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对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传统的欧洲建筑、园林与传统的中国建筑园林相比较,不难发现其各自特点。
中国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大规模的建筑群,如宫殿、陵墓等,常常会依山而建,利用山势起伏自然形成建筑物的错落排列。建筑物一般不高,但却种植有高大的树木。尤其是寺庙里类的建筑,更是常常刻意隐藏于林木之中。中国的建筑家有时不但追求外观上与自然一致,还会最求一些迷信的东西,如风水。中国的园林则更是如此。园林中往往置以假山,开凿小溪,种植的花草不下百种。概括说来,中国园林追求的就是尽量模仿自然。置身于最高境界的中国园林之中,会使你误以为身在大自然间,而非是人造环境。
欧洲的建筑风格与此大相径庭。欧洲人建城堡,倘若有山,则必定要建在山顶。建筑物高大雄伟,再砍光周围的树,数里之外也可见其雄姿。欧洲的园林往往只栽培有限的几种植物,占地面积最大的常是单一的草坪。树木被修整成圆椎、球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欧洲建筑追求的就是区别于自然,张显人为的作用,突出人对自然的改造。
中国人与欧洲人在建筑审美观上的不同正是他们不同自然观的一个体现。概括说来,中国人崇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附属。人类应该服从、顺应自然。在审美上认为自然的就是美的。中国的道教思想是这种自然观的代表之一。欧洲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关系。不是人类征服自然就是自然征服人类。
自然观是客观自然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在主观影响上的差别呢?大约5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智人,从非洲大陆分别迁移到了欧洲和亚洲。当时中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中部地区是由长江、黄河两条河流灌溉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农业耕种。定居中国的人类逐渐形成了农耕民族。只要尊崇季节气候的变化,按时播种、收割,他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中国人对这样的自然环境相当满足,于是养成了他们崇拜自然,臣服于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偶有天灾时,人们首先想到是向神灵祈求,而不是与天灾抗争。这里的神灵是人们心目中自然界的代表。由于中国总的来说是风调雨顺,一场灾害通常很快就会过去,这时候,人们会以为是自己的祈求的到了回报,这就更助长了这种自然观的形成。出于对自然的崇拜,中国人才会在行为,艺术,建筑等方面处处模仿自然。
欧洲的自然环境要恶劣得多。首先,欧洲少平原,多山地。其次,欧洲气候寒冷,直到两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开始转暖,欧洲大陆一直被冰雪覆盖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是农耕,连畜牧都十分困难。因此,定居欧洲的人类以狩猎民主为主。在他们心目中,自然界很容易被具体到了每一只羊、鹿、狼或豹的身上。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吃和被吃的关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与自然界战斗,并取得胜利。任何向自然界的祈求都不会得到回报。这样不同的客观自然界也就造就了完全不同的自然观。在欧洲人的自然观里存在着一些矛盾的观念。一方面,有对自然界的惧怕。这种观念是通过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徒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是人类永远无法改变的,甚至无法认知。另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在欧洲人心地植下了人与自然势不两立的观念,养成了欧洲人好斗、好胜的欲望。既然自然界强大恐怖,又与人类对立,那么,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改造都是无尚光荣的。这也
正是欧洲园林客意标榜人为因素的原因。
欧洲和中国都曾建立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如果拿来比较的话,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到公元1500年的明朝年间,中国人在生活水平、科技、教育、政治等方面都一路领先于欧洲。有人作过比较,公元15世纪时期,一个巴黎贵族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一个洛阳的马车夫。
造成华夏文明领先于欧中的原因之一是两地不同的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人类与自然最初的斗争中,由于人类的力量过于薄弱,一直处于劣势。在中国,本来自然条件就优越,加之其善于顺应利用自然界,中华文明发展的一直很顺利。而在欧洲,自然条件恶劣,人类与自然界的战争屡战屡败,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终于被宗教神权钻了空子上台执政。欧洲文明的发展为此停滞了一千多年。
虽然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但中国人的自然观还是有很多缺点的。主要是中国人过分高估了自然的力量,低估了人的力量。这种缺乏自信的自然观导致了中国人性格上的一些缺憾,比如,同欧洲人相比,中国人缺少野心,容易得到满足,缺乏主动性,缺乏探索和钻研的精神,抽象思维能力差。这些缺点是导致中华文明从500年前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文明的原因之一。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人的自然观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我读过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古代中国鲜有数学成就,能登大雅之堂的就更少了。还有一个例子,汉代刘徽在修订《九章算术》时,发现了其中的多处错误,如计算弓形面积的公式、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等。这些公式被用来计算建筑用料已有100多年了,期间应当有很多人发现过实际用料与预期不同,却从来没人想过这些公式是对是错。
中国人匮乏的数学天份正是受自然观影响的一个结果。由于中国人对现有的自然界颇为满足,也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蔓延开来,就造成了中国人普遍满足于问题在表面上得以解决,而对于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内因缺乏兴趣,懒于对问题刨根追底。所以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的客观观察阶段,极少有人把观察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更不要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自然了。数学作为一个最基础,最抽象的学科,受害也最深。
同样受到中国自然观负面影响的还有人文科学。
现在有很多电视剧是描述清朝时期社会人文的。大家看后可能有一种感觉,就是清朝的皇帝似乎个个都是雄才大略,开明勤政。电视剧自然会有一些夸张,但和事实是差距不大。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按照从明君到昏君的顺序排一下队,前十名里,清朝的皇帝可以占一半,而后一半里,清朝的一个都没有。然而中国恰恰就是在大清的统治下开始落后于西方的,为什么呢?单纯纵向来比较,清朝统治期间,中国国土面积扩张了三倍有余,人口增加了四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几倍。清朝的统治似乎还不错,但这只是我们没有考虑机会成本时得到的结论。
此时的欧洲在文化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政治上,民主制度终于战胜专政制度;科技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欧洲国家还把其领土和人民扩张到了地球上每一块大陆。欧洲的飞速发展把机会成本拉得极高,以至于清朝的皇帝们兢兢业业累到吐血,最后把收入减去成本一算,还是亏本的。民主制度由于保障了方向正确,和调动了多数人的积极性,从长时期来看,其效率远不是专制制度可以同日而语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欧洲一样自发的走向民主呢?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当时根本就没有民主的思想。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其中很多著作,如《社会契约论》等为日后的民主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在中国,说得出口的哲学思想都是先秦的,两千年里不但没什么进步,反而越来越差,最后已经没什么哲学,只剩下三纲五常之类专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思想了。没有民主的思想作指导,自然也不会有民主的实践。
我们已经提到过中国人的自然观过于崇尚自然,于是心甘情愿的臣服于自然。这种自卑,带有奴性的思想也使得中国人很轻易的屈服于“权威”,不敢有创新思想,尤其是那种把自己放到与权贵平等地位上的思想。以写论文为例,中国人喜欢拿古人的言行作论据,而欧洲人更喜欢以“批判某某某”为题。
前文所论述的是两种自然观对欧洲和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都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是要为现在和将来服务的。了解不同自然观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有利我们发展的自然观。
观察这两种自然观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就是人类的野心有多大,成就就可以有多大。人类是能够战胜自然的。这也是典型欧洲人的自然观。随着欧洲文明的胜利和广泛输出,我们中国人也普遍接受了欧洲的各种思想,比如马列思想,和我们正在学的自然辩证法,都是欧洲人创立的。中国人的自然观也普遍发生转变。例如,40年前,人定胜天的观念在中国就很流行。
我觉得这种转变是使中国富强的一个很好的开端。虽然大跃进以失败告终,但这不等于人定胜天不正确。“人定胜天”不是说人类谁便怎么样做都会战胜自然。战胜自然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并且可能还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下面用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例:当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应该牺牲哪一样?谁都知道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很重要,最好两样一起做。问题是一定要牺牲一样的时候?其实回头看看历史,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就是牺牲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