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Unemployment)商 业周期的不同特征 基本概念: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 工作的现象 度量方法: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
•1 7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
(Inflation)商业周期的不同特 征 基本概念: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 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 上涨。 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 费需求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
凯恩斯的百度文库论
◦ 政府不再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要主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6
1.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 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 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 运作。
•7
从性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
济总体情况与趋势的基本理论。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在个别的厂 商看来他们在加强经营管理的过程 中,总是会想办法降低成本的。
2.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出现 •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 现代宏观经济学正式产生的标志,其中重要思想和观 点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在该书中提出了一 个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 他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有效需求理论的 分析,说明有效需求对社会总产出和总就业的决定性 作用,以及有效需求不足怎样导致经济失调和失业的 增加,最后得出了资本主义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无法有 效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的结论。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合成谬误(Fallacy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
产品市场的均衡
凯恩斯模型
货币市场的均衡 劳动市场的均衡
宏观 经济 政策 解释 经济 运行
新古典综合派
AD曲线(凯恩斯的) AS曲线(工资刚性)
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从狭义角度来说,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
1929-1933年的大萧条 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引发 了一场至今令人难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结论: 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充 分利用。 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 历史将这个使命交给了一个英国人——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
•5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总量的角度对经济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史称凯恩 斯革命。 这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
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 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 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 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 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 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 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 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宏观经济学上或在整体上却不能成立。 因为每个工资获得者在商品市场上又 是消费者。
•9
当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做的时候,全体工资
获得者的工资下降将会使社会商品购买力 降低,从而降低对商品的社会需求。 社会商品需求的降低又会引起商品价格降 低,企业利润下降,生产萎缩,经济萧条。
这就是所谓逻辑上“
合成错误”(或“合成谬
•3 3
《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John Maynard Keynes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 (1883.6.5—1946.4.20)
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 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 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 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 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 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 程上来。
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20世纪30年
代中期正式产生的。
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宏观经济学
很早就有了。可以说,早在大约4个多世纪前,
就有了对于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总体经济问
题的关注和研究。
•1.重商主义时代的宏观经济学说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
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
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
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
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2.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时代的宏观经济学 说 17世纪中期以后,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 是欧洲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时代。此后,直 到20世纪30年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时代。 古典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在市场自 由竞争条件下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增进国民财 富的途径。 • 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3 6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
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 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 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 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 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 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 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 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 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1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 机制和绩效以及政府怎样运用 经济政策来提高经济的绩效。
•1 3
研究内容之一: 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 劳动人口增长 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GNP
增长率
时间
•1 5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 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
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 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 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 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 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 率,利率,汇率等等。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 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 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 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 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 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
1.
2.逻辑实证: 也称为演绎法或抽象分析法。 它对 因果关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 的,借假设排除一切无关或次要的 因素,保留少数重要因素,从而从 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 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 实证研究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 因果关系,不存在“好或坏”, “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
微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研究中心 主要目标 新古典经济学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个量分析 家庭、企业、市场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社会福利最大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 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 变动之间的关系。 of Composition): 有些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 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 现合成推理的谬误。
•3 8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伴随着西 方国家经济实践的发展,沿着凯恩斯开辟的道 路,在不断的争论当中,得到了发展。 1)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的宏观经 济学
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的宏观经济学 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盛时期。
2)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的宏观经济学
1.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条件
1)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是当时严重的经济 大萧条和经济危机。
2)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条件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条件主要是两方面 的准备。 •一方面,是19世纪以来的关于经济危机和周期 性波动的理论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 必要的理论准备。 •另一方面,20年代以来经济统计学和经济计量 学的发展为宏观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 有效的工具。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 (2)新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3)对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兴趣 (4)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制度因 素的探索 (5)宏观经济学理论在观点上有 所趋同情况下的继续发展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是揭示
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验实证: 就是对个别经济现象因果联系的 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从中 挖掘出一般性的规律。认识路线 是从个别到一般。
•1 9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 Economy)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 政的影响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 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 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 增长速度
•4 4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贯穿始终的最 重要的假定之一。是指在进行逻 辑实证的研究过程中,总是假定 当事人非常明确行为的目标,在 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的进 行权衡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 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
这一时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大论战 时期,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遭受挫
折与批评,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对
派活跃的时期。
3)20世纪80—90年代的现代宏观经济学 经过20世纪70—80年代的理论论战,现代宏 观经济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获得了一些新 的进展和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共识,发生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上的趋同。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这主要是 以下一些方面: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一
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与其成本的降低不无关系。
•8
假定一个企业能够在保持其原有产量及价
格的条件下,通过降低其工资水平来使成 本下降,或者通过低工资来多使用工人, 那么,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经济 效益必定会得到提高。
但是这个在个别企业可行的方法,在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 么? 问题: 资源总能得到有效配置而 不会出现闲置吗?
•3
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
——萨伊定律(Say’s Law)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整个经济是完美和谐的进行的
如果真是这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就是理想的,然而 ·······
•4
······事实打破了这种完美。
误”)的明显例子。
•1 0
个人或家户勤俭持家、节约开支,当
然会等于在实际上增加收入,此即所 谓“节流”与“开源”同义。 但是,如果全社会的家户都这么做, 看起来会增加储蓄或收入,但实际上 却不会增加全社会的储蓄和收入,而 只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 1
因为全社会都增加储蓄就意味着全社
会都减少了投资和消费,当社会的总 需求量下降的时候,生产也会由于销 售的困难而缩减,价格也会因此而下 降,最终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减少。 当社会总收入减少的时候,储蓄当然 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宏观经济学者 所说的“储蓄的悖论”。

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 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 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 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
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 、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 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 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
家们,基本沿袭了古典经济学家侧重 研究微观经济问题的倾向。 只有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 经济学家以及少数经济学家在某些问 题上涉及到宏观经济理论和问题。
•2 9
现代宏观经济学时代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直至当 前西方宏观经济学活动的时代。其标志就是1936年凯恩 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