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15 春秋战国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用玉思想是在诸子蜂起、百家 争鸣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儒道法墨等学派、孔孟庄墨荀等圣人贤哲的 政治主张,集中表现出对尊天命、信鬼神、尊礼 教、尚孝道的宿命论批判,弘扬对人身境界真善 美的追求,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玉文化理论的基 础。
孔孟倡导的仁人、 克己、慎独、任贤的道 德观念和“贵玉贱珉” 思想理论的建立,标志 玉器人格化的形成。推 动了传统玉文化理论的 大解放和大飞跃,使古 玉器降贵纡尊、回归民 间,引发玉器创作和发 展方向的根本变化,为 传统玉器走向生活化、 世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 土,藏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龙形玉佩
战国
龙是玉佩中最基 本的样式,楚国 与中原都流行这 种“S”形玉佩。
透雕四龙玉璜
青色,体扁平, 呈弧形,透雕对称的四条龙, 曲身卷尾,单面阴刻眼、鳞、爪等。同时用阴线 刻出两条蛇纹,精雕细琢,布局对称,长15.2厘 米,宽4.6厘米,厚0.6厘米。
(4)工艺:铁器的使用使 琢玉显示高超的技艺,刻线 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 “游丝毛刀”是战国到西 汉玉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广泛采用镂雕技艺,出现 活环技术,如曾侯乙墓中的 透雕四龙六蛇佩、多节佩。
多节龙凤玉佩
3、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简介
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国王墓
(1)数量:该墓和其他贵族墓,共出土了3000多 件的玉器。 (2)品种:璜、瑗(礼玉); 玦、龙、凤、夔、鱼形佩(饰玉); 剑饰;梳;方牌(实用装饰)。 (3)纹饰:简单、多样,以阴刻线为主。如谷纹 、乳丁纹、圆圈纹、云纹、雷纹、涡纹等。 (4)特殊品种有:4件扁平玉人、三龙璧。
春秋晚期以后,冶铁技术取代青铜材料,玉器呈现 出精致、繁缛、华美的新工艺。 线条雕琢粗犷有力或细如毫发,磨光细致,光泽强 烈。镂雕及套环技术发达,纹饰精细多样,造型优美, 形成了系统的用玉制度,赋予玉器崭新的理念。
玉镂空龙凤纹饰
战国
1、春秋时期玉器的特征
(1)品种: 无工具; 礼器相对减少,玉璧和玉璜都较少,璜形器多 为三分之一圆弧形。 装饰用玉日渐盛行,佩饰大量增加,多为片状 玉佩。 (2)玉质:进入以和田玉为主流的时代。 (3)纹饰:普遍;排列规整、细密;云纹常见 ,龙身细长如蛇。 (4)工艺:铁制琢玉工具的使用,使镂雕、透 雕、浮雕技艺娴熟。
(2)造型:传统“C”形龙变成了“弓”形 、“S” 形及其他更加活泼的造型。 玉璧的形制和纹饰复杂,是战国时期最高制玉工 艺水平的代表作。 象生玉风格更趋写实,如马的各部位刻画逼真。 (3)纹饰特征: 纹饰类型多,流行云纹、雷纹、蒲纹、谷纹、涡 纹、网纹、龙风纹、螭虎纹等。一件玉器上有多种 纹饰,如双层、三层纹饰玉璧。 纹饰满而密,如曾侯乙墓中的龙形佩,以云纹为 主,空隙处雕有人字形纹、羽状纹、鳞纹、网纹。 玉器边线上加刻阴纹或阳纹边线。
十六节玉挂饰
战国早期
青色,五块玉料分别雕出十六节龙、凤、璧、环形 饰件,再用三个椭圆形活环及一根玉销钉将其连接成 一串,可以折卷。活环上均有榫头和铜销钉。 镂空和浮雕龙蛇、凤、鸟,身饰蚕纹,间杂弦纹、 云纹和绳纹等。是战国玉器中环节较多、纹饰复杂的 一件,堪称玉雕之杰作。通长48厘米,宽8.5厘米,厚 0.5厘米。
孔 子 春 秋
玉透雕双龙佩
战国
第四节
春秋战国玉
西周晚期夷王、厉王之时,早已一改早期文治 武功、天下安定局面,昏君暴疟、政治腐败,外 (戎狄)扰内(国人)忧,尽管共和行政,也未 能挽救颓废、衰败命运,最终幽王被杀于骊山脚 下,迫使平王东迁洛邑,结束西周王朝统治,历 史进入春秋时代(东周)。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5年(敬王)。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藏湖北省博物馆。
龙首玉璜
战国
青色,褐色浸痕,体扁平,形如半瑗,边沿有对称的凸 脊。两端各饰一张口的龙首。以绳索纹将器分隔成三块, 每块隐起不夫遇的云雷纹、蚕纹等,以示龙形的五官和 鳞甲。两端各有两圆孔,中央部位有大小不等的十一个 圆孔。其中六孔穿以金丝,将断开的两部分缀合在一起。 其他各孔供佩系用,雕琢精巧。通长11.8厘米,厚0.25 厘米,宽2.7厘米。
虎食人纹玉佩
战国
藏中国历 史博物馆
青色,体扁薄,长6.2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呈环状。中间透雕一虎扑于一裸体人身上,口衔人体 作吞食状,被衔人举手抬腿似作挣扎。环两侧有对称 的裸身缠螭人形纹饰。虎食人的纹饰与古代饕餮食人 的传说有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兽形玉佩
黄绿色,扁平,似虎,作伏卧状,卷耳,椭圆 形眼,宽鼻大口,下唇内勾,背呈连弧状凸起, 腹部垂圆尾部上前折,前后各一足,有肘毛。 长10.9厘米,宽4.6厘米,厚0.2厘米,
1977年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出土
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拱手玉人
黄色,扁平,头顶结角 形发髻,圆形脸,菱形 眼,鼻大,口小,双耳 突出,拱手而立,身着 长衣,饰花格纹,似成 年妇女形象,高4厘米。
虎形佩
春秋早期
长13.4厘米,宽7厘米,厚0.18厘米。
1983年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河南省信阳地区 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人首蛇身饰
春秋早期
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1983年河南光山宝相寺 黄君孟墓出土,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兽面纹饰
长7.6厘米,横宽 6.8厘米。
春秋
1976年山东蓬莱 村里集墓出土, 山东省烟台市博 物馆藏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前256年(赧(nan)王)。
西周的衰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1、西周政权王纲的宗法制、世卿世族制走向瓦解 ,君主权丧失,诸侯称雄,群雄争霸。导致“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演变为“政自诸侯出”,最终成为“政 自大夫出”的结局,政局变化若多事之秋,一部春秋 史,成为一部战争史,大小战役数百起。 2、神权政治动摇,一些新兴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开始传播,“民本”萌发,提倡天事、人事各不相关 ,根本上削弱了神权统治的宇宙观。 3、废除“井田制”,实施“初税亩”,建立的私 有土地制,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急剧变化, 加速阶级矛盾,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三龙环形饰
战国中期
最大直径6.4厘米,
1978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北平山 中山王陪葬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兽头玉带钩
深青色,长17.1厘米,宽2.2厘米,钩身扁长,圆形 钮,钩端呈兽头形,腹面有七个凹凸的方块,各饰纤 细的圆圈纹、卷草纹,方格纹及云纹等。尾饰兽面纹, 背面刻曲线纹、云纹。 1977年河北平山中山国王陪葬墓出土。
白色,长17.1厘米,宽7.4厘米,厚0.5厘米,体扁薄,呈半圆 形。两端镂雕龙首,龙口微启,唇微卷,露牙,环眼圆睁, 长耳后伏于颈,饰阴刻细线纹。龙身浮雕六行勾连纹。外缀 以对称的镂空夔纹,中部有一圆孔,可穿系。
现藏故宫博物院
勾连云纹灯
战国 照明用具,高 12.8厘米,灯 盘直径10.2厘米, 新疆和田青玉 故宫博物院藏
2、战国时期玉器的特征
(1)品种数量:玉器数量很多,以礼玉和饰玉为 主,璧、璜、琮等礼器较春秋时代又增加。 饰玉类分: 固定造型的传统装饰玉器,如珠、管、镯、牌等; 各种动物造型玉佩饰,如虎、鸟、兔、羊等; 几何形或仿其他事物形态的玉饰品,如璜形、圭 形、月牙形等。 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如玉带钩、玉剑饰、玉灯坐等 兼有实际用途和装饰性的日用玉器;环增多且样式新 ;出现玉印;出现最早的组佩。 丧葬玉类,有玉琀、玉瑱、玉鼻塞、缀面玉罩等。
1977年山东曲阜鲁国故 城墓葬出土,藏曲阜文 物管理委员会
战国鲁国
谷纹玉佩
战国
青色。由璧、珠、管、夔龙等十一件组成。璧 径5.2厘米,枣核长4.5厘米,径1.4厘米,圆柱其 中长者长4.6厘米,径1.3厘米,短者长3.3厘米, 径1.5厘米,扁圆形管长4.9厘米,夔龙长11厘米, 宽4.3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曾 侯乙墓出土,藏湖 北省博物馆
玉剑
青色,体扁平,全器作成一把连鞘的剑形, 通长33.6厘米,宽5.1厘米,厚0.5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藏湖北省博物馆。
龙纹玉镯
青色,内壁呈圆形,外壁呈圆角方形。四角各浮雕 一条卷龙,四面各浮雕一条卷龙,四面雕刻云纹和 谷纹。成对共存。高1.5厘米,长7.1厘米,宽6.9厘 米, 1978年 湖北随县曾侯 乙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 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四节佩
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 雷鼓墩曾侯乙墓 出土, 长9.5厘米, 宽7.2厘米, 厚0.4厘米, 藏湖北省博物馆
双龙纹玉佩
长5.9厘米,宽4.2厘米, 厚0.5厘米,青色,体扁 薄,呈桥曲形,透雕相 背对称的两条卷龙,龙 口吐舌,身上刻谷纹, 造型别致,雕琢精细。
虎形饰
春秋晚期
长8厘米,宽2.4厘米,厚0.3厘米
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河南 省文物研究所藏
虎形璜
长14.6厘米,厚 0.4厘米,
1978年河南浙川 下寺1号楚墓出土 藏河南省博物馆
春秋晚期
兽面纹玉带钩
黄色,有浸痕,呈铲形, 钩身饰兽面纹,双眼突出, 长眉上卷,左右和脊背用 阴线刻出卷曲纹、花形纹、 卷云纹等。钩端作回首兽 头状,背面圆形钮,并饰 菱形纹、勾云纹等。形制 特珠,雕镂精巧,长8.3厘 米,宽6.8厘米。
云纹玉梳
青色,体扁平,略呈梯形,梳背平直,转角圆滑,厚度至齿 口渐薄。二十二 齿,尖处薄锐, 梳背两面皆阴刻 云纹和斜线纹, 出自墓主头部, 长9.6厘米,中部 厚0.4厘米,齿口 宽6.5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 曾侯乙墓出土, 藏湖北省博物馆。
鸟纹玉环
青色,体扁平,圆 环形,中心有一大圆 孔。一面光素,一面 以双钩饰细密变形并 兼装图案的鸟纹,径 11.7厘米,厚0.2厘米。
双龙佩
高3.7厘米,最宽 4.8厘米,厚0.3厘 米,
1972年山西长治 分水岭墓葬出土 山西省长治市博 物馆藏
春秋晚期
兽面纹饰
长7.1厘米,宽7.5 厘米,
春秋晚期楚国
1978年河南淅川 下寺1号墓出土, 藏河南省文物研 究所
兽面纹玉梳
长7.7厘米,
厚0.5厘米,
春秋晚期
1978年河南
淅川下寺1号楚墓 出土, 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春秋黄国
1983年河南光山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人头饰
春秋早期 高3.8厘米,宽2.5厘米, 最厚1.8厘米。 1983年河南光山宝相寺 黄君孟墓出土,河南省 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 会藏
鸟兽纹璜
春秋早期
横宽11厘米,肉宽2.5厘米,厚0.2厘米, 1983年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1974年河北平山中山国墓 葬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 研究所。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
(1)数量:出土了300多件玉器。 (2)品种: 璧、琮、环、璜(礼玉); 玦、猪、牛、羊、鸟等动物佩饰; 梳、带钩(实用及装饰)。 (3)纹饰:主要是云纹,其次为变形蟠虺纹。 (4)工艺:阴刻、单面雕、双面雕、镂空雕。 (5)特殊品种:多节佩。
1977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墓葬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马
战国
高5.7厘米,底座长2.3 厘米,宽1.6厘米,玉质 晶莹,青色中泛黄色,马 昂首竖耳,张目前视,颈 部粗短,前胸突出,体肥 膘壮,形象逼真,线条 简洁,琢磨精细。 1978年曲阜市鲁故城出 土,曲阜市文物局收藏
双龙首玉璜
战国
各诸侯国文化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楚、晋、 齐鲁、秦、吴、燕文化圈。各地区的玉器风格也不 一致,出土玉器分散,大宗玉器主要出于诸侯贵族 之墓。 自1949年以来,各地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 葬已有6000多座,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从贵族到平 民墓葬,几乎墓墓有玉,反映当时用玉的普及、深 入和广泛,真可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 比德焉”的真实写照。
然而,社会现状却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 大发展,并进一步改变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方向。 传统用玉习俗(丧葬祭祀、王者尊严)反而得 到加强,各诸侯僭用天子之礼,代表极权的用玉思 想盛行,刺激了各诸侯国的用玉需求。 较著名的有: 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 1974-1978年发掘河北平山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墓、 1977年发掘山东沂水春秋莒(音局)国封大夫墓、 1986年江苏吴县吴国玉器窖藏、 1972-1975年陕西凤翔春秋时期秦国雍城遗址发掘 出西周宫廷祭祀玉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