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在职业教育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使其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课程,编写教学方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充分实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并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倡导教育为民,学以致用,坚持实践第一,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系。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构成了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弊端在于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于一体,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职业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基本形态为:通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使其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课程,编写教学方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充分实施。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构架

职业学校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再技能训练的三段式,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方法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分开;在实施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技能训练在后,单科独进,分科教学;有的实施方案是理论、实践交替进行,交替时间从1周到10周再到1学期不等。但无论如何交替,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依然存在,无法进行有机融合,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我们以职业教育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职教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办出职业教育特色,进行了有效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提出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强调机电类专业人

才培养的企业要素,与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联合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开发课程、编写教学方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充分实施。以上诸点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切入点是“模块化”。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不同的实施方案,但总的做法初步梳理如下:

首先,课程结构一体化。对于中职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可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现行教材的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重新组合为一体,形成模块课程。再加上与企业岗位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内容需求及职业技能鉴定等要求,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教、学、练同步进行。整个教学内容分解为13个模块(见下表),每个模块又细分若干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课题,编写校本教材。

其次,教学实施的一体化。除通过模块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外,

还必须要有教学练的一体化,即教师的一体化、教室的一体化、相关教材的一体化。教师在一体化教室授课,灵活安排各教学环节内容,使讲授、示范、巡回指导、单独辅导、集中训练、产训结合等有机融合。每个环节都与实习工厂的生产实际结合,并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做法是:从基础性课题训练开始,将适合于学生训练课题的零件和加工工序交由学生完成,达到工人工时考核的10%~20%,综合训练阶段达到40%~50%,三年级要求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并达到工人工时考核的60%以上。

第三,教学场地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要求实施的专业基本上都装备成技术先进的一体化教室。如机械类专业在车间内部建教室,有问题集中到教室讲解,授课完毕,立刻到训练场地进行实践。每个实训场地完全按照模块化、一体化授课的特点设计,做到每个模块都有自己专用的场地。

第四,师资队伍的一体化是一体化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一体化教学要求各专业教师必须精通两个模块,掌握三到五个相关模块,熟悉其他模块,有效调配教师资源。

第五,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这样使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例如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类专业可与机械加工类、电子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某企业的合作扩展到多个层面,有三年制高级工班、短期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和专项培训班,所有各层次培训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都采用模块化。该公司维修电工技师培训的培养方案中要求有PLC训练内容,采用的是西门子系统,学校便将原有的松下系统统一更换为西门子系统,以适应企业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果

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通过一体化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过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理论和技能相互交叉,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实现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密切结合,提高了就业率。许多企业职工参加了一体化教学的培训,他们感觉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能力,根据工作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能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提倡学生为本,提升师资水平。实施一体化模块教学,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向为课程开发者,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课程开发是教师第一位的任务,他们必须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模块教学大纲、建立评价标准等。由

于教学内容都是动态的、发展的,这就促使学校和教师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3.整合教学资源,节省办学成本。在一体化教学中,职业学校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在整体课时量保持不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知识覆盖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经常协助企业处理一些普通设备难以完成的产品加工,使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训工时费用也可作为教师的奖励资金和学生活动资金。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形成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赢的局面。

四、相关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一,进一步扩大一体化教学覆盖面,从教学层次上覆盖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培训的全部内容,从专业上覆盖机电类主体专业,从培养对象上覆盖学制教育、定向培养、社会短训等多种办学形式。进一步整合一体化教学资源,从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更加优化;更新观念,建立并完善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使一体化教学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形态。第二,扩大与企业的交流与互动,使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加深入。以CBE理念为指导、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的开发为核心,保持校企之间的互动。第三,职业教育是一个高投入领域,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实习实验设备较多,同时为了保证培养目标与市场同步,就要有与企业产品同步的实训设备,单靠职业学校一方很难做到。因此,进一步走校企联合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冯伟国.澳大利亚TAFE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