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的本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 第)期 $##) 年 " 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89:4*; 8< =>4 ?9 @8;;ABA
/012 (3 402 ) 5672 $##)
音 乐 美 的 本 质
《论音乐的美》 —— — 兼评汉斯立克 $ 傅利民
! 江西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 江西 南昌 ""##$% &
%%%%%%%%%%%%%%%%%%%%%%%%%%%%%%%%%%%%%%%%%%%%%%%%%%%%%%%%%%%%%%%%%%%%%%%%%%%%%
!) #
声功能法则, 追求着一种协和的美, 而到了 )+ 世纪 )+ 年代以后人们已不再满足以往的协和之美,这是人的 主观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音乐美不仅存 在于客观的音响里,它也随人们审美艺术观的变化而 发展。 探讨音乐的美必须涉及到音乐的内容、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问题。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特别复 杂。我们认为音乐同其他事物一样,其内容和形式是 不能随意加以混淆的。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 面。音乐的内容是体现在音乐中的人对特定事物的感
<J%-=+’-1 234567 89 :5;<= <; 4> <:?8@64>6 68?<= 89 :5;<= ?A<B8;8?A7$ CA3 D34567 89 :5;<= <; @3;34@=A3E 9@8: 6A3 >85:3>8> 89 :5;<= 4; F3BB 4; 9@8: 6A3 FA8B3 ?@8=3;; <> FA<=A :5;<= <>9B53>=3 A5:4> ;8 4; 68 G36 4 =8:?B363 <E34 89 6A3 3;;3>=3 89 D34567 89 :5;<=$ K#. L2=M%1 234567 89 %5;<=H %5;<= +8>63>6H %5;<= I8@:H J3>;3 89 234567
!" #
情反应,而形式则是这种感情反应的音响手段。二者 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没有音乐的内容就谈不上 用来体现这种内容的形式;没有音乐的形式,音乐内 “ 音乐的内容是通过乐音的运动展 容也就无从体现。 现出来的,其形式也具有一般运动的特点,这一点与 舞蹈、 文学、 戏剧、 电影有其相同之处, 但音响既不可 见, 又不可触, 无形无体, 只凭听觉来感受掌握, 音乐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傅利民 ! ).-( , &, 男, 江西丰城人, 中央音 江西师大艺术学院教授。 乐学院 .. 级博士生,
性,即是说,我们应该从客观的音乐本体以及音乐作 用于人的整个过程等方面来考虑。对音乐美的研究离 不开对音乐自然属性中的物理学、音响学的探索,从 审美属性角度来看,即使是在乐句中简单的一个音, 也不同程度的含有美的因素。音乐作为客观的实体, 必然有其存在的方式,这就是音乐形式。音乐形式包 含着音乐的审美属性。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音乐 形式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这是音乐美学要探 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历来美学家都极为重视,争论也 极为激烈。不过,我们认为在探讨音乐形式美的问题 时应以音乐内容为前提。音乐内容包含着社会属性和 审美属性两个方面,它牵涉到音乐的本质是什么的问 题。历史上对音乐的本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从最一 般的概念来看,音乐内容是否与现实有关以及作者对 现实的态度,这些必然反映或渗透到作品中去。作品 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传达到 听众耳中所引起的反应闪烁着无数的美点,组成了社 会属性和审美属性的音乐审美信息网络。音乐实践证 明, 听众对音乐所起的反应, 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 之处。因此,我们在对于音乐美的考察时应该全面而 客观。 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美绝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内容,
!"# $%%#&’# () *#+,-. () /,%0’
—1233#&- (& *#+,-. () /,%0’ *. 4+&%506
78 90:30&
; !"# <=-% >&%-0-,-# () ?0+&@A0 B2=3+5 8&0C#=%0-.D B+&’"+&@D ?0+&@A0D EEFFGHD 1"0&+ I
!& # 的形式与内容难解难分。 ” 因此, 我们对于音乐的内
wk.baidu.com
$ %"&’ (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汉斯立克关于音乐美的概念。他说音乐的美仅仅 在于形式,这是不符合音乐客观事实的。我们认为音 乐的美除体现于我们所能感觉的乐音音响以外,它更 (思想 ) 深藏于音乐的内容 中。仅声音运动的形式显然 是不能概括音乐美的全部的。音乐美应该是“深刻而 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同与之相适应的、富于独创性的 音乐形式的高度统一。不包含充实、深刻的思想情感 “ 充实深刻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 相反, 音响形式将其体现,也就不能成为艺术欣赏的对 象” 。
!) #
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不能作简单的理解,否则我们将 很难全面地把握音乐的美。对于汉斯立克来说,音乐 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似乎根本不存在,因为他认 “乐音的运动形式 ” 为音乐的内容就是 , 并认为组成整 体的乐音是音乐的内容,而乐曲的主题就是音乐的主 《平均律琴曲集 》 要内容。那么按他的说法, 巴赫的 第 一集第一首前奏曲从头至尾是一个琶音变化,没有形 没有主题,也就是没有内容了。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的。该曲并不是没有旋律,而是旋律隐藏在和声声部 进行中间。汉斯立克不承认音乐可以表现,否定音乐 的情感内容。他从音乐的特殊性质出发对感情美学所 进行的批判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对感情美学中合理 这又使他陷入了 的 $ 思想内容 ( 成份也给全盘否定了, 新的困境。音乐擅长于表现感情,通过表现感情可以 间接地反映支配这种感情的思想意识,或者在表现某 种形象和意境的时候通过联想,隐喻着和这种形象或 者意境有密切关系的思想概念。音乐是一个比较活跃 的、易变的因素,它随着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生活的 的变革。而这种形式的变革又反转过来促进内容的深 化。我们认为无论哪位作曲家总是想通过自己的音乐 向他周围的人们说些什么,否则要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不可理解的。 音乐的美只有在听众听了音乐后才会得以实 现。音乐接受在个人身上综合体现为乐感。乐感是审 美感受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心理功能综合、 (欣 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的过程。我们常常将音乐接受 赏 )的过程划分为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理性把握三 个环节。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受和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 展,这一认识规律同样适用于音乐欣赏的过程。音乐 作品作为人们感受和认识的对象,其中已包含了感情 因素和理性因素的高度统一。因此,以上音乐欣赏的 三个环节是不可机械地分割的。从音响感知到情感体
&) #
“审美探讨的研究对象, 克强调 首先是美的物体, 而不 是感受着的主体。 ” $ %& ( 这个论点有着极大的片面
!" #
“没有作为感受音乐美的主体听众, 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变化推动着音乐形式发生相应 性, 对于音乐而言, 而只强调音乐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这似 “它同主体的精神发展,同人的主观 乎是难以理解的” , 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习惯的变化等有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 %’’ ( 在古典、 浪漫时期, 创作遵循着调性与和
)--" . 第 0 卷 /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 ,’・
验这个过程,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感情过程,其中已 经包含着对理性因素的理解;而从情感体验到理解这 个过程也不仅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汉斯立克认为欣赏 者在感受音乐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完全是非审美性 的, 是生理性的。他承认音乐欣赏中的感情活动, 但又 否定音乐原感情内容和理性把握。当他解释音乐的情 感影响力时,只用生理学的知识来为其辩护。音乐对
摘
要: 关于音乐的美是音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研究音乐美的问题, 不仅要从音乐的
本体, 还要从音乐作用于人的整个过程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以求全面、 深入的揭示出 音乐美的本质。 关键词: 音乐美; 音乐内容; 音乐形式; 美感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傅利民: 音乐美的本质
《论音乐的美 》 —— — 兼评汉斯立克
第" 期
而把它限制在纯粹感性的外在形式的范围内,他认为 “音乐美是一 音乐的内容不过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 , 种特殊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 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 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 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 — 这些东西 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 们感到美的愉快 ” 。
%%%%%%%%%%%%%%%%%%%%%%%%%%%%%%%%%%%%%%%%%%%%%%%%%%%%%%%%%%%%%%%%%%%%%%%%%%%%%
关于音乐美的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曾进行过不 懈的探索和讨论。从历史上看,对音乐美的解释大体 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致力于音乐本身的研究。认 为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寻找,只能从 乐音运动形式中去把握。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决、不 依赖于音乐之外现象的艺术。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什 “自律论 ” 么也不表达, 什么也不意味, 这就是 派的主 要观点。汉斯立克就是西方自律论派最早的代表之 一。另一类则着重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认为音乐 “他律论 ” 作品的音响结构、 整体发展, 这就是 派的主 要观点, 其代表人物有李斯特、 瓦格纳、 格柏辽兹等。 以上两类从不同角度探索了音乐美的本质,各有其立 论和特点,但作为科学地来阐释这一问题的实质仍欠 全面。我们认为,对音乐美的问题可分三个层次。第 一,音乐美应该是人化自然中特有的社会价值与感人 属性;第二,音乐美应该是真与善同动人的音乐感性 形象相统一;第三,音乐美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在 音乐创作或表演中的感性显现。可见,在考察音乐美 的时候不能离开它的社会属性、审美属性和自然属
内容, 作品的音响形式再巧妙也只能是空洞的外壳。” 成一条明显的旋律线,旋律是主题集中的表现,因而
$ %’* ( 音乐作为一种供人来欣赏的艺术, 考察
它的美时还不能完全排除审美主体的因素。音乐的美 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者主体来说,是否能 成为现实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欣赏者 “音乐不是自然界的一个客体, 主体的主观因素。 而是 一种精神产品,是现实通过艺术家心灵折射的一种主 观映象, 因此它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 $ %’’ ( 汉斯立
认为音乐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审美的愉快,它 还可以间接地反映思想意识和生活现象,能起到描 绘、 隐喻和抽象思维的作用。总之, 音乐的社会功能可 概括地归纳为审美作用、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三种。汉 斯立克只承认音乐的美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审美 的愉快,而对音乐所具有的其他功能采取一概否定的 态度,这是片面的。他认为情感的内容包含着概念的
人的神经系统确实有刺激作用。音乐激发人的情感, 核心,它只通过概念才能予以说明,而音乐不能重现 这之中包含着一定的生理因素是不能否认的。但是, 概念, 因此音乐不能表达情感。其实, 音乐使人们最易 这种因素根本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东西。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人们在欣赏它时所产生的 情感活动主要不是生理性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性现象。欣赏者主体的情感活动是达到对音乐美的把 握的中心环节。 研究音乐的美离不开探讨音乐的社会功能。我们 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最易感化人们的心灵,欣赏者 能通过音乐把自身所蕴藏着的一切都唤醒出来。 对音乐美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又深入探讨的 课题,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形形色色的各种音乐美学思 潮,总结和剖析不同的音乐美学流派,吸取他们合理 的内核, 以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 " # 汉斯立克 $ 论音乐的美 ! % #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 # 于润洋 $ 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 ! * # $ 音乐美学问题讨论集 ! + #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 # 叶绝之, 蒋一民 $ 音乐美学导论 ! %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责任编辑: 刘君君 校对: 刘君君 /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89:4*; 8< =>4 ?9 @8;;ABA
/012 (3 402 ) 5672 $##)
音 乐 美 的 本 质
《论音乐的美》 —— — 兼评汉斯立克 $ 傅利民
! 江西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 江西 南昌 ""##$% &
%%%%%%%%%%%%%%%%%%%%%%%%%%%%%%%%%%%%%%%%%%%%%%%%%%%%%%%%%%%%%%%%%%%%%%%%%%%%%
!) #
声功能法则, 追求着一种协和的美, 而到了 )+ 世纪 )+ 年代以后人们已不再满足以往的协和之美,这是人的 主观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音乐美不仅存 在于客观的音响里,它也随人们审美艺术观的变化而 发展。 探讨音乐的美必须涉及到音乐的内容、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问题。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特别复 杂。我们认为音乐同其他事物一样,其内容和形式是 不能随意加以混淆的。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 面。音乐的内容是体现在音乐中的人对特定事物的感
<J%-=+’-1 234567 89 :5;<= <; 4> <:?8@64>6 68?<= 89 :5;<= ?A<B8;8?A7$ CA3 D34567 89 :5;<= <; @3;34@=A3E 9@8: 6A3 >85:3>8> 89 :5;<= 4; F3BB 4; 9@8: 6A3 FA8B3 ?@8=3;; <> FA<=A :5;<= <>9B53>=3 A5:4> ;8 4; 68 G36 4 =8:?B363 <E34 89 6A3 3;;3>=3 89 D34567 89 :5;<=$ K#. L2=M%1 234567 89 %5;<=H %5;<= +8>63>6H %5;<= I8@:H J3>;3 89 234567
!" #
情反应,而形式则是这种感情反应的音响手段。二者 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没有音乐的内容就谈不上 用来体现这种内容的形式;没有音乐的形式,音乐内 “ 音乐的内容是通过乐音的运动展 容也就无从体现。 现出来的,其形式也具有一般运动的特点,这一点与 舞蹈、 文学、 戏剧、 电影有其相同之处, 但音响既不可 见, 又不可触, 无形无体, 只凭听觉来感受掌握, 音乐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傅利民 ! ).-( , &, 男, 江西丰城人, 中央音 江西师大艺术学院教授。 乐学院 .. 级博士生,
性,即是说,我们应该从客观的音乐本体以及音乐作 用于人的整个过程等方面来考虑。对音乐美的研究离 不开对音乐自然属性中的物理学、音响学的探索,从 审美属性角度来看,即使是在乐句中简单的一个音, 也不同程度的含有美的因素。音乐作为客观的实体, 必然有其存在的方式,这就是音乐形式。音乐形式包 含着音乐的审美属性。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音乐 形式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这是音乐美学要探 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历来美学家都极为重视,争论也 极为激烈。不过,我们认为在探讨音乐形式美的问题 时应以音乐内容为前提。音乐内容包含着社会属性和 审美属性两个方面,它牵涉到音乐的本质是什么的问 题。历史上对音乐的本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从最一 般的概念来看,音乐内容是否与现实有关以及作者对 现实的态度,这些必然反映或渗透到作品中去。作品 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传达到 听众耳中所引起的反应闪烁着无数的美点,组成了社 会属性和审美属性的音乐审美信息网络。音乐实践证 明, 听众对音乐所起的反应, 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 之处。因此,我们在对于音乐美的考察时应该全面而 客观。 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美绝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内容,
!"# $%%#&’# () *#+,-. () /,%0’
—1233#&- (& *#+,-. () /,%0’ *. 4+&%506
78 90:30&
; !"# <=-% >&%-0-,-# () ?0+&@A0 B2=3+5 8&0C#=%0-.D B+&’"+&@D ?0+&@A0D EEFFGHD 1"0&+ I
!& # 的形式与内容难解难分。 ” 因此, 我们对于音乐的内
wk.baidu.com
$ %"&’ (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汉斯立克关于音乐美的概念。他说音乐的美仅仅 在于形式,这是不符合音乐客观事实的。我们认为音 乐的美除体现于我们所能感觉的乐音音响以外,它更 (思想 ) 深藏于音乐的内容 中。仅声音运动的形式显然 是不能概括音乐美的全部的。音乐美应该是“深刻而 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同与之相适应的、富于独创性的 音乐形式的高度统一。不包含充实、深刻的思想情感 “ 充实深刻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 相反, 音响形式将其体现,也就不能成为艺术欣赏的对 象” 。
!) #
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不能作简单的理解,否则我们将 很难全面地把握音乐的美。对于汉斯立克来说,音乐 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似乎根本不存在,因为他认 “乐音的运动形式 ” 为音乐的内容就是 , 并认为组成整 体的乐音是音乐的内容,而乐曲的主题就是音乐的主 《平均律琴曲集 》 要内容。那么按他的说法, 巴赫的 第 一集第一首前奏曲从头至尾是一个琶音变化,没有形 没有主题,也就是没有内容了。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的。该曲并不是没有旋律,而是旋律隐藏在和声声部 进行中间。汉斯立克不承认音乐可以表现,否定音乐 的情感内容。他从音乐的特殊性质出发对感情美学所 进行的批判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对感情美学中合理 这又使他陷入了 的 $ 思想内容 ( 成份也给全盘否定了, 新的困境。音乐擅长于表现感情,通过表现感情可以 间接地反映支配这种感情的思想意识,或者在表现某 种形象和意境的时候通过联想,隐喻着和这种形象或 者意境有密切关系的思想概念。音乐是一个比较活跃 的、易变的因素,它随着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生活的 的变革。而这种形式的变革又反转过来促进内容的深 化。我们认为无论哪位作曲家总是想通过自己的音乐 向他周围的人们说些什么,否则要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不可理解的。 音乐的美只有在听众听了音乐后才会得以实 现。音乐接受在个人身上综合体现为乐感。乐感是审 美感受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心理功能综合、 (欣 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的过程。我们常常将音乐接受 赏 )的过程划分为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理性把握三 个环节。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受和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 展,这一认识规律同样适用于音乐欣赏的过程。音乐 作品作为人们感受和认识的对象,其中已包含了感情 因素和理性因素的高度统一。因此,以上音乐欣赏的 三个环节是不可机械地分割的。从音响感知到情感体
&) #
“审美探讨的研究对象, 克强调 首先是美的物体, 而不 是感受着的主体。 ” $ %& ( 这个论点有着极大的片面
!" #
“没有作为感受音乐美的主体听众, 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变化推动着音乐形式发生相应 性, 对于音乐而言, 而只强调音乐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这似 “它同主体的精神发展,同人的主观 乎是难以理解的” , 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习惯的变化等有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 %’’ ( 在古典、 浪漫时期, 创作遵循着调性与和
)--" . 第 0 卷 /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 ,’・
验这个过程,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感情过程,其中已 经包含着对理性因素的理解;而从情感体验到理解这 个过程也不仅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汉斯立克认为欣赏 者在感受音乐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完全是非审美性 的, 是生理性的。他承认音乐欣赏中的感情活动, 但又 否定音乐原感情内容和理性把握。当他解释音乐的情 感影响力时,只用生理学的知识来为其辩护。音乐对
摘
要: 关于音乐的美是音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研究音乐美的问题, 不仅要从音乐的
本体, 还要从音乐作用于人的整个过程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以求全面、 深入的揭示出 音乐美的本质。 关键词: 音乐美; 音乐内容; 音乐形式; 美感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傅利民: 音乐美的本质
《论音乐的美 》 —— — 兼评汉斯立克
第" 期
而把它限制在纯粹感性的外在形式的范围内,他认为 “音乐美是一 音乐的内容不过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 , 种特殊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 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 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 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 — 这些东西 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 们感到美的愉快 ” 。
%%%%%%%%%%%%%%%%%%%%%%%%%%%%%%%%%%%%%%%%%%%%%%%%%%%%%%%%%%%%%%%%%%%%%%%%%%%%%
关于音乐美的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曾进行过不 懈的探索和讨论。从历史上看,对音乐美的解释大体 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致力于音乐本身的研究。认 为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寻找,只能从 乐音运动形式中去把握。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决、不 依赖于音乐之外现象的艺术。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什 “自律论 ” 么也不表达, 什么也不意味, 这就是 派的主 要观点。汉斯立克就是西方自律论派最早的代表之 一。另一类则着重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认为音乐 “他律论 ” 作品的音响结构、 整体发展, 这就是 派的主 要观点, 其代表人物有李斯特、 瓦格纳、 格柏辽兹等。 以上两类从不同角度探索了音乐美的本质,各有其立 论和特点,但作为科学地来阐释这一问题的实质仍欠 全面。我们认为,对音乐美的问题可分三个层次。第 一,音乐美应该是人化自然中特有的社会价值与感人 属性;第二,音乐美应该是真与善同动人的音乐感性 形象相统一;第三,音乐美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在 音乐创作或表演中的感性显现。可见,在考察音乐美 的时候不能离开它的社会属性、审美属性和自然属
内容, 作品的音响形式再巧妙也只能是空洞的外壳。” 成一条明显的旋律线,旋律是主题集中的表现,因而
$ %’* ( 音乐作为一种供人来欣赏的艺术, 考察
它的美时还不能完全排除审美主体的因素。音乐的美 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者主体来说,是否能 成为现实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欣赏者 “音乐不是自然界的一个客体, 主体的主观因素。 而是 一种精神产品,是现实通过艺术家心灵折射的一种主 观映象, 因此它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 $ %’’ ( 汉斯立
认为音乐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审美的愉快,它 还可以间接地反映思想意识和生活现象,能起到描 绘、 隐喻和抽象思维的作用。总之, 音乐的社会功能可 概括地归纳为审美作用、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三种。汉 斯立克只承认音乐的美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审美 的愉快,而对音乐所具有的其他功能采取一概否定的 态度,这是片面的。他认为情感的内容包含着概念的
人的神经系统确实有刺激作用。音乐激发人的情感, 核心,它只通过概念才能予以说明,而音乐不能重现 这之中包含着一定的生理因素是不能否认的。但是, 概念, 因此音乐不能表达情感。其实, 音乐使人们最易 这种因素根本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东西。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人们在欣赏它时所产生的 情感活动主要不是生理性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性现象。欣赏者主体的情感活动是达到对音乐美的把 握的中心环节。 研究音乐的美离不开探讨音乐的社会功能。我们 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最易感化人们的心灵,欣赏者 能通过音乐把自身所蕴藏着的一切都唤醒出来。 对音乐美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又深入探讨的 课题,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形形色色的各种音乐美学思 潮,总结和剖析不同的音乐美学流派,吸取他们合理 的内核, 以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 " # 汉斯立克 $ 论音乐的美 ! % #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 # 于润洋 $ 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 ! * # $ 音乐美学问题讨论集 ! + #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 # 叶绝之, 蒋一民 $ 音乐美学导论 ! %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责任编辑: 刘君君 校对: 刘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