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与重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

孙红淼最近读了王竹立教授编写的书籍《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在这本书中王教授以新建构主义为核心,整合了他近几年来对网络时代教与学方面的全部思考,并对其进行了拆分与重组使之系统化。王教授在本书中借助一些故事和案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一些抽象的理论,使看似枯燥乏味的一本书平添了不少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意蕴,让我欲罢不能。

在这本书中,王教授对于当下的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微课、精品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使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发生变化,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都是由于时代的变化引起的教育系统的新变化。但作为用信息技术改变人们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的电子书包似乎已经被人们淡忘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没有了价值,但它的价值更可能会在课外而不是在课内。近年来,也有不少微课或教育视频类的网站在模仿可汗学院的模式,不管效果怎样都是在试图取其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对于微课的定义现今仍莫衷一是,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于网络传播等优点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微课网站已应接不暇不少网络课程视频已逐渐向微课靠拢,其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微课在各种竞赛中风生水起,在各种媒体宣传中也热闹非凡,但真正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的却很少。王教授也对此做过相应的调查,除在一些试点学校的试点课堂中使用微课外,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微课的应用前景王教授也作出了判断:微课的未来是在网络上而不是在课堂上。因为微课迎合了信息时代网络学习的碎片化的需求,所以它将会长久存在。此外,微课设计是一门艺术、制作是一种技术、它的内容才是本质,从形式到内容可以结合王教授提出的“零存整取”的方法将知识整合起来,以便更有效的发挥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所谓的精品课程,根据书中的定义即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最初对精品课程的美好愿景,即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建设等,但在资源共享与建设方面存在不太成功之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日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育改革带来了不少便利,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课堂

教学模式。虽然翻转课堂在一些地区已经搞的如火如荼,但王教授用其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以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普遍推广翻转课堂条件还是不够成熟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翻转,对于一些结构严谨、内容固定、基础性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采用翻转课堂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王教授看来,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西联斯的关联主义理论深刻洞悉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所发生的变化并将知识分为三类:硬知识、软知识、连通性知识。今天的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半衰期也在大大的缩减,信息的流动性不可思议,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去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时代,即通过建构学习的方式去密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采用连通的方式去处理自己不大感兴趣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去选择,而这种洞察力需要长期的积累。针对这种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的问题王教授在他的新建构主义中提出了一种“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其核心思想就是将网络视为一个虚拟的知识银行,个人博客就好比是自己在银行开的账户,通过对一个主题的博文的不断“改写”,以达到化零为整、知识创新的目的。其实质也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积累碎片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改写、融合,将碎片知识整合起来并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将知识进行创新性重构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这种将知识整合起来的方法可以很好的使用与微课,因为微课本身也是碎片化的。“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个过程: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和创造性重构。对于实现每一个过程的方法和技巧王教授也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具有时效性的手段,这些都是他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总结出来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模式,根据情况灵活应用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新建构主义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者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和原则,有别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并且王教授在新建构主义中还提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继承前人知识并将知识在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不断的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将学习和创新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学习中创新、为创新而学习。这种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包容性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学习上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但创造性重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它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很深的阅历,还需要灵感加顿悟,不过如果能够像

王教授一样坚持“改写”自己的文章总有一天会出现顿悟和灵感的,创造性重构也随之而来。通过阅读王教授的论文、书籍和博客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王教授的博大精深,他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境界,这种精神品质实在敬仰!虽然王教授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但背后的精神、逻辑和道理是可以去领会的,也希望自己能将这种敬仰化为坚持下去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