面着手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目标体现阶梯性1.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有目标才有动力,低年级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口算训练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如在苹果树上画满大苹果,每个苹果后面藏着一道口算题,让学生摘苹果,算对的学生可以得到苹果作为奖励;也可以是准备几张小房子图片作为小动物的家,门上用数字标好房间号码,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小动物的图片,图片上印有一道口算题目,学生根据口算题目的答案为小动物找家,找对的学生一样可以得到奖励。这样有目标的训练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地被激发出来,是一种很有效的练习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练习方式一般耗时较长,练习的数量会受到限制,因而这种方法最好在新授课后进行巩固时运用,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能在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对口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
2.口算训练内容要有一定的阶梯性。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的口算内容应由浅入深,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上练习课“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上课,我就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玩闯关游戏,聪明勇敢的孩子能得到智慧果,敢参加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敢!我们喜欢挑战!”“勇敢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首先,第一关:我们来到小熊布置的聪明屋(出示卡片:加法、减法各10道口算题),学生口答。“很好,大家顺利通过了聪明屋,我们继续往前走。哟!来到了第二关:智慧山挡住了去路,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小组合作举手抢答)等学生解答完后,智慧山移走了,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目的地第三关:智慧洞,大门紧闭,只有答对门上的题目,才能打开大门,取出智慧果。低年级学生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设计闯关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10以内加
减法口算”的目的。
如果口算训练的设计只是简单地重复同类型的题目而希望得到知识的巩固,那是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只有通过分设阶梯性目标,才能使口算训练的每一个过程都收到“让学生跳一跳刚好摘到”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二、过程体现游戏性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也容易疲劳,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口算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以下几种有趣的游戏活动。
1.数学划拳游戏。这个游戏方法类似成人喝酒时划拳的方法,玩时2人一组,通过手指的弯曲表示出0~9这10个数,游戏时两人一边同时出数,一边同时猜两数的和,谁猜对了谁就赢。这个游戏趣味性强,对提高学生“20以内的加法口算”能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儿歌游戏。如在学完“4的乘法口诀”之后,为减轻学生的大脑疲劳,我设计了儿歌游戏: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在学完“8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让大家数螃蟹: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游戏活动激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他们情绪盎然,在欢快的气氛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3.掷色子游戏。准备2~4个骰子,2~4人一组,游戏时一次可以投2个骰子,哪2个面向上,就用哪2个面上的点数求和(或求差、求积),并抢答得数。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还可以逐渐增加到3个、4个甚至更多骰子。
4.玩扑克牌游戏(算“24点”)。直接用扑克牌中的A~9来作为游戏的道具。游戏时,任意拿出4张扑克牌,根据这些牌上的数进行四则计算,要求最后得数为24。这项游戏寓口算于活动中,学生感兴趣并乐意参与,从而自觉地练习计算。每次拿出的牌上的数一般不会完全相同,把每次的4个数组织成最后得数为24的计算过程必然不会相同,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有时4张牌上的得数算得24比较难,也会有4个数无法算得24的情况,这时可以换牌再算,以维持学生算“24点”的热情。这种练习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间、放学后、课堂中进行,参与的人员也不限,可以是小组
专题研究
86
·新教育
2014·2
(总第267期)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顾雪琴
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一部优美的生活画卷:突出生活主题提炼,以话题展开,取代理论铺陈;在行文过程中力求体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注重人文陶冶和思想启迪,可读性很强。但在教学中特别在公开课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有的老师不用或少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包括案例、相关链接及思考题等),一味追求自己编制的情境或素材,忽视了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导致学生对
教材充满了陌生感,平时也不读、不看,从而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思考缺乏了基础,必然没有深度。因此,回归教材,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阅读能力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作简单的探讨。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内几名学生,可以是班级中任意一些学生,甚至可以是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赛。通过开展扑克口算游戏,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组织体现竞争性学生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以后,如何让他们长时间保持这种兴趣是关键中的关键。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1.指得数比赛。我在黑板上写出所需要的数,请两人上来比赛,老师说题目,学生就根据老师说的题目在黑板上指出得数,看谁指得又对又快。为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在指定两人到前面参加比赛的同时,把下面的学生也分为两队,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先指对的次数,最后老师看左右两部分学生打的手势,就知道几比几了。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排球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而要当好裁判员,也必须算得快,这样就把两人的活动变为全班的活动,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2.接力比赛。教师发给每一小队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6~7道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比赛开始,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小队最后一个学生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胜利。
3.看得数,找算式比赛。在黑板上写出11~20各数,讲台上各摆15道算式,找到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对应的得数下面。各小队选1个学生在10秒钟内,比一比谁找的算式最多,找的算式最多的小队获胜。
4.听算比赛。教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速度快的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比视算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四、内容体现开放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口算正确熟练,必须通
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
1.找规律算。在口算练习中增加开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让学生在□里填数:12=□+□。学生找出了许多答案:12=9+3=8+4=7+5=6+6=……在练习过程中,把和是12的进位加法进行了有序整理。有的学生还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找到一个答案,然后把一个加数加上1,另一个加数减少1,就可以找到其他答案。
2.学生编题。学生之间互相出题,通过互相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
3.学生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
4.悄悄算。单号组学生先算,把得数悄悄地告诉同桌,同桌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领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完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学生计算。
5.连图算。快速口算,按得数顺序连一连,看看它是什么图形。如在教学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从而达到“对答如流”的口算要求,我为学生准备了可供操作的学习材料(每人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连线题)。学生快速口算,按得数顺序连一连,连线后是一条可爱的小鱼。这个趣味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巩固了对数的顺序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动手绘图,拓展了交叉学科技能。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口算练习中得到提高。
专题研究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