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外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外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英语新课程教材内容新,语言活,课文按照典型的交际情景设置,淡化了语法教学,加强了听、说训练,体现了听说领先的语言习得原理,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外语教学的低效率并没有根本改观。因此,有必要对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
一、教学行为反思及原因剖析
1.重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传统的“教学”。即“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几乎成为教师的座右铭。
2.重学习知识结构,轻视文化背景。外语教学是在学生对外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他们既不懂语言,也很少知道外语文化,不能根据交际情景及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和策略,容易想当然地用中国式英语表达思想。
3.重知识结构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忽略情感因素,使学生硬把活生生的语言学成了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而不能欣赏英语材料中的审美因素。
4.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传统的文化教育以识字为起点,以做文章为目标。解放前学生入学都从“四书五经”开始,无论理解
与否,都要背得滚瓜烂熟。这是学习语文的方式,同时也是我们文化思想的体现。这种体现也渗透到外语教学中。
二、改变目前外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要彻底改变外语教学中“费时低效”的现状,就课堂教学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由学生被动接受答案转向主动求证答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只能使学生思维趋于僵化,成为张嘴待哺的“懒鸭”。要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必须走出这样的认识误区:即把学生当成等待注水的“容器”。曾几何时,“水桶效应(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风靡一时,无论你“容器大小”“吸收快慢”,我是倾尽所有,不遗余力地倒,直到注满为止。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可谓不真、不切,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感动。遗憾的是,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换言之,教师徒有一颗诲人不倦的责任心,却忽略了恰当方法的重要性。倘若教会他们探寻一泉活水的方法,使之自己“开挖、发掘”,得来的水源岂不更甜、更美?人的非智力因素可开发的潜能极大,何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发现规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要比单纯地接纳现成的知识更有意义。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智力活动的润滑剂,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催化剂,它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使之由僵化走向灵活多变;使学生由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防走向自我接受。我们应该摒弃陈旧的、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观念,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欢快地演,随意地写。这样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有主动探究的热情,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事实证明,要使学生积极采用研究性学习,就必须营造一种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情境。只有通过探究式学习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敢于研究、乐于研究,真正参与到问题的争论中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有针对性地审时度势,因材施教,以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陷入被动局面。
3.由句子教学向语篇整体教学转变。语篇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头语言。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是一种“综合整体”教学,把语言作为一个有机的组合体,而不是语言要素简单相加,应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外语教学应从语篇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义,通览全局,而不是让学生支离破碎地肢解文章,想当然地断章取义。
4.由答案向问题转变。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走出认识的误区,把答案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虽然在预习课文时对之
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些思考是混乱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理顺思路,调整思维结构。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当他们的提问不能涵盖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的疑问自己解答不全面、不准确时,就需要教师在课题上予以帮助、点拨。课文教学可先集中疑问,分析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思路,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领悟谋篇布局的匠心、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及读写规律,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5.由单一学科教学转向多学科、跨学科知识教学转变。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特点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融合。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得培养大批复合型、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整体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吸纳其他学科知识,使之系统化,形成联系风格,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中学英语课改任重道远,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上大胆改革与探索,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