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有“磨豆腐”的功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要有“磨豆腐”的功夫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忽视了班上少部分反应慢、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的感受,造成班上学困生越来越多。因此,认为小学老师要像师傅磨豆腐一样,不光要有技巧,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深刻领会教材要领,放慢课堂节奏,精讲多练,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不断进步!

标签:老师;“磨豆腐”

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有一个体会:上课时一个学时一个学时地往下讲并不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级的升高,本来学业水平整齐划一的班级出现了优等生、学困生,老师要面临辅优补差的工作,年级越高,补差的工作量越大,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老师常常为班上有几个学困生“拖后腿”而头疼不已。有时候看似很热闹的课堂收效却并不怎么好。

如何贴近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们做了许多的尝试,形成各自的特色和教学经验。但有一位老教师提出的“老师要有磨豆腐的功夫”的见解却颇有见地,是成功之谈。

豆腐是中国人对世界食品烹饪的一大贡献,它既是寻常百姓餐桌上常见食材,又能在高档宴席上觅见它的踪影。会做豆腐的人很多,但个中巧妙却不尽相同,豆腐制作至今也没一个行业标准。有经验的师傅做出来的豆腐不仅成品率高而且口感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里面的门道很多,但有一点却是共识,就是:磨豆子要细,烧豆浆要慢,点卤水要准。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怀念锅烧豆腐的味道那种感觉,就像人们喜爱吃土鸡、土鸡蛋是一样的道理。

把课堂教学比喻成磨豆腐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老师要面对年龄相仿但却有着个性化差异的学生,用同样的教材,提同样的要求,达到同样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它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准确把握,也就是常提到的吃透“两头”(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这对于每个教学工作者都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做好这项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不久前,我听了天长市城南小学省特级教师董秀清的一节语文课,董老师上的是苏教版四年级的《少年王冕》,让我感触很深。董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既有难度、又有梯度,最可贵的是不管哪个学生回答问题,不管答的怎样,董老师都能耐心听学生讲完,并给一个鼓励性的评价。虽然课堂气氛不怎么热烈,但同学们在他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都有所收获,虽然他们达到的高度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享受了这一过程,心灵都受到一次震动、一次净化。

老师要有磨豆腐的功夫,就是要求老师像做豆腐的师傅一样,熟悉做豆腐的诀窍,把每个程序都处理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教材和学

生,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把一成不变的课程变成灵动的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都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不是老师在讲台前夸夸其谈,自说自话,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甚至注意力都游离到课堂之外了。这对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對学生的熟悉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老师要有磨豆腐的功夫,就是要求老师像做豆腐的师傅一样,把每一粒豆子都磨碎、磨细,发挥出每一粒豆子的作用,使每一个个体的能力得到展现,提高整体的效益。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工作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老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现代研究表明,人的心智发育是有层次的,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教育讲究因材施教的原则。矛盾的是现在通行按年龄编班,学校均衡管理,要求全班同学在同样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让个别发育慢、动作迟缓的学生渐渐成了秋后的鸭子,成了班上的后进生,成为老师的包袱(学校一般按平均分来评定老师的绩效),成为学生嘲笑的对象,甚至成为家庭长久的痛。学困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成绩上,而且更大的影响是在心理上。老师在课堂上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们激动,让他们感受到关注,燃起希望之火,这个影响是深远的。遗憾的是我们老师更多注意的是课程推进的速度,课堂达到的效果,就像辆运牛羊的卡车,驾驶员关心的是装的多、跑得快,怎么能顾及到牛羊的感受呢?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放慢节奏,减少容量,轻形式,重内容,关注学困生,贴近学困生,这样的课堂虽然不华丽,但它却很实在,它体现着教育的公平性,更是老师大爱无疆精神的闪耀!老师学会磨豆腐,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是有高度责任感的体现。试想,如果没有沙利文老师长时间的真情付出,怎么能有海伦凯勒的光辉业绩?

台湾著名教育家李玉贵说“作为老师我们每天最努力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互学共享的伙伴,而不是学科教学”。“老师要会听、敢说,还要等。”“我们要做的是让学困的小孩有问题敢问,提问是他们生命的责任,他们要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带着温暖的心去听、去等”。这是李教授在大陆听课后的感受和思考,我们细细品味李教授的话,觉得她讲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理念,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良心。我们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去磨、去等,让学困生真正感觉到他们也是班上的一员,老师在关注着他们,他们才会积极思考,融入到课堂中才会慢慢进步。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出彩,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在学校学有所长,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愿我们的老师都来学习磨豆腐的技巧,践行磨豆腐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梦想,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