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的逻辑与模式建构(叶泽洲,赵伶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精准扶贫的实施成效及推进机制研究”(编号: CJA180259);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服务国家战略视阈下河北高职教育集团的影响 力评价与提升研究”(编号:1802044)。
作者简介:叶泽洲(1993—),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赵伶俐(1955—),西南 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
学生培养兴趣不高。这就导致两者间的治理方向存 在偏差。
3.治理主体地位缺陷:利益相关方权利不平等 从治理理论的发展看,多元主体与治理理论是 深度融合的共同体。高职院校内部包含多个群体, 如党团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及师生群体等, 这些部门群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同时,高职 院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 市场、校友组织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 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对口的高 技术劳动者,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必然参与到高职院 校治理中。因此,高职院校治理是在原有的政府投 资、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市场、行业企业、 科研机构、师生个体等内外多方利益相关者纳入高 职院校治理主体中。但不同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 仍存在较大问题:从高职院校与其内部各部门的关 系看,科层制的影响仍然深入高职院校治理之中。 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功能固着且难以突破,形 成了“金字塔式”的科层,极大影响着内部治理主 体的平等地位。从高职院校与政府关系看,地方政 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掌握着最大的管理权限。然而 作为供给者的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缺乏管理经验和 依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理念,高职院校完全 处于弱势地位,何谈办学自主与共同治理。从高职 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关系看,追求多学科、多专业的 高职院校往往需要对接多个行业企业,这极易导致 尾大不掉。而对行业参与治理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也无法回应它们的实际诉求,最终导致行业企业等 缺乏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治理是在现代大学制度 下,结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兼顾 多方利益、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范式。但在各方面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治理各 方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 诉求表达和治理过程中的理性决策,影响高职院校 治理的过程与方式。 (二)大数据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的功能表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建设进入智能时
一、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内涵阐释 (一)高职院校治理的内涵与困境 治理虽来源于传统的“管理”概念,但更强调 多元与“善治”,即不同个人或机构对公共事务管 理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治理的目标则是力求达到不
同甚至有冲突的利益主体得以调和且能够强强联合 的持续过程。[2]因而,教育治理是确保参与教育的 利益各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 公民个体,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共同推进教育事业 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过程,其典型特征是 “共治”。对于高职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治理应体现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即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指导 下,兼顾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 实现依法自主办学和科学管理。
收稿日期:2020-05-28
19
专题研究
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监督权力 和校企合作权力等。章程的颁行本身也证明了高职 院校治理各方共同利益的存在,有利于直接或间接 推动治理各方参与院校治理。但另一方面,以院校 章程为依据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首 先,章程中存在组织盲点。从诸多高职院校章程中 可以看出,不同院校对以上五种权力的设置各有侧 重,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以教职工大 会为代表的民主监督权力更为常见,校企合作权力 缺少参与设置没有组织载体。[4]其次,章程中运行 机制不完善。当高职院校章程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时,管理的随意性和制度执行的功利性会导致章程 落实存在信息失真和功利取向,部分受重视的权力 会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忽视整体的治理效益。第 三,章程内部固化,难以开放互动。章程是以文本 形式形成的共识,但诸多章程却没有随着对高职院 校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优化,章程内容缺少与社会 互动,主要表现为章程中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不够重视,反之,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治理 也缺乏积极性。
21
专题研究
时间维度
教育教学 行政管理 系统信息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
数据增量 数据存量 制度报告
操作内容
图 1 高职院校治理大数据来源三维结构
第一,以大学章程为数据原点。高职院校章程 是学校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持久的办学 特征,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 设、教学与科研、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数据,[8] 也是高职院校治理的评价标准。第二,从横向上 看,以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管理政策等静态的文件开 放数据为主。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各 类发展政策、评价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数据库和专 家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学生发展、办学资源与教学 改革、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产业服务与区域贡献 等高职教育报告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及 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学、学习、评价等状态数据。 第三,从纵向上看,以高职院校办学实践过程的动 态数据为主。在教育方面,各级、各类、各地的高 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科 学研究成果数据、课程教学数据、社会合作数据、 国际交流数据等。在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 管理、教师成长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学科专业发 展、学校资产管理以及后勤保卫管理等数据。在系 统信息方面,主要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操作 形成的用户数据、在线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日志 数据。第四,从垂直时间维度看,主要分为两个方 面:高职院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 的反馈数据,来源于相关纸质或电子档案,反映既 有的高职院校治理现状,即存量数据;同时,由大 数据的反馈与治理手段方式的更新不断形成新的治 理数据,反映了高职院校治理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即增量数据。
专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的逻辑与模式建构*
叶泽洲 1 赵伶俐 2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 供了新的契机,高职院校治理困境凸显了大数据对于内外部主体信息共享、诉求表达、自主治 理推进具有独特优势。在一个完整的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框架中,大数据主要来源于政策开放 数据、实践过程数据和治理反馈数据三个维度,以共享、开放、科学为原则,以统一的标准和 智能化的技术为路径进行数据处理,不断消解数据治理僵化、碎片化和不精准等问题。高职院 校大数据治理应形成数据获取、治理和保障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刻画出完整的高职院校大 数据治理运行模式。
20
当代职业教育/2020 年第 4 期
专题研究
代,教育数据产生于高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大数 据治理对于高职院校处理其内外部管理及提高治理 能力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搭建高职院校外部主体间的数据桥梁 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间始终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是高职院校治理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诸多微型或 非正规的信息更难以归纳、统计和规划。从高职院 校外部的角色关系看,政府仍然是最主要的举办 者。政府管理依然是以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为依据,高职院校则重在追求政府所给予的支 持。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能人 才,是高职院校的消费者,经济功能是社会力量最 关注的对象。大数据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政府” “高职院校—社会”的关系,大数据治理有利于厘 清政府投资、学校办学、企业合作的实时样态,如 数量、质量、用途、效率等,也有利于通过共建共 享大数据库,实现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政 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互补,如政府所需教育管理数 据、市场所需职业人才数据、学校所需政府支持数 据以及学校所需企业技术数据等,在三者间搭建清 晰的信息沟通桥梁。 2.协调高职院校内部权力平衡 高职院校内部的权力主要有政治权力、行政权 力、学术权力及监督权力,他们彼此相辅相成共同 服务于学校整体目标。[5]但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 高职院校以行政系统的工作程序实行单一管理,学 术权力被严重虚化。这极易导致行政管理泛化、学 术及教学创新乏力。而大数据治理赋予其更多的功 能,(1)系统协调功能。大数据即全面数据,要 求治理主体不断从整体高度出发协调系统内各个要 素并保障活动顺利进行。(2)实时监督功能。实 践中不断更新的大数据给予各利益相关者更及时的 反馈并促使其不断纠正管理行为。(3)动态配置 功能。治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形成的新数据观察治理 主体和对象的动态诉求从而调整资源配置。因此, 大数据治理的引入,有利于各权力主体通过大数据 来反映各自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也有利于实时监 督不同权力及其主体行使权力的合理性,还能从效 益和公平的角度监控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以大数据
2.治理目标缺陷:产教融合追求不一致 院校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并非意味着治理目标多 元化,相反,高职院校治理是力求达到不同甚至冲 突的利益主体得以调和且能够强强联合、追求最大 共同利益的持续过程。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院校与外部治理主体存在共同理念,即为社会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直接受益者是各 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产教融合的目 标,高职院校不仅是单纯办教育,更是在培养现实 的劳动者。院校治理过程中需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 产方式变革,形成专业与产业相衔接、课程教学与 职业能力相衔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相对接。因 而,产教融合已经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共识, 但并未能贯彻到院校治理中。这主要是由于治理主 体的诉求不同,高职院校追求技术研发与教学质 量,企业追求经济成本与收益——高职院校需要企 业的生产过程、资源、经验等为学生提供实战训 练,忽略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则考虑成本收 益,希望得到的是廉价劳动力及技术指导,而对于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治理逻辑;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20)04-0019-08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出 现,企业管理领域最先关注大数据,并在实际的生 产中运用大数据进行治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围绕高职院校 办学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高职院校本身办学规模 小、科技力量薄弱、管理理念等比较落后,导致教 育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应用意识较弱。[1]为了加快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必 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大数据治理方法阐释其中 的逻辑,尝试探索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模式,为高 职院校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的逻辑框架 大数据治理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治理方式,推进 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需要解决“如何获得大数据、 如何分析和处理数据以得到治理方案和大数据治理 有何缺陷”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据来源的三维模型 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数据的庞杂与混乱, 并以指数级的方式增长。[6]从高职教育的特征看, 高职院校大数据类型多样,既有校内教育教学自有 数据,也有校外非自有数据,如政府数据、行业企 业数据、市场数据等,厘清教育数据的来源对获得 大数据至关重要。这里借助对有关本科教学评估数 据来源的三维结构研究[7]为基础分析高职院校治理 的大数据来源,将利益相关者的各类数据进行横 向、纵向和时间垂直维度的分析(见图 1)。
为依据协调四种权力间的不平衡。 3.推进高职院校自主科学治理 从高职院校治理本身来看,大数据治理有利于
推动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真正落实。自主治理 与科学治理都需要合理、正当的程序,即从实际出 发。这一“实际”的获得依赖于从数据到方案的处 理过程:一是形成治理对象的数据生态,即针对数 据收集的形式、渠道和如何理解并赋能作出制度性 的安排;二是获取治理对象的全面数据,即从治理 主体、治理对象到具体工作过程中获取全方位数据 画像;三是以数据改变治理的边界,即以数据的模 糊评估形成更宽泛、更全面的对照标准,照顾各方 利益;四是形成数据与现实之间的反馈机制,即在 治理过程中实现数据与现实互动,为改进治理提供 方案。因此,在自主治理方面,大数据能够适应高 职院校随社会发展而灵活变化的专业建设,通过 “数据驱动”与“数据赋能”,积累完整的周期性数 据,从组织架构、责任划分、政策制定与执行、监 督考核等流程进行深度治理;在科学管理方面,大 数据治理有利于吸引校外科技人才的参与,从而解 决高职院校自身力量薄弱的问题,也能从海量的数 据中获取有效的统计报告推动高职院校创新治理, 并反馈数据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1.治理依据缺陷:高职院校章程不完善 “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 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3],是高职院校治理的 “基本法”。高职院校章程是高职院校各方面利益相 关者通过共同协商达成的有关办学目标、院校组 织、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内容的基本架构,也赋 予了高职院校治理中不同参与者的权力与规制,包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精准扶贫的实施成效及推进机制研究”(编号: CJA180259);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服务国家战略视阈下河北高职教育集团的影响 力评价与提升研究”(编号:1802044)。
作者简介:叶泽洲(1993—),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赵伶俐(1955—),西南 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
学生培养兴趣不高。这就导致两者间的治理方向存 在偏差。
3.治理主体地位缺陷:利益相关方权利不平等 从治理理论的发展看,多元主体与治理理论是 深度融合的共同体。高职院校内部包含多个群体, 如党团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及师生群体等, 这些部门群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同时,高职 院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 市场、校友组织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 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对口的高 技术劳动者,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必然参与到高职院 校治理中。因此,高职院校治理是在原有的政府投 资、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市场、行业企业、 科研机构、师生个体等内外多方利益相关者纳入高 职院校治理主体中。但不同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 仍存在较大问题:从高职院校与其内部各部门的关 系看,科层制的影响仍然深入高职院校治理之中。 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功能固着且难以突破,形 成了“金字塔式”的科层,极大影响着内部治理主 体的平等地位。从高职院校与政府关系看,地方政 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掌握着最大的管理权限。然而 作为供给者的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缺乏管理经验和 依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理念,高职院校完全 处于弱势地位,何谈办学自主与共同治理。从高职 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关系看,追求多学科、多专业的 高职院校往往需要对接多个行业企业,这极易导致 尾大不掉。而对行业参与治理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也无法回应它们的实际诉求,最终导致行业企业等 缺乏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治理是在现代大学制度 下,结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兼顾 多方利益、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范式。但在各方面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治理各 方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 诉求表达和治理过程中的理性决策,影响高职院校 治理的过程与方式。 (二)大数据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的功能表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建设进入智能时
一、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内涵阐释 (一)高职院校治理的内涵与困境 治理虽来源于传统的“管理”概念,但更强调 多元与“善治”,即不同个人或机构对公共事务管 理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治理的目标则是力求达到不
同甚至有冲突的利益主体得以调和且能够强强联合 的持续过程。[2]因而,教育治理是确保参与教育的 利益各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 公民个体,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共同推进教育事业 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过程,其典型特征是 “共治”。对于高职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治理应体现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即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指导 下,兼顾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 实现依法自主办学和科学管理。
收稿日期:2020-05-28
19
专题研究
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监督权力 和校企合作权力等。章程的颁行本身也证明了高职 院校治理各方共同利益的存在,有利于直接或间接 推动治理各方参与院校治理。但另一方面,以院校 章程为依据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首 先,章程中存在组织盲点。从诸多高职院校章程中 可以看出,不同院校对以上五种权力的设置各有侧 重,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以教职工大 会为代表的民主监督权力更为常见,校企合作权力 缺少参与设置没有组织载体。[4]其次,章程中运行 机制不完善。当高职院校章程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时,管理的随意性和制度执行的功利性会导致章程 落实存在信息失真和功利取向,部分受重视的权力 会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忽视整体的治理效益。第 三,章程内部固化,难以开放互动。章程是以文本 形式形成的共识,但诸多章程却没有随着对高职院 校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优化,章程内容缺少与社会 互动,主要表现为章程中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不够重视,反之,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治理 也缺乏积极性。
21
专题研究
时间维度
教育教学 行政管理 系统信息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
数据增量 数据存量 制度报告
操作内容
图 1 高职院校治理大数据来源三维结构
第一,以大学章程为数据原点。高职院校章程 是学校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持久的办学 特征,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 设、教学与科研、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数据,[8] 也是高职院校治理的评价标准。第二,从横向上 看,以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管理政策等静态的文件开 放数据为主。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各 类发展政策、评价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数据库和专 家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学生发展、办学资源与教学 改革、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产业服务与区域贡献 等高职教育报告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及 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学、学习、评价等状态数据。 第三,从纵向上看,以高职院校办学实践过程的动 态数据为主。在教育方面,各级、各类、各地的高 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科 学研究成果数据、课程教学数据、社会合作数据、 国际交流数据等。在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 管理、教师成长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学科专业发 展、学校资产管理以及后勤保卫管理等数据。在系 统信息方面,主要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操作 形成的用户数据、在线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日志 数据。第四,从垂直时间维度看,主要分为两个方 面:高职院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 的反馈数据,来源于相关纸质或电子档案,反映既 有的高职院校治理现状,即存量数据;同时,由大 数据的反馈与治理手段方式的更新不断形成新的治 理数据,反映了高职院校治理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即增量数据。
专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的逻辑与模式建构*
叶泽洲 1 赵伶俐 2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 供了新的契机,高职院校治理困境凸显了大数据对于内外部主体信息共享、诉求表达、自主治 理推进具有独特优势。在一个完整的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框架中,大数据主要来源于政策开放 数据、实践过程数据和治理反馈数据三个维度,以共享、开放、科学为原则,以统一的标准和 智能化的技术为路径进行数据处理,不断消解数据治理僵化、碎片化和不精准等问题。高职院 校大数据治理应形成数据获取、治理和保障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刻画出完整的高职院校大 数据治理运行模式。
20
当代职业教育/2020 年第 4 期
专题研究
代,教育数据产生于高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大数 据治理对于高职院校处理其内外部管理及提高治理 能力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搭建高职院校外部主体间的数据桥梁 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间始终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是高职院校治理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诸多微型或 非正规的信息更难以归纳、统计和规划。从高职院 校外部的角色关系看,政府仍然是最主要的举办 者。政府管理依然是以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为依据,高职院校则重在追求政府所给予的支 持。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能人 才,是高职院校的消费者,经济功能是社会力量最 关注的对象。大数据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政府” “高职院校—社会”的关系,大数据治理有利于厘 清政府投资、学校办学、企业合作的实时样态,如 数量、质量、用途、效率等,也有利于通过共建共 享大数据库,实现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政 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互补,如政府所需教育管理数 据、市场所需职业人才数据、学校所需政府支持数 据以及学校所需企业技术数据等,在三者间搭建清 晰的信息沟通桥梁。 2.协调高职院校内部权力平衡 高职院校内部的权力主要有政治权力、行政权 力、学术权力及监督权力,他们彼此相辅相成共同 服务于学校整体目标。[5]但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 高职院校以行政系统的工作程序实行单一管理,学 术权力被严重虚化。这极易导致行政管理泛化、学 术及教学创新乏力。而大数据治理赋予其更多的功 能,(1)系统协调功能。大数据即全面数据,要 求治理主体不断从整体高度出发协调系统内各个要 素并保障活动顺利进行。(2)实时监督功能。实 践中不断更新的大数据给予各利益相关者更及时的 反馈并促使其不断纠正管理行为。(3)动态配置 功能。治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形成的新数据观察治理 主体和对象的动态诉求从而调整资源配置。因此, 大数据治理的引入,有利于各权力主体通过大数据 来反映各自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也有利于实时监 督不同权力及其主体行使权力的合理性,还能从效 益和公平的角度监控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以大数据
2.治理目标缺陷:产教融合追求不一致 院校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并非意味着治理目标多 元化,相反,高职院校治理是力求达到不同甚至冲 突的利益主体得以调和且能够强强联合、追求最大 共同利益的持续过程。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院校与外部治理主体存在共同理念,即为社会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直接受益者是各 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产教融合的目 标,高职院校不仅是单纯办教育,更是在培养现实 的劳动者。院校治理过程中需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 产方式变革,形成专业与产业相衔接、课程教学与 职业能力相衔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相对接。因 而,产教融合已经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共识, 但并未能贯彻到院校治理中。这主要是由于治理主 体的诉求不同,高职院校追求技术研发与教学质 量,企业追求经济成本与收益——高职院校需要企 业的生产过程、资源、经验等为学生提供实战训 练,忽略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则考虑成本收 益,希望得到的是廉价劳动力及技术指导,而对于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治理逻辑;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20)04-0019-08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出 现,企业管理领域最先关注大数据,并在实际的生 产中运用大数据进行治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围绕高职院校 办学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高职院校本身办学规模 小、科技力量薄弱、管理理念等比较落后,导致教 育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应用意识较弱。[1]为了加快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必 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大数据治理方法阐释其中 的逻辑,尝试探索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模式,为高 职院校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的逻辑框架 大数据治理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治理方式,推进 高职院校大数据治理需要解决“如何获得大数据、 如何分析和处理数据以得到治理方案和大数据治理 有何缺陷”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据来源的三维模型 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数据的庞杂与混乱, 并以指数级的方式增长。[6]从高职教育的特征看, 高职院校大数据类型多样,既有校内教育教学自有 数据,也有校外非自有数据,如政府数据、行业企 业数据、市场数据等,厘清教育数据的来源对获得 大数据至关重要。这里借助对有关本科教学评估数 据来源的三维结构研究[7]为基础分析高职院校治理 的大数据来源,将利益相关者的各类数据进行横 向、纵向和时间垂直维度的分析(见图 1)。
为依据协调四种权力间的不平衡。 3.推进高职院校自主科学治理 从高职院校治理本身来看,大数据治理有利于
推动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真正落实。自主治理 与科学治理都需要合理、正当的程序,即从实际出 发。这一“实际”的获得依赖于从数据到方案的处 理过程:一是形成治理对象的数据生态,即针对数 据收集的形式、渠道和如何理解并赋能作出制度性 的安排;二是获取治理对象的全面数据,即从治理 主体、治理对象到具体工作过程中获取全方位数据 画像;三是以数据改变治理的边界,即以数据的模 糊评估形成更宽泛、更全面的对照标准,照顾各方 利益;四是形成数据与现实之间的反馈机制,即在 治理过程中实现数据与现实互动,为改进治理提供 方案。因此,在自主治理方面,大数据能够适应高 职院校随社会发展而灵活变化的专业建设,通过 “数据驱动”与“数据赋能”,积累完整的周期性数 据,从组织架构、责任划分、政策制定与执行、监 督考核等流程进行深度治理;在科学管理方面,大 数据治理有利于吸引校外科技人才的参与,从而解 决高职院校自身力量薄弱的问题,也能从海量的数 据中获取有效的统计报告推动高职院校创新治理, 并反馈数据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1.治理依据缺陷:高职院校章程不完善 “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 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3],是高职院校治理的 “基本法”。高职院校章程是高职院校各方面利益相 关者通过共同协商达成的有关办学目标、院校组 织、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内容的基本架构,也赋 予了高职院校治理中不同参与者的权力与规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