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也指那些反对理性哲学的各种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论、意志论、生命哲学、无意识、直觉论、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等。

一般人常见的十二种非理性观念:

1. 需要被赞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绝对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赞许。

2. 过高的自我期许:人在各方面都必须能力十足,完美无缺。

3. 责备:有些人很坏、邪恶、卑鄙,应该受到责备惩罚。

4. 面临灾难:当事情不能尽如己愿时,一定是可怕的灾祸。

5. 不必负责:不愉快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个人一定无法加以控制。

6. 忧虑: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必须要常记挂在心里。

7. 逃避问题:逃避某种困难或责任,总一定比面对问题还来的容易。

8. 无助感:过去的经验与事件,是现在行为的决定者,过去的影响一定是无法磨蚀。

9. 完美主义:每个问题一定有一个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法,而且必须找到,否则将会有大灾难。

10. 依赖: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并应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去依靠。

11. 过分关切:一个人应该为别人的难题或困扰而烦恼。

12. 惰性:个人的自我陶醉或不必积极参与活动,也必能带来极大的喜悦。

非理性,唯意志: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意志绝对化,神秘化,把意志看成是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认为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学说,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构架,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全部。他就是从唯意志论和和反理性主义走向了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尼采,是著名的意志主义哲学家,其哲学是直接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的,他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但他反对叔本华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遁世思想,不过并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论断。在他看来,“人生是多灾难的,而且常常是无意义的”①,这使人生陷于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恐怖的“苦海”。

二者的人生观都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其最大的不同是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尼采的人生观是积极悲观的人生观。尼采人生观是叔本华人生观的发展。

◎【形而上学的概念】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在主要西方语言中其形式都很相似,如英语的“metaphysics”、法语中的“la metaphysique”、德语中的“die Metaphysik”、意大利语中的“la metafisica”等。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而亚里士多德可能称做“第一原理”、“哲学”。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分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而上学争议;另一部分是因为形而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而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而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既在字面意义上相近,在实际意义上也很符合,属于经典的翻译。

·两个基本含义

第一种:

形而上学可以理解为:对终极实在的研究。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个定义似乎很难理解,而且也提供不了什么实际的内容,但是请相信,这个定义是能反映其内涵和外延的最好的定义了。这一点,只要明白了形而上学的内涵和外延,才会明白。下面详细解释这一定义。

先打个比方,一把直尺插进水里,你的眼睛看见那把直尺是弯的。但是,你关于直尺的知识与你的光学知识告诉你:直尺不是弯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见它是弯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这就是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是像那把直尺一样,不是把它的本质正确地呈现给了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而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或有所误解?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等等。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还有它广义上的含义。既然说,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研究世界本质的,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如果说有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

对于前一个问题,有人回答说:“我们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可知论)有人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可知论)对于后一个问题,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形而下形而下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

人的认识和认识的积累与提萃,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上是对具体的客体的抽象和超越,也可以叫哲学;形而下是以具体的客体为基础的研究,也可以叫科学。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近代科学的形下性与实证性是近代科学的根本特征,这一点在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8]

的培根(1561-1626)的看法里,体现得就最为明显或系统。因为在培根看来,只有出于感觉与经验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感觉与经验这可实证的东西才是一切知识的泉源。恩格斯说:“按照他的学说……科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用理性的研究方法去整理感官所提供的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近代的科学都是以经验、实验、实证为基础,观察与实验的实证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乃至近代以来的所谓“哲学”其实也是靠可推理或可实证的自然哲学来发展的,恩格斯评价培根时谓之:“在他看来,自然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的最主要的部分。”“哲学”尚且如此(科学化),近代所谓“科学”的形而下性,也就可想而知了,亚·沃尔夫谓之“在近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