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_努尔古丽_麦麦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为目的,它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它是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变革的开始。
本文主要通过洋务运动中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史等措施方面,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洋务运动;教育;作用
一、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1.洋务运动开办的新式学校
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这些学校都是大士准备科举的场所,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这些学堂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师配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与封建教育体制有了本质的不同。
很多学校都安排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
在教学组织上,洋务学堂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若干窗户。
2.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培养
在创办各种洋务学堂的同时,洋务派人士在实践中大多也已认识到,要全面深入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内的学堂存在师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局限,为了培养更好,更高级的人才,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被纳入洋务计划,便采取了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办法,开创了中国的出国留学的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留学并非从洋务运动开始,此前已有容闳等人赴美留学(1)。
洋务运动兴起以后,容闳向丁日昌提出派遣留学生的建议,后来丁日昌又向在曾国藩提出了派欧留学的建议,在他们的影响下,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幼童赴美国学习,得到清廷批准。
在派遣学生留学美国的同时,清政府海派出学生留学欧洲。
(1)幼童留学美国
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排出的首批留学生,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学美国从1872年起分4年派遣,每年30名,留学期限15年,曾任上海广方言馆总办的陈兰林任正委员,容闳任副委员,负责管理学生负责管理学生。
所选学生地区分布为:广东83人,江苏22人,浙江8人,安徽4人,福建2人,山东一人(2),绝大多数为东南沿海比较开放地区的汉人。
显然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西学,可他们的西学专业不一样,不仅注重军政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机械,造船,采矿,农业,医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
在顽固派的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决定将留学生全部撤回。
1881年,94名中国留美学生分三批回国。
他们回来以后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们中间有名的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第一位美国华裔律师张广仁,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等(3),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幼童留学美国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新式人才的形成具有后来人不可忽视的作用。
(2)留欧学生的出现
清政府鉴于幼童缺乏外语和测算等科学知识基础,在外国学习时间过长,不但经费太费,而且因幼会容易然一些西方的习气,所以主张出样留学的学生,应以成年的,外语和科学基础知识根底较厚者,学习时间3—5年比较合适。
所以后来洋务运动时期除了总理衙门的派遣幼童留美之外,还有出现了船政大臣沈葆桢主张的留法国和英国学习的留学教育。
这些学生主要选自水师学堂,除了水师学堂外,尚有一部分是天津水师学堂,他们所学的专业也不同于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学生,主要学测绘,驾驶,兵船轮管机,算学和公法等专业。
他们学成回国以后,在实业,外交,教学等各方面,均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3)女子留学生的出现
幼童留学美国和留欧学生虽然数量较多,但仅限于男生,“因当时女禁未开,女学未建”。
到了洋务运动时期,在留学潮流下,我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也出现了。
最早的女子留学生是四位赴美留学生,其中金雅妹是我国女子留学的第一人。
1881年,赴美攻读医学,1885年6月在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已名列榜首毕业,是中国第一个女子获得大学毕业。
第二位赴美的女留学生是福州的何金英,于1884年赴美留学,1893年回国以后,她主持教会设立福州医院。
她一生中不仅治好无数的病人,还为中国训练出了很多医术高明的医生。
为我国近代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位和第四位是康爱德和石美玉,他们也赴美留学学医学的,在他们的赞助下,1900年九江建立起一座的大型的仁德医院。
她们也中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最早赴美的留学生,在洋务运动时期虽然仅有四位,但是中国女子留学的开端。
当时国内女学还没兴起。
她们的开拓女子留学的精神,不仅对女子留学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而且对国内兴办女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封闭圈,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为了形成不同于以前的,新式人才的形成有了很大的作用。
为以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启示,而且丰富了我国留学教育思想。
洋务留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
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洋务派在主张“西学”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思想的思潮也就是洋务思潮。
洋务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
在中国古代也有过中外交往,不过没有和中国传统文化冲击,而被儒学改造,吸收,融合到民族文化中(5),洋务运动时期所兴办的新式学校,留学教育的出现,大量西方书籍的翻译,在沿海地区创办的各种报刊,无疑引起人们思想的极大震动,促使人们去认真探索中国落后的原因,从而转向接受西方文化。
同时开始打破了以儒家为中心的封建思想文化在我国教育思想中的一统天下,严重的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而引导学生面对自然,学自然科学,在考核制度上不想科举制度那样只注重书面考试,而且特别强调人们的实践能力。
洋务运动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想对以后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式人才和知识分子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不仅对中国近代教育发
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努尔古丽·麦麦提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下转第225页)
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洋务派在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面施设的措,虽然也具有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但它第一次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
首先改变了中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培养人才的途径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其次,是西方科技文化得以引进,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外语,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最早一批造船,铁路,矿物,电报,制造海防工程等方面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当时的留学生中。
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化。
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
从消极方面,洋务运动增加了清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最终目的就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积极方面,主张学西方的科技知识,反对盲目排外,培养和造就了具有新式思维的人才,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诱导的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是洋务运动打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新的一页。
注释:
(1)容闳(1828-1912)自小在澳门,香港受西式教育,1847年赴美求学的,是最早提出留学教育建议的人,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
(2)虞和平、谢放著《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第三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23页。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0页。
(4)董宝良著《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2-85页。
(5)周辉湘著《洋务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87年,第一期,第1页。
使之融汇南北,包容四方,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
而陈地与楚地近邻,深受楚国巫风文化的影响,而我们也知道陈的先民和楚的先民都有敬天祭祖的传统,而且在祭祀等活动中都喜以歌舞祀巫鬼,所以地处南北交界处的陈地能够融汇南北特色兼具南北之长,也不免会带有更浓重的巫风特色。
2.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强化了陈楚文化的巫风传统
从历史来看,陈楚文化的巫风特色也有其深深的根基。
从陈地来看相传这一习俗是受陈国第一代君主胡公妫满的妻子、周武王的长女太姬的影响而盛行并流传下来的。
《汉书·地理志》载:“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
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
”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说:“按〈乐记〉言陈风好巫,汉书匡衡传陈夫人好巫而淫祀。
张晏注,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太姬无子,好祀鬼神,鼓舞而祀。
”《郑谱》说:“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
”陈奂的《诗毛氏传疏》还引用乐《韩诗外传》的一条材料:“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
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
此韫丘即宛丘。
陈有宛丘,犹之郑有洧渊,皆是国人右观之所。
处师氏脂车觞此,则陈大夫之游荡无度,习成风俗,由来久矣。
”由此都可看出陈地巫风兴盛。
而与此相似的是楚人对巫鬼亦非常喜好。
《吕氏春秋·异宝篇》说:“楚人信鬼。
”《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6)楚地巫觋活跃,凡事皆由巫觋祈祷鬼神,《国语·楚语下》:“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
”由此可知,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更强化了陈楚故地历史上深厚的巫风传统。
三、陈楚文化中巫风盛行的影响
1.强化敬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原始巫风文化盛行则意味着人的理性思维的不发达,尤其对于生老病死等问题的认识更是不足,甚至畏惧死亡,而对于生则心生敬畏。
同时由于社会中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无法控制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由此便出现了人们对自然异已力量的崇拜,另方面,人们又不愿意完全屈服于自然,因而又出现了“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壮丽神话。
想想自己的先人曾经的丰功伟业,进而把祖先与神灵联系到一起便会产生浓重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据史料记载楚和陈有共同的祖先崇拜。
楚族先祖是颛顼高阳氏,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
”(7)《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之虚也。
故日帝丘。
”杜预注:“卫,今濮阳县。
昔颛项氏居之,其城内有颛顼冢。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日;“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左传》明确地说陈为“太吴之虚”,而且还指出:“陈,颛顼之族也。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东夷之人也。
”(8)所以从陈与楚在祖源上看,本为东夷一系。
所以巫风的兴盛一方面反映了陈楚地区浓重的祖先崇拜,同是也强化了祖先崇拜。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淮阳地区每年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兴盛的太昊陵庙会上看到它的影子。
以及与之相关的绵长的祖先祭祀活动的长久兴盛。
2.为老子“道”的思想培植沃土
一定区域的风俗会对该区域的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产生于陈楚故地的老子的道的思想,无疑也受到了该地风俗的影响。
我们研读老子的思想会发现,老子思想中具有浓重的巫觋文化特色。
这一特色无疑与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景有着密切联系,老子处于神话思维向理论思维、原始思维向哲学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的独特地位,他的关于“道”的观念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巫觋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老子从陈楚地区丰厚的地域文化中汲取材料,在陈楚地区原始宗教神话和巫觋观念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思辨性概念、范畴体系,因而,其学说始终还粘附着或依托在巫学核心的“神话意象”和陈楚地区的民俗观念之上,带有鲜明的陈楚文化特色。
比如老子最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9)的阴阳思想就与巫术的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很多契合之处。
总之陈楚故地的巫风盛行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它是一株别样的花木,亦正亦邪。
遇到合适的土壤也可结出有益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4]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6]许倬云.西周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2.
[7]王剑.<老子>的陈楚地域文化渊源[J].周口师专学报,2001,(6).
[8]闻一多.伏羲考[M].北京:三联书店,1982.
[9]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注释:
(1)王剑.<老子>的陈楚地域文化渊源[J].周口师专学报,2001,(6).
(2)诗经·陈风·宛丘[Z].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诗经·陈风·东门之扮[Z].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班固.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6.
(9)道德经[M].上海:上海古籍,1989.
!!!!!!!!!!!!!!!!!!!!!!!!!!!!!!!!!!!!!!!!!!!!!!!!!(上接第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