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定位的概念最初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并得到普及。1991年《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被引进中国,此后,定位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加强。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定位理论的研究及实践,最后提出定位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定位市场营销品牌

20世纪70年代初,在继承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的USP理论的基础上,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定位理论,使营销理论由传统走向现代,开创了一种新的营销思维模式。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不是对产品的定位,市场营销的最终战场是大脑。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围成某个类别或者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企业应该将经营焦点聚集在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而不是实行多元化即品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势品牌。定位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近40年,里斯和特劳特对定位理论不断拓展和深化,推出17部著作,使定位论逐渐形成了严谨、系统、前瞻的理论体系,对美国乃至全球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品牌规划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1年,定位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学会影响最大的观念。而定位理论90年代初才传入中国,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中国一流企业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着深重的危机,迫切需要以定位来打造品牌并建立竞争优势。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关于定位理论的研究及实践,提出定位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1991年,《定位》一书的中文版首次由友谊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我国营销界人士的关注。2002年《赢周刊》连续刊载了《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文,该文中,作者对以“奥美” 为代表的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广告操作提出质疑,认为“奥美”的品牌形象理论已经不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实际,定位才是中国企业的唯一出路,并宣称中国市场定位时代已来临。2002年的《销售与市场》杂志连续发表了参与《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文的作者的文章,继续对定位的理论及实践加以分析和阐释。近年来,定位这一概念及战略在营销理论与实践界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虽然定位这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普及成熟的观念,在我国仍处在理论传播和实际运用的尝试阶段,但国内学者已经对定位理论研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一些学者对定位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和发展。我国著名营销学者卢泰宏(1997)在《广告创意》的新版中将定位提炼为以下五大要点。一是广告的目标是使某一品牌,公司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或者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广告应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心智

上下功夫,要创造一个心理的位置。三是应该运用广告创造出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因为创造第一,才能在消费心中造成难以忘怀,不宜混淆的优势效果。四是广告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指出产品的具体的特殊的功能利益,而是要显示和实现出品牌之间的类的区别。五是这样的定位一旦建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就会自动地首先想到广告中这种品牌,这间公司及其产品,便能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罗伯杰(2003)详细阐述特劳特定位理论的同时,从我国商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产品品牌、广告宣传、产品营销、消费者购买心理等层面充分解释了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邓德隆(2005)指出中国企业七大品牌观念误区,认为定位的本质是竞争观念,通过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的差异化,提出相反的价值主张,做大自己的标准,从而打造强势品牌。侯惪夫(2007)在深入研读两位大师所著的17本著作基础上,撷取精华,融会贯通,原创性地提出了以营销的“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为架构的新竞争营销学体系。

国内学者付勇(2004)、刘芳(2005)、李东和邢振超(2006)对USP、品牌形象论和定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付勇(2004)指出USP和品牌形象论以及定位理论都是发源于广告业,都是为了体现差异化、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策略。但是三者之间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三者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1)在其核心的理论主张上,USP强调产品具体的功效和利益;品牌形象论则强调塑造形象,强调感性(心理)利益;定位理论则强调创造、占领心理第一位置。(2)在实现差异化的主张上,USP强调用实物证实独特的实际利益,实现差异化;品牌形象理论强调以艺术视觉的效果实现精神利益(感性利益),实现差异化;定位理论则强调以独特的特征求得心理的认同,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某方面的第一位置。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消费者购买时追求的利益包括实质利益和精神(心理)利益两个方面,USP强调的是实质(物质)利益,而品牌形象则强调精神(心理)利益。USP 与品牌形象是对同一产品(品牌)利益不同方面的强调与重视。第二,USP操作与品牌形象操作有可能最终转化为定位操作。第三,USP与品牌形象本身是属于定位主张的范畴。以产品的物理、功能特性为主的USP,或以产品或品牌形象为主的品牌形象都可以发展成一个定位。第四,定位理论是对USP和品牌形象论的发展。USP强调产品的物质利益,品牌形象论强调产品或品牌的心理利益或精神利益,两者都是强调产品或品牌能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定位不仅强调产品或品牌能给消货者带来的利益,更强调通过这些利益在消费者心目中占领优势位置。

刘芳(2005)认为,定位理论是对USP理论的发展与超越,但在理论基点上却与USP理论一脉相承,USP理论可以视为定位理论的源头。定位理论对USP 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USP理论是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特点出发,试图寻找出对消费者有足够吸引力的“主张”,USP并非完全不考虑消费者,但其根本着眼点仍是产品本身。定位理论改变了这种着眼点,将出发点从产品转移到消费者的心灵里,是从消费者出发,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解决差异化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