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国传统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元明清时期
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
传统蒙学读物大约2000种,此阶段占90%。
体裁日益多样化。
综合性蒙学教材。《三字经》《幼学琼林》 伦理道德教材。
韵语体——《弟子规》《女儿经》《教儿经》 散文体——《童蒙训》《童蒙须知》《小学》 小儿语体——《小儿语》《续小儿语》 格言谚语体——《增广贤文》《名贤集》 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

弟子规
子欲养而亲不待
蒙养教材:童蒙阶段使用的识字课本。 自西周至清末,绵延数千年。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周—秦汉:以识字为主,姓氏名物的堆积
西周《史籀篇》,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秦代《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汉代《急就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
成功的奥秘:
第一,内容丰富,知识密集。 第二,句子短小,便于诵读。
第三,语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易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2章 中国传统蒙学
蒙学,是启蒙之学的简称。
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 “蒙以养正,圣功也”
一、研究蒙学的意义
探查各个时代精神风貌、性格气质和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精英儒家伦理
世俗儒家伦理
二、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
小学教育的任务——打模坯
学会并遵循传统的行为规范
大学教育的任务——加光饰
篇末歌颂汉德: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 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 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 博士先生”。
《千字文》
南北朝周兴嗣所作,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
四字一句,共250句。精妙佳作。
基本内容:
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传统纲常; 宫廷宏伟,达官显贵;名人伟绩,名胜古迹。
《声律发蒙》
元代学者祝明所编, “对偶浑成,音响自合” 开篇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联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增广贤文》
辑录先贤的格言名论 ,作者不详。
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特点
内容的稳定性与时代性
类型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形式的简洁性与趣味性

既是启迪蒙稚 , 对于课本的要求必须具备生动活泼、浅显易懂 , 读起来琅琅上口 , 便于记诵的特点 , 虽然课本编写者的身份不同 , 各时代的崇尚也不一样 , 但这些课本的编写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不 同阶段和内容的课本又有不同的形式。 一是韵文短语 作为识字课本 , 必须浅显易懂。如所为“三、百、千” ,即《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 文》 , 或三言 , 或四言 , 读起来不但合仄押韵 , 琅琅上口 , 而且便于记诵 , 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 , 也 深得儿童喜爱 , 所以这种形式应用的最广 , 其生命力也最长。直到近代甚至现代生活中还在不断的 应用 , 如许多告示 , 乡规民约及一些宣传材料等等。
“世人向以三家村村夫子之孤陋寡闻、抱 残守缺而轻藐之,无人究心于其行径。殊不 知彼等虽仕途无缘,似已百无一用,但多拘 谨自爱,乐天知命,安分守己,虽不得志, 多能独善其身,以淑世任事为怀,以承担民 间风教为己任,实乡曲之导师,地方之柱石, 一方文教之重镇。其影响之普遍深远,并不 下于大圣大贤。”

四、蒙学教材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语义更加鲜明
《千字文》
《急就篇》
汉元帝时,史游所作。全书2144字,共34章。
开篇——以七言句式自序 姓氏名字。三言句式 正文——服器百物。七言句式 文学法理。七言句式 篇末——以四言句式,歌颂汉德
开篇自序: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蒙学十三经
识字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 训诫类的《小儿语》、《弟子规》、《朱子 家训》、《名贤集》和《论语》 韵语类的《千家诗》和《声律启蒙》 典故、知识类的《蒙求》、《龙文鞭影》和 《幼学琼林》。
1
识字类 汉朝人史游所编的《急就篇》 , 后逐渐产生了《三字经》 、 《百家 姓》 、 《千字文》及各种杂字类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课本。从古 至今 , 这类课本非常多 , 其中不少在各种经籍志中都有所著录。 德育类 儿童人品志向培养 , 于是有关初级道德修养内容的图书大量涌现 , 如 《弟子职》 、 《弟子规》 、 《孝经》以及各种家训 , 最具代表性的 是历代所编的家训 , 虽然各个时期价值观念不尽相同 , 但对于做人的
使行为规范内化,并自觉地运用,达到“从心 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三、传统蒙学中的教师
学塾类型:家塾 、私塾 、义塾
教师称呼:塾师 、蒙师 、馆师、学师、书师、
训蒙先生、西席、西宾、馆宾 经济待遇:束修 、膳食 、节敬 社会地位:古代乡村的知识精英和道德表率, 受人尊崇。

“乡邦群黎依信仰望,已崇若嵩岳,戴为 一方文宗,奉为当代圣贤。”



开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清后期风靡全国。
形式——两两对偶,读来上口。
“读了《增广》会说话” 内容——广收博采,不拘一格。 是古代人处世诀窍、生活经验的总结。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咏史绝句》《叙古千文》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对类》《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名物蒙求》
《算学启蒙》
《三字经》
宋人所作,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几乎成为蒙书的
代名词。全文1086字。
这是儿童正式开始学习的主要内容 ,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识字课本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古人在这方面确实煞费苦心 , 无论教师 , 学者 , 还是父母 , 都非常重视
普遍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 其中不少为家庭教育的名篇。
3

技巧类
这一类图书主要是训练和指导学童写作能力的 , 如前提到的《对类》 、 《笠翁对韵》 、 《神童诗》 、 《千家诗》和颇负盛名的《唐诗三百首》 、 《文章正宗》等 , 许多图 书对文章和诗词的选择非常讲究 , 并对其进行圈点注评 , 有些注解和评点很详细 , 从字 的音、义 , 文章的结构都有清晰的注解和评说 ,有关重要的句子和章节还加圈点或者划 线 , 这些无论对学生理解问题、辨析问题或对于写作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4
知识类
这类图书编选主要为增加学生知识层面 , 所以选材比较广泛 , 但广泛中每种图书的侧重 又有所不同 , 有以介绍人物故事为主的 , 如《龙文鞭影》 , 有以介绍历史演进为主的 ,
如《四字鉴略》 , 有以介绍自然、掌故和社会常识为主的 , 如《幼学琼林》等 , 应该说
明的是 , 这些图书的知识侧重面虽然不同 , 但却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 都包含有自然、社 会、历史、人生等多方面知识 , 纵观历代编选的蒙学读物 , 几乎每一种都具有这个特 点 , 这也是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 这一特点始终贯穿于蒙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 从而真正达到了《易经》上所说的“蒙以养正”的目的。



二是散文
随着学习的深入 , 内容的不断增多 , 同时也由于学童经过初级的学习 ,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读写能 力 , 开始产生求知的愿望 , 所以希望看一些内容较深一点的书籍 , 于是出现了一些散文形式的课本 , 内容多是历史和人物故事 , 有些图书还配有插图 使其图文并茂 很能引起少年儿童的兴趣特别受他 们的欢迎 , 但是这类课本流传下来的不多 , 较有名的有《日记故事》等。 三是诗歌 自唐以后 , 一个人的才识往往表现在吟诗作词上 , 或是抒情 , 或是言志 , 往往以诗词寄之。除了道德 文章 , 学诗属对已成为学子的必修课程 , 所以先生们对学童属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 , 先从单字开 始 , 循序渐进 , 然后可以属对 , 直到能做成五、七言的诗歌 , 这方面除了以《笠翁对韵》 、 《对类》 等课本入门外 , 还选择了许多前人的好诗作为课本 , 流传下来的有《神童诗》 、 《千家诗》及《唐 诗三百首》等。
《弟子规》
清代李毓秀所著,伦理道德类蒙学读物。 三言句式,共360句,计1080字。 主要特点:
简短押韵,便于诵读; 孝弟内容,切于伦常。 “开蒙养正之最上乘”,清代蒙学必读书。
开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谨而信)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